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持怀疑者观点:Zt周天勇: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威胁 2015-07-13
(2015-07-14 06:20:32)
下一个
中国人口大拐点的危机思考
思考了很久,人口变化对经济、对行业、对公司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找了点资料看(方正的研报)。这里分享给大家。
1.中国人口总量在2018-2023 年间达到峰值,生育率难以提升,育龄妇女人数在快速减少,全球人口占比持续下降。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2 年修订版》中方案认为2010-2015 年中国生育率高达1.66,2075-2080 年为1.86。只有将生育率稳定在略高于2.1 的水平,才能逐渐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和结构的稳定(美国、印度将长期是稳定的柱状人口结构),才能让国家恢复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中国由于生育率从1971 年开始快速下降,导致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的快速下降。蔡昉、胡鞍钢等人口和经济学家将总抚养比下降称之为“人口红利”。但这显然是伪命题。
日本的生育率从1949 年的4.3 快速下降到1956 年的2.2、1975 年的1.91、1990 年的1.54,导致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快速下降;也导致其后总劳动力的减少,进而导致老年抚养比的大幅上升和总抚养比的止跌回升。日本在1996 年、美国在2007 年、发达国家(整体)在2010 年总抚养比止跌回升,都出现经济危机。可见,中国通过计划生育降低儿童抚养比从而暂时性地降低总抚养比,并非人口红利,而是人口高利贷。在老年抚养比的推动下,中国的总抚养比在2014 年达到低谷后开始回升,意味着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
有人说,中国的总抚养比即便有所增加,仍然比其他国家要低,还足以维持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实阻碍经济增长的不是总抚养比本身,而是其中的老年抚养比。如果总抚养比是以儿童抚养比为主,那么如美国的婴儿潮一样还有利于经济增长。
中国2014 年的总抚养比只有46.8%,从国家层面上看,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低,远低于世界平均的74%、印度的77%、美国的68%,也低于日本历史上最低点(1996 年)的59.5%。如此低的总抚养比,使得内需严重不足,就业和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而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将减少,就业问题将越来越棘手。
中国近期的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低(儿童抚养比太低),内需不足;远期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高(老年抚养比太高),劳动力不足和老年化。
3.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日本、欧洲20-64 岁人口在1998 年、2010 年达到顶峰后负增长,都是在拐点前夕就出现经济危机。
中国20-64 岁劳动力2015 年后开始负增长,下降速度将超过日本。如果能够将生育率稳定到2.1 以后,虽然无法弥补近期的劳动力不足,但是可以让今后的劳动力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持经济的活力。
4.、中国劳动力/老人比(20-64/65)2010 年降至7.5,经验表明低于7.5 时,经济将转为中速增长。
日本在1946-1973 年这28 年内,GDP 年均增长8.9%,1950 年10 个20-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 个65岁老人,也就是劳动力/老人比为10.0。1973 年爆发石油危机,1974 年经济衰退。1975 年石油危机结束,但是该年的劳动力/老人比下降到7.5,经济无法恢复以前的增长速度了,1975-1991 年年均只增长4.4%。1992 年劳动力/老人比开始低于4.8,并迅速下降到2013 年的2.3;经济增速也再次跳跃性下降,1992-2013 年年均只增长0.84%。
台湾在1952-1995 年,GDP 年均增长8.6%;1996 年劳动力/老人比降至7.5,1996-2013 年的GDP 年均只增长4.0%。韩国在1963-2002 年,GDP 年均增长8.6%;2003 年劳动力/老人比降至7.5,2003-2013 年GDP 年均只增长3.8%。台湾、韩国的劳动力/老人比都将在2017 年降至4.8,并将迅猛下降到2030 年的2.5、2.4,可能很快就要走日本1992 年经济衰退的老路。
美国在1934-1944 年GDP 年均增长10.2%,但是当劳动力/老人比在1947 年降至7.5 之后,GDP 年均增长率下降到1947-1985 年的3.6%。1986-2006 年劳动力/老人比稳定在4.8 附近,GDP 年均增长3.2%。2007 年劳动力/老人比低于4.8,2007-2013 年GDP 年均增长0.99%。根据日本、美国、台湾、韩国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观察结果:当劳动力/老人比高于7.5,经济可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当劳动力/老人比低于7.5,经济将转为4%左右的中速增长;当劳动力/老人比低于4.8,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减速。
中国的劳动力/老人比在2010 年降至7.5,相当于美国1947年、日本1975 年、台湾1996 年、韩国2003 年的水平,从人口结构看,中国经济将从8%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逐渐转向中速增长,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已经开始降速。
可以断定的是,在今后几十年,中国经济不断减速应该是“新常态”。
2010年是1个老人对应7.5个劳动力,养老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而未来一个老人只对应一两个劳动力,养老压力可想而知,养老金短缺将是今后各届政府面临的难题。
5.从需求一边看,中国经济由于人均GDP 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有巨大的提高空间,所以需求应该是有的。但从供给一边看,中国的人口总量和结构将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形成严重威胁。
首先,劳动力增长率的下降将直接降低潜在增长率。尤其是2022 年以后,中国每年劳动力将减少1000 万以上,相当于劳动力的增长率为-1.3%左右。假定产出的劳动力弹性是0.5,这也意味着仅此一项就会使得潜在增长率下降0.65 个百分点。
