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文: 张志坤 面对缅甸局势,中国如何应变 2015-01-21

(2015-01-20 22:13:16) 下一个
面对缅甸局势,中国如何应变
2015-01-21
字号:小中大
缅甸北部地区又一次战火纷飞,地方民族武装与缅甸政府军展开了新一轮的战场拼杀。对此,中国媒体大叫大嚷缅北中国伐木工人的安全,据说外交部门已经派出联络组前往。其实,中国伐 木工人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国家安全,缅北地区的事变不过是近年来缅甸整体战略变化的一角。

  近年来,缅甸的政治角色与战略面貌一直在变,具体地表现为两个进程,一是所谓的开放,向西方国家开放;一是所谓的民主。在结束军人统治走向民主化的招牌下,缅甸政坛重新洗牌,越 来越多的亲西方人物粉墨登场开始操持权柄。而上述这两个进程,都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与鼓励,或者毋宁说,这就是美国及西方极力推动的结果,他们不仅要推动缅甸政治、经济转向, 而且还要推动缅甸战略转向,要将缅甸打造成西方战略体系框架内的一个新高地。

  缅甸发生这样的变化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这是普世大潮下颜色革命的一部分,西方要在缅甸上演一场西式民主的盛宴,这一盛宴的政治意义不可估量;这还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大背景 下的产物,是其中的一个前进项目,这一项目对于加强美国的亚太战略地位,强化美国的优势作用显著。正是因为有这等诸般好处,所以曾经的美国的国务卿希拉里及美国总统奥巴马才先后 不远万里来到缅甸,高度重视,现场办公。前几天,美国的一个高级代表团又访问了缅甸,据说是为了加强缅美的人权对话和推动缅甸的民主改革,但令人侧目的是,其中居然有美军太平洋 总部副司令和美国国防部副助理国防部长等军方高官,并且这些高官还深入缅北对这里的形势与武装部队进行了“评估”,也许是“评估”结束,也许还正在“评估”,也许是为了更好地“ 评估”,总之是紧接着就爆发了缅甸政府军的大规模进攻,这其中的关联不是很耐人寻味吗?

  说到这里,有人不仅要问:这一切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吗?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上看,缅甸历来都与中国休戚相关。历史上,缅甸曾经是艰苦抗战中国的唯一路上通道,为此日本不惜重兵侵占;现实中,缅甸仍然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路径,这同样 具有极大的战略吸引力。缅甸的这一战略地位从来都不会为高明的战略家所忽视,也可以说,缅甸在战略上魅力全在于此。有鉴于缅甸的向背对中国的关联是如此中国大,所以,中国如何应 变,这应该成为战略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救出伐木工人是必要的,但战略上总不能再上演一番撒腿就跑的把戏吧。

  但是,好像缅甸的魅力一直都没有怎么打动中国,或者说,至少没有打动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因为缅甸这些年来益发对中国不利的变化非但没有让他们感到担忧,相反还得到其 中某些人的欢呼与欢迎,这有文字为证。为此,笔者分别把自己在2011年、2012年描述中国一些人这等状态的两篇文章附后,以此求教于达人。因为对于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为什 么会如此这般,笔者实在打破脑袋也想不通。真所谓“朽木不可雕也”,既然这样,那也只好恭请别人来“雕”上一“雕”了,也算是就教之意吧。

  附文一:中国可以满不在乎吗——评希拉里访缅及其所产生的影响(2011年11月)

  “希拉里使劲地挖中国的墙角”——这是12月2日《环球时报》头版大字标题,并且副题中点明说这“令世界开眼”。既然都能“令世界开眼”,那么令中国怎么样呢?

  据说,中国对此事满不在乎的。近些天来,不断有“学者”、“专家”出面发表意见,都非常肯定地说,中缅关系不会发生倒退。各大媒体也以这个基调进行了报道,似乎希拉里此访与中国 无甚关联一般。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见诸于《环球时报》11月30日的社评文章,其题曰《缅甸开放与尊重中国利益不应对立》。

  这篇文章首先对缅甸接纳希拉里的访问一事做了定性,认为此举标志着缅甸的“开放”,并说中国欢迎这样的开放之举。

  该文判断说,这是“缅甸从西方寻找发展机会”,并认定“任何国家都不会因为对外开放而成为中国的敌人”,因而“中国对缅甸向西方开放无任何心理上的抵触”,并且“中国祝愿开放后 的缅甸好运气”。也就是说,中国支持缅甸政府的这一开放举措。

