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刺激美国的东西都藏起来,这办法真不错 ——《直面中美高科技之争,我们想说这些》2018-11-12 中美两国目前正在多个层面进行着非常良性的互动,看起来即将迎来雨过天晴、和风拂煦的美景了。 之所以出现这等良好的局面,当然同我们中国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美国特朗普当局盛气凌人、凌霸全球,一向霸道惯了,不大可能放下架子,而我们中国则完全不同,我们不但充满善意,而且相当善解人意,因此完全可以让气鼓鼓的美国消消气、认真坐下来谈一谈。 这样的讯息是《环球时报》11月10日题为《直面中美高科技之争,我们想说这些》(原文附后)社评文章透露出来的。这篇社评透漏出了中美关系如下几点重大的新动向: 其一,美国总统说,“中国已经放弃了2025计划”; 其二,美国对华贸易战全面拉开后, “中国制造2025”这个词在中国官方文件和媒体上逐渐消失了; 其三,这是中国不希望刺激美国的表现,是我们照顾外部世界感受的一份善意; 透过上述讯息,现在我们终于知道,原来,中国很照顾外部世界感受,其中尤其是美国的感受;同时也是这样地充满善意,并不想因此而影响中国同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关系。正如《直面中美高科技之争,我们想说这些》一文所表述的那样,“说实话,“中国制造2025”引起美国和西方的这么强烈的反应,是整个中国社会始料不及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当初有谁知道或者提醒一下,“中国制造2025” 计划可能强烈的刺激美国,也许中国就不会搞这个劳什子东西了。 可是,“中国制造2025”已经造就搞了出来,可谓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美国人为此也很是生气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中国怎样做才能解开美国霸权的心结、使之转怒为喜、破涕为笑呢? 将其取消或者废弃不大可能。这就像男女偷情私生下来的孩子似的,虽然中国没有征得美国同意就生出了这么个孩子,被美国定性为非法或挑战,但也总不能因此掐死它,还得继续养活起来才是,否则,不要说中国人民不答应,就连美国人都不会予以置信。 但是,正如《直面中美高科技之争,我们想说这些》一文所讲那样,“我们大概有必要更加认真地对待美方的抱怨,在实现科技进步的方式上听取外界意见,做出必要调整”,“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发展计划与那些国家进行协调”。具体应该怎样调整、协调呢? 具体调整、协调的办法及路径人们不得而知,《环球时报》社评文章所告知的只是“中国制造2025”这个词在中国官方文件和媒体上逐渐消失了。 既不能将它取消,又不能让它出现,大概就只好像对待私生子那样,把它隐藏起来了事,这可能是别无选择唯一的出路了。 笔者以为,这真不失为一个很高明的办法。把刺激美国的“中国制造2025”隐藏起来,从此不再让美国看见,就不会再惹美国生气,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久而久之,美国就不会再找中国的麻烦了。对此,《环球时报》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说,“美国对华贸易战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不满‘中国制造2025’计划”。 窃以为,这种办法,深得“韬光养晦”之精魂三味。实施这种办法,必将推动当代中国在“韬光养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迈上更高的的台阶,达到更高的境界。 当然,问题在于,只把刺激美国的“中国制造2025”隐藏起来怕远远不够。须知,在当今中国,刺激美国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事情可能比“中国制造2025”更刺激美国,更惹美国生气,更没有照顾外部世界其中尤其是美国的感受,这可能要引起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相当一些人的高度重视,也是挑战中美两国关系使之不能良性互动的要害之所在。 这就需要中国把上述对待“中国制造2025”的办法推而广之。首先要进行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讨检查,把当今中国一切可能刺激美国的东西统统都翻检出来。在此基础上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能取消的自然应该取消,不能取消的,也要本着上述精神与做法赶紧隐藏起来。,则,美国今后还照样要不满、生气,中美关系照样还将陷入严重的危机。 应该说,《直面中美高科技之争,我们想说这些》一文真的给中国指出了一个十分高明的好办法。但笔者所疑惑的是,《环球时报》曾在中美贸易战伊始发表社评,发誓说《用打抗美援朝的意志打对美贸易战》,现在提出这样的好办法。不知是否也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体现。 附:直面中美高科技之争,我们想说这些 环球时报2018_11_10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日的记者会上称,中国已经放弃了2025计划。随后美国媒体在报道总统的这一讲话时,纷纷表示不相信中国会放弃这一“高科技上的野心”。美国之音还翻出纽约时报今年7月份的一篇报道,称推动“中国制造2025”愿景的不止是中国政府,“这些力量也来自基层,即那些知道不现代化就会灭亡的企业和城市”。 