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王侠北:《东进序曲》中黄秉光的原型之一

(2015-02-04 09:24:51) 下一个
王侠北:《东进序曲》中黄秉光的原型之一

2013年01月21日 11:02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王侠北和妻子谢稚侬的合影

年轻时的王侠北

王侠北是电影《东进序曲》中黄秉光的原型之一
王侠北(1917-1977):镇江人,1935年在上海参加地下工作,1939年4月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三团通讯员、班长,苏皖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政工宣传员、副官,新四军第三纵队和苏中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连长、科长、军工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四纵队一师作战科长、特务团参谋长、华中总兵站副站长兼辎重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苏南行署交通部副部长、交通管理局副局长、苏南行署交通处公路局副局长兼苏南汽车公司总经理、江苏省外贸局顾问等职。

小时候,和同龄人一起看电影《东进序曲》的时候,王侠北的子女并不知道这部电影跟父亲的渊源。其实,王侠北正是电影中那个去和敌人谈判的新四军代表黄秉生的原型之一,这是他传奇人生的精彩一笔。此后他南征北战,解放上海时,他的吉普车还是最早进入上海中心地带的车辆之一。其实,战场上的故事,王侠北和子女说得不多,他对子女们最深刻的影响,是他耿直、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改名“侠北”,参加新四军

1917年,王侠北出生在镇江市一个贫苦人家,原名王学宏。因为家境贫寒,只念过几年私塾,就去了上海,跟着二伯学裁缝。18岁那年,他在上海参加了地下工作。

其实,王侠北是参加革命后他给自己起的名字,这还有一段故事。1939年,王侠北和三位朋友一起回镇江探亲,因为不肯给守城的日本人鞠躬,几个人被鬼子打了一顿,并且不准进城。当下四位好友立志抗日,王侠北年纪最小,取“雪仇东北”最后一字,改名为王侠北,从上海去往高淳参加了新四军。

抗日战争期间,王侠北在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三团,担任过通讯员、班长,在苏皖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做过政工宣传员、副官。后来他又在新四军第三纵队和苏中四分区司令部担任侦察参谋、连长、科长、军工部副部长。

《东进序曲》开拍前,片方找过他

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这时,一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更加紧制造摩擦,限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多方阻挠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并企图乘机消灭这些坚持抗日的人民武装。而此时,新四军挺进纵队正在东进抗日途中……

拍摄于1962年的电影《东进序曲》,反映的就是新四军1940年东进抗日的一段史实。当时在新四军挺进纵队的王侠北,正是电影中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黄秉光的原型之一。《东进序曲》拍摄之前,片方曾经找过王侠北。

电影中,新四军挺进纵队一千余人,为克服苏北地区的投降危机,在东进途中粉碎敌、伪和顽固派的夹击,攻占了苏北日寇据点桥头镇。

在江州的国民党苏鲁皖部,是国民党的地方实力派。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和南京汉奸汪精卫都想把它抓到自己手里。总指挥刘世仪见形势棘手,出走他处,由副总指挥刘玉坤去应付局面。

这时,聚集在刘玉坤指挥部的顽固派和汉奸的代表,极力主张出兵向桥头镇的新四军进攻,以便挑起内战。刘玉坤一面派人去接管桥头镇,一面调集人马对新四军采取包围之势。

在这内战一触即发之际,挺进纵队司令员孟器宇,派政治部主任黄秉光前往江州谈判。但刘玉坤在顽、伪代表的诱逼下,终于不顾新四军的规劝,准备挑起战端。他派政训处长段泽民去桥头镇,窥探到新四军并无战斗准备,便打响了挑衅的第一枪,并将黄秉光囚禁起来。

刘玉坤的进犯,遭到新四军的坚决反击……经过一系列斗争,最终,为了保全其军事势力,刘世仪立即释放了黄秉光,并表示愿意同新四军谈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新四军终于突破重重障碍, 踏上了东进抗日的征途。

