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的冷酷小白兔的可爱

生活是一场游戏,只要还没有GAME OVER,就要接着打下去。满血复原并非一场梦,你想的,总会得到。
个人资料
正文

足球场上的眼泪

(2013-06-21 07:12:26) 下一个

夏天一到,儿子的足球赛季又开始了。一周两次的足球活动成了我和两个孩子固定的户外时间。儿子踢球的时候,我和女儿则或散步或在Playground玩耍。时间上到也各得其所,大家都能尽兴。

星期三是每周一次的比赛时间。赛前热身的时候,我和女儿正在草地上玩,忽然听见不远处传出小孩惨烈的哭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儿子。只见他瘫坐在草地上,面正朝着我,大声地哭叫。我赶紧走过去,他哭得更响了,边哭边告状说是有一个小孩拿足球砸了他的手,“On Purpose”, 也就是故意的,同时向我指着一个正在跑远的小男孩的背影。我赶紧检查了一下他的手,未伤筋骨,倒无大碍,但整个手背的五个关节的确都红了。自小儿子的描述能力就很强,两三岁开始,出门一回到家,肯定能把外面的事情讲得清清楚楚,所见所闻,丝毫不差。所以他刚才所说的情况,估计基本是属实的。但是这个拿球打到他的小孩到底是不是恶意的,倒也未可知。兴许人家就是想把球仍给他,并非诚心砸他呢。但是现在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意义也不大。
 
看着儿子满脸泪水的样子,我有点不淡定了,既心疼又生气还着急。当妈的,一看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哪个又不心疼呢?反正我是见不得孩子受欺负的。可是看着他坐在那里没出息的哭闹,我又挺生气的,心想这个不提气没用的家伙,就会窝里横。平时跟他妹妹的那股子劲头呢,哪去了?另外,我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替他出气,让他停止哭闹,感觉相当的气恼。可能与此同时,我也在生自己的气吧。不是么?一来,我不能领着自己的孩子去向人家父母告状,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而且也不是什么大事,根本没必要。二来,更不能拉着他去找那个扔球的小孩,这不以大压小,以多欺少?这事情,我更干不出来。

记得去年赛季的一场比赛中,一个别队的小孩恶意的狠狠的踢了儿子肚子一脚,孩子的脸当场变得面无血色,疼的捂着肚子蹲下了身子。我当时就怒了,立刻找到了比赛的组织者,狠狠的告了一状。紧跟着,我就给儿子报名了空手道。咱不能让人家白白欺负了,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妈妈的想法。可眼前的情况跟去年不同,我也没法子找人评理去了。你说多憋气。

比赛眼看就要开始了,教练已经在场地里分配队形。我一边安慰他说手没事,叫他停止哭闹,一边催促他赶紧集合。可是儿子的情绪丝毫没有好转,我素手无策,就更加着急了,反问他要怎么样,哭闹也解决不了问题。是不是不想比赛了。我们就这样彼此僵持了一,两分钟。一个队员的爸爸走过来对儿子说,XX,你这么重要,赶紧上场吧,比赛不能没有你。咱们比赛之后再去让扔球的小朋友来道歉。儿子还是不依不饶。我没有办法,只好对他说,咱们找教练吧,让他帮助你。于是儿子和我一起来到教练跟前,说明了情况。没想到,教练根本没有接话,只是说,一会安排你上场,你就会高兴啦。瞧,也是,在别人眼里这又算个什么事情呢!
 
不管怎样,儿子又生龙活虎的上场了。而我和女儿则跑到球场不远的地方Playgournd里玩,同时兼顾的看着比赛。踢到下半场的时候,有个队友的一记上钩球,直接砸到了距离很近的儿子的脸上。我离得远,看得不清楚,却听得见周围看球的家长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唔——”的惊呼声。由此可知,这一脚踢得不轻。只见场边的教练立刻跑到儿子身边,把他接了下来,旁边的一个家长,也抱住了儿子,以示鼓励。大约他们都知道,我这个当妈的不在现场观赛吧。
 
我赶紧叫上女儿,一路小跑的到了儿子跟前。他看见了我,立刻委屈的哭了起来,边哭边向我说球砸到了整个右半边脸。这个刚才的小男子汉,见到妈妈后,又哭的象个Baby了。我蹲下身子,举起他的脸一看,可不是,连眼睛带嘴巴的整半个脸都红了。于是立即心疼得抱住了他。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这样静静的抱着他,由着他在我怀里轻 轻的抽泣着。因为这一次,我的确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个意外,孩子受了伤,又能怪谁呢?所以只好沉默不语。奇怪的是,儿子竟然很快恢复了平静,没有几分钟的 时间,他又跑回了球场里,顶着他还发红的半边脸。
 
一个家长路过我身边时拍着我的肩说,你儿子真坚强啊!站在球场边上,听着周围家长投入的加油声在场外此起彼伏,看着被夕阳拉长的孩子们的影子在场内相互交叠,想着儿子前后两次截然不同的受伤表现,我忽然隐隐的觉得,有时候父母给与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在受到伤害时,他们的哭可能正是一种宣泄,向最亲近的人的。此时,他们期望的也许只是一个同情鼓励的眼神,一个简单温暖的拥抱,仅此而已。这样看来,我刚才无意间,甚至有些无助的做法,却是四两拨千斤。而赛前的那场说教,紧紧相逼,则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笨拙又无用了。此时的场内,儿子正跳起身来,用胸膛挡住了对方的一个高射球,边上的家长都叫起好来。我也大声喊了句“XX,好样的!”别说,这姿势的确挺帅气的。
 
晚上睡觉前,我又问起了他以后如何解决别人拿球砸他的问题。儿子想了想说,“Pay Back”,还解释说就是再打回去的意思。我先肯定他说这是一个解决方案,毕竟他学了空手道,anti-bully未尝不可。同时又启发他做事要be smart,在使用武力前,看看能否先语言交流沟通,不管那个小孩是不是故意的,要求他道歉,总是没有错的。儿子又想了想,点头称是。我们母子间经常进行类似寻找解决方案的问题讨论。其实下次倘若再发生类似事情,儿子是否能合适解决,无从知晓。毕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时间也需要经历,大人尚不一定能做到,何况年纪还小的儿子。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一条充满爱的路,一条宽容理解的路,更是一条共同的路。路上有父母,路上有孩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