法轮功的领袖人物李洪志讲:“爱因斯坦不是一般人,他发现了宗教甚至神学所讲的东西是对的。”“爱因斯坦已经走到人类科技认识的最顶点了,再往下研究发现宗教讲的完全是真的。近代有很多科学家、哲学家最后都走入了宗教。”(李洪志《转法轮――卷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那么,爱因斯坦对于宗教和有神信仰到底是怎样的态度呢?
对于在当时就广泛误传的说法,爱因斯坦在一些回信中比他的著作文章更为通俗和明白:(以下回信原文来自于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译者方舟子,并参照了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年版的 高志凯译本。)
1954年3月22日。一个自学成才的人给爱因斯坦写来一封字迹密密麻麻的长信,他在信中失望地哀叹世上像爱因斯坦这样敢说敢讲的人实在太少了,他觉得世界还不如退回到动物时代好。然后他详细地说起他是怎样在9岁那年从意大利来到美国,当时怎样天寒地冻,结果他的姐妹惨遭冻死,他自己也几乎丧生;在上了6个月的学之后,他又是怎样在10岁那年开始做工;17岁那年他上了夜校,等等;现在他已是实习机械师,空余时间经营自己的企业,获得了几项专利权。他说真正的教育来自阅读。他宣称自己是个无神论者,并摘引了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对该文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他对正式宗教的许多方面都不以为然,他说,成千上万的人每天用许多种不同的语言祷告上帝,上帝必须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教士团来记录他们的一切罪过。他想了解真实的爱因斯坦是否是像他所读到的文章所宣称的那样。
1954年3月27日,爱因斯坦用英文写了回信:“我收到过成千上万封来信,但很少有像你的信那样引人感兴趣的。我认为你对我们社会的见解是颇有道理的。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你的来信还使我认识到,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
1939年,一位芝加哥的拉比想用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来宣传他的宗教理念,(拉比是犹太教的教师,负责在犹太教堂和家庭中讲授犹太教的教义、教导青少年、给成年人以人生指导。词义与古汉语“夫子”一样,都是对老师的尊称)于是,爱因斯坦给这位准备演讲“相对论的宗教暗示”的芝加哥拉比回信说:“我不相信相对论的基本观念能够被用来声称与宗教有关系,科学知识一般说来与宗教不同。我看到这一点是由于这个事实,即客观世界的深层相互关系能够用简单的逻辑概念来理解。实话说,就相对论而言,更是完全如此。“ 通过体验这种深层相互关系的逻辑理解而产生的宗教感觉,不同于那种人们平常所说的宗教感觉。它更像是面对物质宇宙所展现的规划而感到的敬畏。它不会导致我们更进一步去塑造出一个用我们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神一样的存在——一个对我们提出要求并对我们每个个体都有兴趣的角色。在这种感觉之中,既无意愿,也无目标,更无必须,而只是单纯地存在着。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这种人把道德视为纯属人类的事务,虽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事务。”
1954-1955年间爱因斯坦给一位进化论学者的回信中谈到:“我从来不赋予大自然一个目的或目标,或任何能被理解为拟人的东西。我眼中的大自然是一个我们只能非常不完美地理解的宏伟的结构,而这必使一个沉思者充满了‘谦卑’的感觉。这是一种与神秘主义毫不相干的真实的宗教感觉。”
1936年1月19日,爱因斯坦给一位六年级主日学校的学生回信,因为他对“科学家是否祷告”充满好奇和疑问,爱因斯坦回信说:“科学研究是基于这么个观念,即每一样事情的发生都为自然规律所决定,人类的活动也是如此。由于这个原因,一个搞研究的科学家几乎不会倾向于相信事件的发生能被一个祷告者所影响,也即被一种向超自然的存在所提出的愿望所影响。“ 然而,必须承认,我们有关自然规律的实际知识还是很不完美、不完全的,因此,相信在大自然中存在普适的基本规律也有赖于一种信念。这个信念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科学研究的成功所证明。“但是,在另一方面,认真地投入到科学探讨中的每一个人都变得相信在宇宙的规律中展现出一种精神——一种比人的精神更为高等的精神。只具有卑微的力量的我们对此必感谦卑。就此而言,对科学的探讨会导致一种特殊的宗教感觉,与更幼稚的人们的宗教感非常不同的感觉。”
与年轻学生不一样,宗教界人士更关心爱因斯坦对于永生等重大宗教问题的看法,1953年7月17日,爱因斯坦给一位浸礼会牧师的回信中这样说道:“我不相信个体的永生,我认为伦理纯粹只是人类自身的关怀,并没有超人的权威躲在后面。”
1950年12月3日,一名19的大学生绝望地向爱因斯坦询问人生的意义何在,爱因斯坦回信说:“你努力要为个体人生以及全人类寻找一个目的的渴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意见是,如果问题是这么被提出的,那么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如果我们谈到了一项行动的目的和目标,我们只不过是在问这么个问题:通过这项行动或其后续,我们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欲望,或者我们应该避免什么样的不希望得到的后果?当然,我们也可以按个体所属的集体的标准清楚地表白一项行动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这项行动的目标至少也是间接地满足组成一个社会的个体的欲望。