  这样的定性非常重要,因为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不可忽视:其一,过去缅甸一直与中国关系密切,但在该文看来,这不是开放,与中国关系密切大概只能称之为“闭关锁国”吧,而只有与 西方特别是美国联系起来才能叫“开放”。这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对“开放”最清晰的诠释,也让笔者开大茅塞;其二,因为中国也“开放”,现如今缅甸也“开放”,二家“同好”,所以中 国“无任何心理上的抵触”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定性之后,该文又对美国方面的举措进行了评论,并据此得出结论说,中国必须得服气才行。

  该文说,“美国有力量把自己的影响力在一夜之间‘空降’回缅甸。这一点我们得服气。即使在巴基斯坦那样中国苦心经营的国家,也很难说美国的影响力就比中国的差。我们对任何国家的 影响都不应被认为可以是长期主导性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中国是没法与美国争夺对周边国家影响力的,就算是巴基斯坦也不行,不但巴基斯坦不行,从长远来看,中国对“任 何国家的影响”都难做到“主导性”,这就意味将来连朝鲜将来都要不行了。对于这一点,中国“得服气”,不服气是不行的。于是,认可认同美国在缅甸的行为自然就意在其中了,用该文 的话说就是,“今后的中缅关系也不需要用人为‘争夺’来塑造”,大概是说,中国是不准备同美国争夺缅甸的。

  这不指导这是不是代表官方的意见不得而知。如果有官方意见的色彩,这里面隐涵着惊人的败退;如果只是这家报纸的意见,那么这简直就是卖国。因为不要说美国人,任何人都可以从 上面的表述意识到:中国在思想上已经放弃了周边任何国家,如果美国想“空降”它的战略影响,中国是准备一概“服气”并拱手相让的。虽然该文还问出“能认为中国在蒙古、中亚、东南 亚等地区都输给美国了吗?”,但答案只能是“能”,因为该文已经判定“中国不具备搞‘价值观外交’的能力”。

  最后,该文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就是,应该“尊重”中国的利益。

  谁应该呢?缅甸应该,用该文的话说就是“中国不会接受这样的开放同时是对中国利益动剪刀的粗鲁转身”。大概美国也应该。因为中国都服气了,不和美国争了,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难 道美国还会拿中国过不去吗?这不应该呀!所以文章号召,“缅甸的事情中国要做得大气”。

  当然,该文也说要反对“针对中国利益的具体触犯”,可是既然欢迎缅甸这样的开放,又对美国行为服气,中国又怎么反对得了呢?

  所以,中国也只能是“满不在乎”了。

  但是,中国真的能做到“满不在乎”吗?须知,希拉里可是前来“挖中国墙角”的啊!

  要说开眼的事情还真天天都有,不但美国的希拉里让我们大开“眼界”,中国大名鼎鼎的《环球时报》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头一天还社评什么《缅甸开放与尊重中国利益不应对立》,表 示满不在乎,紧接着就又发表社评指责《希拉里的挑拨很失风度》(见该报12月2日社评),并很失望地表示说,“这和我们印象中的那个美国落差很大”。

  我们说,这真是未免有无赖之嫌了。

  尽人皆知,希拉里访问缅甸,与其说冲着缅甸而来,还不说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这次访问,根本不是什么缅甸改革开放,也不只是寻求美缅关系的突破性进展,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重返 亚洲”的最新攻势,也是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对于这一点,世界上恐怕连傻瓜都知道。缅甸的国家定位因此将发生重大变化,中缅关系的性质将因此出现实质性的改变,这 简直如同秃头上的虱子,是明摆着的事。在这样重大格局变化的大前提、大背景下,还喋喋不休地空谈什么“尊重”中国的利益,这不是胡扯淡又能是什么呢?表面上装出一幅爱国的模样, 实际骨子里在想什么?还不是要继续“韬光养晦”、继续装“满不在乎”那一套吗?还什么“中缅关系”“自然形成”,哪一种国家关系不需要人为地努力呢?

  希拉里就是来“挖中国墙角”的。既然挖人家墙角,就要卖力,就要甩开膀子大干,这个时候,谁还会将究什么“风度”呢?既然知道人家来“挖墙角”,不赶紧修补加固自己的“墙”,而 像一个旁观者那样,评价挖墙者风度如何,在一边发酸吃醋嫉妒说风凉话,难道就不担心,人家挖完墙角接着挖大墙,决不罢手,要一直挖到长城脚下吗?