美国对华贸易战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不满“中国制造2025”计划,认为中国为推动制造业升级而对国企进行大量补贴会损害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并且怀疑这期间中国政府会鼓励盗窃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最终形成中国在技术上“接管全球”。美国的这些不满和担心在其他发达国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美国对华贸易战全面拉开后,人们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这个词在中国官方文件和媒体上逐渐消失了。我们认为,这首先是中国不希望刺激美国的表现,是我们照顾外部世界感受的一份善意。 说实话,“中国制造2025”引起美国和西方的这么强烈的反应,是整个中国社会始料不及的。我们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而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企又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主力军,我们制定一个规划何错之有! 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中国必然与外部世界存在各种摩擦,这些摩擦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今年以来的贸易战带给很多中国人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中国继续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提高国民生产效率的基础,是增加人均收入和建设美好生活的不二之途,因此这是中国人的天赋人权。与此同时,美国等希望通过一种他们认可的方式维持自己在高端技术领域的优势,应当说也是可以理解的。中美恐怕要在我们的权利和他们的愿望之间寻找一个双赢、多赢的平衡点。 为此,我们认为,美国应当走出技术上唯我独尊的心态,真正平等地看待中国发展技术的权利,尊重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不要一看到中国实现某项重大技术进步就跳脚,认为中国只有用“偷”或其他非正当方式才能把高新技术搞出来。 从中国这方面,我们大概有必要更加认真地对待美方的抱怨,在实现科技进步的方式上听取外界意见,做出必要调整。比如对国企的补贴问题,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些通行做法我们是可以、也应当更多采纳的。中央刚刚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中国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必将采取一些措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正在召开,它们与外部的期待恰恰是不矛盾的。 中美能都像上文所说的那样相向而行,做出各自的调整吗?这对双方恐怕都是挑战。美方一些人就是霸道惯了,他们不接受的不是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方式,而是根本就不接受中国科技进步的基本事实。他们偏执地认为,只要对华采取遏制战略,阻止中国科技进步就能够做到。 中国一些人也会想:我们凭什么要按照美方的要求做调整?需要看到,中国是高度融入全球化的国家,美国和西方又是全球最大知识产权的创造群体和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仍处于相对劣势,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发展计划与那些国家进行协调,否则我们就会面对更多困难,效率高不了。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科技进步需要一步一步干出来。中国人要有一个大的思想准备,那就是由于内外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国不太可能短期内在高科技领域全面强势崛起,即使到了2025年,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将很大。在未来几十年甚至直到本世纪末,美国的高科技能力有很高概率仍将总体上强于中国。中国既不能懈怠,也不应急躁。坚决走全球化之路是中国的最佳选择。 本文只是环球时报编辑部的一家分析。中美是否能够不让经济对抗无限扩大下去,防止走向更为严重的战略较量,既取决于两国围绕基本战略态度的沟通,也会受双方当下互动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讲的道理是成立的,而且如果两国社会能这样相互靠近,对最终解开双方围绕发展的疙瘩将很有益。
|
一位斗士,面对一个一拳能打死你的强汉,首先要躲过拳头,第一要生存,在这个条件下,才能有下一步的谋划,才保留了打败强汉的机会。
不过,韬略是不能公之于众的,那样等于把底牌暴露给人家了,那还叫什么韬略?
上面我说的只是一种情况,其实,现实中,情况都是一直动态变化着的,所以,应对的策略也要不断的因之而调整改变。
两强之争,要的是结果,一切的过程都是为这个结果服务。所以,过程的保密对于结果非常重要。
博弈中,智者高招,就可以弱胜强;笨这拙招,虽强而必败。
同样,美国政府一直都在对中国用阴招,而且是持久的,一天都没有松懈过。
要相信党中央率领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化解危机,走向成功。
有些,一时不理解的同袍,心中有想法,不妨说出来;没有好的想法的话,不妨等等看看,千万不要加反向力,增加负能量,因为那样的话,就正中了敌对力量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