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扑朔迷离:《五七一工程纪要》发现辨析(2)Zt

(2015-02-24 13:16:11) 下一个
扑朔迷离:《五七一工程纪要》发现辨析(2)
发布时间:2014-02-11 00:52 作者:胡景文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14981次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林立果联合舰队成员,当时留在北京的、南逃的均已落网,无人供述关于《纪要》的情况,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周宇驰、于新野外逃,在迫降后口呼“林彪万岁”决绝自杀,说明他们是林彪死党。《纪要》究竟在不在他们手里?死无对证。所有机密文件都装飞机带走,独把《纪要》放在小楼内餐桌上,他们不知道这是白纸黑字的罪证吗?周、于都是空军司令部处级干部,有头脑有分析能力,叛逃会给自己妻子儿女父母家庭带来什么后果,他们心里都会十分清楚,留下罪证意味着什么?还是要昭告天下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

  据目前能看到的资料,见过这份《纪要》的共四个人,即:计划发起人林立果,起草人于新野;李伟信交待的林彪、叶群,其中三人已死。

  迄今为止,除了李伟信的交待,没有任何回忆录涉及《纪要》的流转过程,也没有人证实在9月12日这一天北戴河派人去北京送密件的记录,这份《纪要》太重要了,它的机密程度关乎林家父子的命运,不会轻易交到外人手中。但是,这份《纪要》怎么到的北京空军学院林立果秘密据点?发现时间上说法不一,情理上不大可能,它在餐桌上出现不是令人不可思议吗?

  舒云《噩梦九一三》中评论:这里有个疑点,《纪要》的小本子为什么放在桌子上?来不及烧掉吗?粗心吗?于新野带到直升机上大批的文件,远没有这个本子重要的笔记本都带走了,为什么这个本子却落下了?非常奇怪!事情还没有到火燎眉毛嘛,连空白笔记本都从容烧了,为什么写着《记要》的本子却放在桌子上,生怕别人不拿走?

  记在红色拉链本上的《纪要》,经李伟信、程洪珍、刘世英识别,并同于新野其它笔记对照,认为这是原稿。用铅笔编了页号,从第1页到第24页,中间缺第8页,可能是编码时出了错。负责九一三专案的纪登奎认为,里有许多话是骂毛主席的,不能印发。毛泽东说,这一件最重要,必须下发。

  张聂尔《风云九一三》认为:这个故事很玄。但愿有一天“这个人”能出来写段回忆文章。假设这一切属实,则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林立果及其死党在最后一刻是做好了死的准备的,他们故意留下《纪要》,告诉世人他们为什么而死。

  张聂尔《风云九一三》评论《五七一工程纪要》说:林立果不是林彪,身后没有战功,手中没有军队,于是他组织了自己的小集团——极少数思想、意趣、情绪相投的人成天在一起谈论政治,渐渐形成了他们的政见,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五七一工程纪要”。尽管这个《纪要》就连有的被认定是小“舰队”核心人物的人都没有看见过,但这个纪要确实出自于于新野的手笔,并据分析确是林立果他们的想法。要说《五七一工程纪要》是满纸胡言,并不确切。从某个角度某些内容讲,它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说出了某些人想也不敢想或敢想不敢说的话。但这个纪要通篇充满了极端情绪,自我膨胀,杀气腾腾,令人联想起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的“十二月党人”——那些指望靠军事密谋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贵族军官。但林立果小集团的真正知情者比“十二月党人”可少得多。说白了只有六七个人,他们到底能做成什么呢?

  九一三事件发生距今近四十年,除官方文件记载之外,一些回忆、口述及记实性作品陆续发表,对于廓清事实、解释谜团、明了细节、保存史料具有很大的价值。再回到《纪要》发现时间诸多不同说法,回顾“舰队”成员们的交待与当事人回忆文章,给人们无限的探索与推理空间,在扑朔迷离中我们能窥见历史的真相吗?

来源: 作者博客 | 来源日期:2010-04-12 | 责任编辑:徐书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