  希拉里现在正撅着屁股使劲在挖,而《环球时报》则评论说,“谁更累,谁能坚持得长久一些,是不难预见的”。我们说,这很成问题。显然,撅着屁股的希拉里的确很累,站在一旁品 头论足的人显然不累,但问题是,站在希拉里后面的还有奥巴马,奥巴马后面还有别人,如果他们接二连三一直不停地挖下去,究竟是挖的人先累倒还是墙先倒,这还真是很难说。

  所以,中国人,请不要那么“满不在乎”,小心一点自己的长城吧。

  《环球时报》原文一:缅甸开放与尊重中国利益不应对立
(2011年11月30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今天访问缅甸,舆论对美国同中国争夺“在缅甸的影响力”议论颇多,中国在亚洲的墙角似乎正被美国一个个“挖掉”。

  美国同中国做影响力的博弈是肯定的,它的很多优势中国不具备。在缅美关系几乎“断绝”很久之后,美国有力量把自己的影响力在一夜之间“空降”回缅甸。这一点我们得服气。即使 在巴基斯坦那样中国苦心经营的国家,也很难说美国的影响力就比中国的差。我们对任何国家的影响都不应被认为可以是长期主导性的。

  前几年“有些特殊的”中缅关系本来对中国就是利弊参半的,今后“更正常些的”中缅关系未必就不是。之前的中缅关系是在缅甸当代政治变迁中“自然形成”的,今后的中缅关系也不 需要用人为“争夺”来塑造。

  但中国不是毫无力量的国家,亚洲有很多小国在中美之间搞平衡,无论朝中国还是朝美国“一边倒”,都非亚洲的流行选项。缅甸的未来大概也跳不出这个逻辑。

  现在的问题是,缅甸在密松水电站的毁约,让中国公司损失惨重,西方舆论则对此齐声叫好。在缅甸改善对西方关系时,很多中国人把密松水电站的事看成了对中国的伤害。

  缅甸必须在缓和对美关系时,采取同样有力度的措施弥补中方损失。中国对缅甸向西方开放无任何心理上的抵触,但中国不会接受这样的开放同时是对中国利益动剪刀的粗鲁转身。

  中国祝愿开放后的缅甸好运气。我们深知,中国一国没有能力让缅甸走上繁荣稳定的道路,其实美国也同样做不到。中国不想做缅甸从西方寻找发展机会的拦路者。对别的小国也是一样 。带着这样的心态,中国在亚洲就永远谈不上“输”,任何国家都不会因为对外开放而成为中国的敌人。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过去只注意了同缅甸官方搞关系,忽视了缅甸民间的态度。这还被一些人看成中国对外关系的普遍问题。中国确需在对外官民外交的平衡上想办法突破,但就缅甸来 说,它以往的政治现实使得同时交好它的官民几乎不可能。事实上也的确没有一个国家对缅甸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不具备搞“价值观外交”的能力,但也未必就会被美国搞的那一套压倒。能认为中国在蒙古、中亚、东南亚等地区都输给美国了吗?

  在有过阿尔巴尼亚和越南反目的教训后,中国一直避免营造特殊化的国家友谊。对中国来说,缅甸从未“阿尔巴尼亚化”。即使今天的朝鲜,其与美国的对抗也是出于它自身利益,而非 为了迎合中国的战略需要。中国今天的国力,以及外交的自保特点,决定了我们同友好国家的关系大体就是这样。

  不过高期望,就不会有失望。缅甸的事情中国要做得大气,包括欢迎它的对外开放,也坚决反对它针对中国利益的具体触犯。我们用不着过分顾及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形象”。中国最重 要的形象是不能让别国对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逐渐增加战略自信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对周围的一些平衡游戏,我们应当多一些满不在乎。我们切不可用自己的过度敏感,反而让一些国家把搞平衡变成调控中国对其态度的魔棒

  《环球时报》原文二:希拉里的挑拨很失风度
(2011年12月2日)

  希拉里·克林顿在前往缅甸的路上说了一席话:“发展中国家要做一个聪明的受援国”,“警惕那些只对挖掘你们的资源更感兴趣的援助国,它们不会想着去构建你们的能力”,“它们 提供的某些资金也许有助于填补短期预算缺口,但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这些权宜之计不会产生可持续的结果。”

  世界媒体无一例外地认为,希拉里这番话是冲中国来的。作为美国的国务卿,她有点口不择言了。美国以往的霸气和自信没有了踪影,国务卿开始靠说“坏话”诋毁中国。这和我们印象 中的那个美国落差很大。希拉里在破掉美国的神话,现出它小肚鸡肠的真身。