“ 如果你问我社会或一个个体的总的目的或目标,这个问题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当然,如果你问的是大自然的总目的或意义,更是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去假设某人的欲望与发生的事情相联系,是非常主观的,至少是不合理的。“ 然而,我们全都感到,问我们自己应该怎样指导我们的生活的确非常合理而且重要。我的意见是,答案为:只要能够做到,就尽量地满足所有的欲望和需要,并且在人类关系中达到和谐和美丽。这是以许多的良心思考和自我教育为先决条件的。不可否认的是,比起生活在我们的学校和大学里的人,开明的希腊人和古代东方的圣贤在这个最为重要的领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从爱因斯坦与普通人的真诚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神、宗教、人生意义等许多重要问题的见解,也有助于我们去认识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最经常被人误解或难以理解的,是他关于自己宗教情感的论述。例如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他说:“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惧——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存在这样一个上帝,它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会具有我们在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能如此,即使只领悟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43页, 商务印书馆,1977年)。
不仅如此,爱因斯坦还进一步指出:“只有那些作了巨大努力,尤其是表现出热情献身的人——要是没有这种热忱,就不能在理论工作的开创性工作中取得成就——才会理解这一种感情的力量,才能作出那种确实是远离现实生活的工作。”(《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280-281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他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与强大动力。爱因斯坦明确表示:“我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要是没有这种热忱就不能在理论科学的开辟性的工作中取得成就”。“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379页 商务印书馆1976年)。“只有献身于同样目的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是什么在鼓舞着这些人,并且给他们以力量,使他们不顾无尽的挫折而坚定不移地忠诚于他们的志向。给人以这种力量的,就是宇宙宗教感情。”(《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182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可见,爱因斯坦所说的宗教情感是科学家对宇宙显现出来的秩序、规律的奥秘的觉察和推动他们去理解认识的热忱和力量。“没有什么拟人化的上帝概念同它相对应。”(《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185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他强调的宗教情感是科学工作者在认识宇宙生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感受――将其类比为宗教情感。同时他也明确地指出无法想象存在有意志的上帝,以及人的永生。
爱因斯坦有时也会说到神或上帝,但他指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也就是大自然的代名词,而不是超自然的、有人格和意识的、操纵着人类命运的上帝。他多次宣称: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存在于事物有秩序的和谐中并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斯宾诺莎(1632-1677年)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上帝是宇宙间唯一的实体,上帝不是别的,就是自然。人的心灵和肉体以及其他具体事物和精神现象都是上帝的样态(表现)。他讲的上帝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整个宇宙,尤其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力和规律。他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按自然的普遍规律和法则而存在和变化,都通过自然的必然性而被认识。斯宾诺莎主义实际上是唯物主义的也是无神论的一种形式。它把自然界等同于神,有些看法认为这是对神学作出的让步,但我们认为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用的可以替代和可被理解的说法。
其实,西方的科学家包括无神论者在谈论科学事物的时候,经常会用上帝、神这样的词语来表达,但他们只是取其含义进行比喻,并不是信其实在。爱因斯坦既表达了人类对宇宙事物不断认识的趋向和可以理解的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事物所显现出来的秩序、和谐及规律的信仰、信念,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宗教情怀。因此也可以说,爱因斯坦是一位怀有深刻“宗教情感”的不信上帝也不信教的真正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