舌战顽、伪代表,留下传奇故事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电影中的“江州二刘”其实是“二李”――苏北的中间派李明扬、李长江,二人的故事在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流传很广。

当时,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伍挺进江南。他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准备分一部分兵力渡过长江去苏北平原,在那里开辟抗日根据地。然而1938年的苏北却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当地共有日伪军和国民党军10万人。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几万人马。而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只有2000多人。

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陈毅却胸有成竹,他相信只要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新四军就一定能在苏北站稳脚跟,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

而苏北的中间派就是李明扬、李长江的部队。李明扬在国民党内资格很老,倾向抗日,但他受韩德勤的辖制,处处受排挤,很不服气。根据这一点,陈毅觉得有和二李联合的可能。为了团结二李,联合抗战,陈毅大智大勇,三进泰州城,在抗战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而王侠北也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之中。

电影中,黄秉光谈判的情节是电影的高潮,他虽然处在顽、伪代表的包围之中,但他依然气度凛然,严词驳斥,与对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舌战。黄秉光向刘玉坤说明利害关系,晓以民族大义,并分别对顽、伪代表进行了有力的反击。

王侠北当时更多谈判的细节,他的子女并没有从父亲那里知晓,只知道父亲是电影中黄主任的原型之一,更多的细节,他们也跟万千观众一样,是通过电影去感受的。只是心情和普通观众不同,他们自豪、钦佩、骄傲,因为看到那个英勇的“黄秉光”,他们就看到了父亲的影子!

战上海,他的吉普车最早进入市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王侠北先后任华东野战军四纵队一师作战科长、特务团参谋长、华中总兵站副站长兼辎重团团长。

王侠北的子女说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1947年2月,王侠北和妻子谢稚侬同在华东野战军四纵。

谢稚侬原本是上海的大学生,1942年参加了革命。当时,经过苏中七战七捷后,部队北撤山东。在转移途中,谢稚侬正怀着身孕。一天遇到飞机轰炸,谢稚侬从毛驴上摔了下来,这样大儿子出生,起名王小鲁。再遇到敌机轰炸,王侠北在前线打仗顾不上孩子,是警卫员抱着刚出生的王小鲁躲在一个土地庙的桌子下面才保住了孩子的命。战争中,谢稚侬没有奶水,王小鲁吃着百家奶长大。之后,王侠北和妻子共同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南京与杭州,完成了对上海的合围;5月12日,解放军开始向上海外围发起进攻;5月23日,解放上海的总攻打响;5月27日,上海解放。蒋介石原定能守6个月,人民解放军只用了15天结束战斗。

陈毅曾经形象地说:“上海之战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那些珍贵的瓷器打碎。”在历时15天的上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露宿街头、不进民房,完整保存大上海的同时,也赢得了上海人民的赞誉。

时任华中总兵站副站长兼辎重团团长的王侠北,亲自开着吉普车,身先士卒,冲入上海市中心,电影《战上海》拍摄时也找过王侠北。他的吉普车是最早进入上海中心地带的车辆之一。

■子女眼中的父亲

“父亲去世的时候,来了两三百人,都哭得很伤心,很多人我们都不认识,后来我们才知道,父亲生前帮助过他们。”王侠北的子女说,父亲有很多朋友,从军区司令到工友、小贩,都夸他是个好人。他生性耿直、乐观、豁达,处处为别人着想,“记得那时只要家里改善伙食,父亲总会消失几分钟,分一些给楼下生活较困难的邻居小孩。”

王侠北也非常注重对子女们的教育,虽然子女们都离家很早,但还是被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力更生。

父亲的早逝带给子女们无尽的伤痛和深深的思念,每年12月13日的上午10点整,凄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响彻南京城市上空。母亲在世时,都会打电话给子女,让他们一起默哀。因为在悼念那三十万惨遭日寇杀害的同胞,同时也在悼念他们的父亲,因为那天也是父亲的祭日。

“好好爱党,好好做人。”子女们记着父亲的叮咛,虽已年过半百,但都还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奋斗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