  中国的对外援助不能说没有缺点,但至少比美国的外援纯粹,援助就是援助。美国外援通常以军事援助为主,附加严苛的政治条件,很少触及受援国的民生。换句话说,美国的外援通常 就是它的政治武器。“构建受援国的能力”,这种话恰恰美国没资格说。

  美国的援助还经常变卦,受援国的行为稍让美国不满,援助就可能中断。希拉里所说的“不可持续”也很像在说美国自己。

  相比之下,中国的外援大多投向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并且围绕民生展开,广泛涉及工业、交通、农业开发、医疗、教育等。它们既是输血,也是对造血功能的培育。根本原因是, 中国对外援助以尊重受援国的意愿为前提,美国援助则是“胡萝卜加大棒”里面的“胡萝卜”。

  希拉里的这种挑拨恰恰像是在把受援国都当成傻子,而非把它们都当成“聪明的”。她或许以为“巧实力外交”威力无边,她只要动动嘴,就可以代替美国为巩固影响力必须付出的真金 白银。

  希拉里这番话在大国外交中,缺风度的程度几乎相当于 “爆粗口”,以及“羡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自她担任国务卿以来,她已经不止一次这样针对中国失态。

  希拉里或许是在努力填补美国现实手段之不足。美国的财政赤字已是天文数字,贸易竞争也很乏力,被迫到处借钱。它现在增加一美元的外援,就意味着多一块钱赤字的压力。仅从预算 能力来看,它作为超级大国的一些特权肯定要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希拉里正把她的“巧实力外交”做到极致。但这意味着美国要越来越踮起脚来,像耍杂技一样忽悠亚洲。美国的亚洲外交在失去由内向外的厚重和一言九鼎,它现在靠长 袖善舞试图稳住亚洲各国的心。

  不会有哪个发展中国家会认为美国的援助比中国的援助“更诚心”,美国如果增加对亚洲、非洲的援助,各国会巴不得。但美国想因此把中国“排挤走”,这完全不可能。如果美国对亚 非的援助光说不练,口惠而实不至,那么它今天对中国的声誉抹了多少黑,用不了多久这些脏东西都会一点不少地转贴到它自己的脸上。

  希拉里应当清楚,中国今天所做的一切很少有什么是专门针对美国设计的,而美国重回亚洲尽是些专门针对中国的动作。中国在自然行事,美国在刻意求之,谁更累,谁能坚持得长久一 些,是不难预见的。

  附文二:奥巴马的东南亚之行真是在做无用功吗?

  ——也说奥巴马对泰柬缅三国的访问

  (2012年11月25日)

  自美国当局喊出“重返亚太”的战略口号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就不厌其烦地教导中国对此要“淡定”、“不要太当一回事”,他们中有人论证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并不仅仅是 针对中国,还有的人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这其实只不过是一句时髦口号,并无实际内容,更还有知名学者断定这将是最大的烂尾工程,云云。正是出于这样的的逻辑,所以他们认为,美国大张 旗鼓地重组亚太的战略格局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等要人频繁地在亚太穿梭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奥巴马此次大张旗鼓地访问泰国、缅甸、柬埔寨三国,也“英雄回归 ”气势有些虚,甚至还是“自作多情”地在做一场无用功。结论总归还是要中国不必放在心上。

  事实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吗?或者换句话说,中国是不是应该继续“淡定”、浑然不把奥巴马的访问当做一回事呢?

  笔者历来胆小如鼠,从来也不敢对美国的举动做有益无害解,总是战战兢兢地看待这个霸权大国的一举一动,为此2010年初就写下《不要低估美国的战略企图》一文,提出警告说低估美国的 战略企图十分危险。时至今日,笔者仍然冥顽不化,仍觉奥巴马此次东南亚之行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中国非但不要以为是在做无用功,相反还应从中得到足够的警讯。

  其一,不要低估奥巴马的战略运筹能力

  奥巴马及其团队在战略上到底有多高水准多大能力,笔者以为,从出访泰柬缅这一举措上就可见一斑。谁都知道,泰柬缅这类小国历来都屈居末流,很难招徕美国的瞩目,更不用说劳驾总统 大人亲自出马了。但现在,连任后的第一次出访奥巴马就选择了这几个国家,不嫌其小,不嫌其弱,奥巴马因何有此雅兴呢?这说明不了别的,只能说明以奥巴马为头子的霸权团伙所谋甚大 ,同时也显示出奥巴马及其团队有非同一般的视野、胸怀与气度,见人所不及见,想人所不及想。笔者早在美越密切接触的时候就预计美国将进一步向纵深挺近,但也没敢断定其动作是如此 之快。