其次,人口形势的变化也将降低中国的资本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随着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却在加重。老龄化既降低储蓄率,抑制资本形成,同时也降低技术进步率,因为一个经济中最具有创新性的人就是年轻人,一个暮气沉沉的经济怎么可能会有创新活力。
因此,“后发”不等于必然有“优势”。后发优势只是给出了追赶的可能性和空间,但要成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增长,需要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的支持。要想把“后发优势”变成现实,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来实施,可惜的是,中国人口和劳动力将急剧减少,尤其是劳动力中最具有创新性的人口将急剧减少。美国不会停着等人。要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必须速度超过美国。年龄优势是日、台、韩能缩小与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而中国2008 年的中位年龄为35 岁,2015 年将提高到38 岁,超过美国。
日本在1951 年后、台湾在1975 年后、韩国在1977 年后,20-64 岁劳动力还增长了48 年、42 年、42 年,在20 年内增加了51%、58%、64%;而中国大陆的劳动力在2008 年后只增长了7 年就将开始减少了。
日本1951 年、台湾1975 年、韩国1977 年的中位年龄只有22岁、21 岁、21 岁,而美国1951-1977 年的中位年龄波动在30 岁、29 岁。就像21 岁、22 岁的小伙子奔跑速度比30 岁的人要快一样,日本、台湾、韩国的经济增速也超过美国,人均收入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1991 年日本的人均收入仍然只有美国的85%,但是由于年龄优势丧失,人均收入与美国的差距再次拉大,2010 年只有美国的72%了。
6.日本人口危机爆发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中、日人口结构变化总结:
总抚养比止跌回升:日本1996 年,中国2014 年,相差18 年。
20-64 岁劳动力峰值:日本1998 年,中国2015 年,相差17 年。
劳动力/老人降至7.5:日本1975 年,中国2010 年,相差35 年。
劳动力/老人降至4.8:日本1992 年,中国2021 年,相差29 年。
中位年龄达到40 岁:日本1996 年,中国2022 年,相差26 年。
总人口峰值:日本2010 年,中国2023 年,相差13 年。
综合判断,日本的人口危机大致比中国早爆发23 年左右。中国2013 年的人口结构类似于日本1990 年。日本1990 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无需多说。
日本在1992 年后,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而国债占GDP 比例却快速提升。其实这些是很容易理解的。依照“人们在工作时期进行储蓄,退休以后花费储蓄”的理论,老年化和劳动力负增长后,储蓄的人少了,花费储蓄的人多了,储蓄率必然下降,国债必然增加。而根据“物质资本是报酬递减的,人力资本是报酬递增”的理论,物质资本只有依赖于人力资本才能增值,如果劳动力负增长,那么投资回报率将降低。其实如果有足够的年轻人口,没有必要保持很高的储蓄率,因为财富增值毕竟是靠的是“人”,而不是“物”,比如美国的储蓄率就长期低于日本。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口,储蓄率再高也没有用。
老年化后,一方面储蓄率降低,投资来源减少;一方面投资效率减少,投资率也必然降低,银行利率也自然下降。以前投资效率高的时候,利率也高,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利率调控经济;但是今后低利率将成为常态,利率可能不再是有效调控经济的手段了。
再看看房地产。日本在1980 年代的时候,经济如日中天,城市地价不断攀升,尤其是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地价自1985 年起,每年以两位数上升,盛行着“地价不灭神话”。但是在1992 年人口危机拐点之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地价大幅下降。
在看中国房地产,2009 年房价狂飙,到了2011 年底和2012 年上半年下跌,北京二手房价跌幅在20%左右,2012 年中开始房价上涨,到年底北京二手房价就涨了30%左右,2013 年房价继续高歌猛进,年底到达一个高点,随后开始下跌。
房价的大拐点主要决定于人口因素:人口总量、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进程。综合来看,就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人口因素表明,中国的房价基本上已经到顶。但是,中国的人口跨区域流动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房价走势跟全国不一样。总体来说,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房价可能会稳住甚至上涨,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会下跌。具体而言,中国房价泡沫如果破裂的话,会从小城市开始,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然后到二线城市,最后到一线城市。
7.由于几十年的计划生育,2010 年中国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纺锤形,劳动力比例大,经济增长势头不错,但是也导致内需不足(消费行业会怎么样)。这种结构是不稳定的,并且很快就要变成高度不稳的倒三角形:劳动力严重短缺、高度老年化、经济丧失活力。
根据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综合判断,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中国目前的“自然生育率”只能达到1.6 左右。以台湾地区和韩国为参照,即便中国大陆停止计划生育,生育率也将继续下降到2035 年的1.1 左右。
单独二孩实践表明,累计只会多生一百多万人,远低于国家卫计委和翟振武课题组所预测的1000 万。全面二孩累计也只会多生一千多万人,远低于翟振武和卫计委所预测的9700 万;峰值出生规模只有1800 万人,远低于翟振武、蔡昉课题组所预测的4995 万、4700 万。
从人口结构分析,中国人口危机开始爆发:2014 年总抚养比止跌回升,2015 年20-64 岁劳动力达到峰值后开始负增长;日本、欧洲、美国都是在总抚养比拐点和劳动力拐点前夕出现经济危机。中国的劳动力/老人在2010 年降至7.5,将在2021 年降至4.8;从日本、美国、台湾、韩国的情况观察:当劳动力/老人低于7.5,经济将从8%以上的高速增长逐渐转为4%左右的中速增长,当劳动力/老人低于4.8,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