  其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几天来,国内一些媒体有意无意地在贬低奥巴马此次行动的价值与影响,什么缅甸方面的欢迎平淡了啦,什么时间短暂如同旋风啦,什么两手空空没有实际啦,等等。即使是客观一点的,也 只是将其描绘成美国的一种战略宣示,普遍报道的不过引用一下美国政客们有关美国“重返亚太”“是认真的”、“持久可信的”之类表述,给人一种波澜不惊清风拂面的感觉。其实,这都 不过是表面文章表面现象,霸权的总舵主亲自出面,决不会就带来一点问候或者相互之间聊聊天气如何身体如何,他们之间背后会不会有交易,如果有交易,这些交易又是什么内容,与中国 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才是问题之所在,也是真正需要警惕的方面。须知,谁要是只看到或者只相信外交场面上冠冕堂皇的词句,谁就是十足的政治与战略白痴。

  其三,不可忽视小地方出现大危险

  现在看来,美国“重返亚太”不仅是大张旗鼓,而且是大动干戈,连奥巴马都亲自出马远征大荒,这说明在新的形势下,即使如泰柬缅这类小国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现在人们能看到的只 是有关中国的市场空间与战略通道,但美国所瞄准的目标仅仅是到此为止吗?

  谁都知道,奥巴马的访问只是一次拓荒之旅,所做的一切还都还只是播种,美国人是要收获的。在“重返亚太”的战略大背景下,美国在东南亚的目标究竟何在,其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还 将有哪些重大举措,走到哪里搞到什么程度是终点……这一系列问题无一不关乎中国的利钝成败。可以预计的是,美国人来到泰柬缅这等国度,绝不是想当慈善大使,而是将全力挖掘他们的 战略潜力,使之成为美国战略大棋盘上的有用之卒,不达到这个目的,奥巴马不会善罢甘休,奥巴马的后来者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不要把奥巴马贬低得只会做无用功,精明的美国战略家们是不可能甘心劳而无功的。对此,中国不能任何不且实际的幻想,既不能满足于自己的经济优势,沉醉于包括泰柬缅等东南亚 各国经济上离不开自己的梦想之中,也不能幻想美国人浅尝辄止、到此打住。战略上有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就是说,不但要知道自己的优势,还要知道自己的劣势;不但要 知道对手的劣势,还要知道对手的优势。现在看来,中国的一些人有过于看重自己优势而看不到对手优势的危险。现在,奥巴马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设置了又一个战略擂台,迫切需要中 国的呼应配合,这大概也是最近一个时期来自美国方面有关“中美合作”呼声甚高的原因之一。窃以为,中国不可对此无动于衷,而应积极拿出实际行动来,以体现中美“战略合作”之精神 ,否则难免就是对人家奥巴马的藐视与不敬。

  据说,国内有人信奉“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这一法则尤其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青睐,对奥巴马此次东南亚三国之行,他们也许又一次书写 “不变”的大字高挂起来了。笔者认为 ,如果这样,最后在战略上烂尾的,很可能就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自己。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0
上一篇下一篇 “没有谁敢对中国发动战争”是个伪命题
文章评论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4楼光宇:
共和国后三十五年,宵小们贩家卖产,折腾出一点儿转头瓦砾,后辈们却窃以为喜,而不知祸伏其后。史灭矣,英 雄落魄,国家岂能不危!
--卢麒元谈曹操用人,用什么人就是决定走什么路线;卖国言论不清算、汉奸行径不扫除,国家岂能不危!
2015/1/21 11:44:00支持[0]反对[0]
3楼黄松明:
中国“专家”、“学者”是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科举型”文官的心态,完全不敢主动出击,连积极应战也不敢,什么事能拖就拖,只要不打破他们做官步步高升的美梦就可以了。
科举前的中国人当然不是这个样子,否则像《孙子兵法》这样高明的兵法不会出现。
2015/1/21 9:52:59支持[2]反对[0]
2楼wysh121:
“有鉴于缅甸的向背对中国的关联是如此中国大,所以,中国如何应 变,这应该成为战略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救出伐木工人是必要的,但战略上总不能再上演一番撒腿就跑的把戏吧。”洪水来了,中国能无动于衷么
2015/1/21 9:28:58支持[0]反对[0]
1楼caogencaogen:
缅甸的事情就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要坚决清除美日在缅势力;美日如果用三五万大军驻扎缅甸卡住中国通过印度洋的“脖子”,然后再在马六甲海峡“一剑封喉”,中国危。
2015/1/21 9:27:58支持[3]反对[1]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评分与评论 真差 一般 值得一看 不错 太棒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