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3)
2015 (255)
2016 (128)
2017 (95)
2018 (70)
2021 (46)
2022 (50)
1985年,在郑州吃的一顿饭
在郑州市中原大厦广场边上小饭馆吃饭,也就花了不到2元钱。
竟然有4个人在我饭桌子边排队等着我。
第一个人对我说:大哥,能不能给我2角钱?我饿了。
拿到2角钱后他走了。
第二个人对我说:大哥,能不能给我买个馒头?我一天没吃饭了。
我给他钱,他去买馒头去了。
第三个人对我说:大哥,你吃完饭,能把那个啤酒瓶子给我?
啤酒瓶子有押金,可以退钱的。我说好,他就在桌子傍边安静地等着我吃饭。
这第四个人过来说:大哥,能不能把最后这口饭留给我?
我留了三分之一的菜和饭给了他。
钱花得不多,可说是吃得不安静。
饭馆外面的广场上躺满了农民,他们是到省城讨饭的,找工作的,上访的。就在地上睡觉。
我问农民,农民告诉我:
河南是黄泛区,种地能收到粮就是天给的,收不到也常有。
所以,每年春种把种子撒到地里后,家家户户拉家带口离开家,到全国城市里去讨饭,小孩子越多越好。等秋收时就回来收割。这庄稼也不侍弄,长什么样随便。要饭是传统,家家户户。
火车站广场上睡着几万人。
当时郑州市市区人口70-80万人,现在是800万人。现在河南省的GDP已经超过了辽老大的GDP了,虽然河南省的人口是辽宁省人口的2.5倍,但是河南确实取得了巨大进步,而辽老大急剧衰退。想当年50年代,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都是中央直辖市。东北工业部,重工业部等们搬到北京,直接就挂上中央人民政府工业部或重工业部的牌子。沈阳的个大研究所搬到北京就成了中央各部的研究所或者研究院了。
这是听到广播播送新闻:
全国各省市工业产值排名:第9名:沈阳市,第10名:大连市,第11名:河南省。
当时全国仅有2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沈阳市,大连市。
有7000万人口的大省河南省的工业产值不如大连市的,全国还有20多个省的工业产值不如大连市的。
这使我想起了1950年时,拥有90万人口的大连市工业产值是关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工业产值总和的几倍,包括沪京津。
当时东北工业占全国工业的85%以上。
我这个帖子是在论坛中的跟帖,是几分钟随便写的,是有感而发。
dancing_今宵 不是想出来的。
当时,中国一个很大众的论调就是河南人,怎么,怎么的(负面的)。
我看了/听了,就很不同意。
我自己接触的河南人,都很朴素,实干,能吃苦。
我很喜欢河南,龙门石窟,让我震撼。
上次去河南,也在5年前了。去了一拖。
真心期望河南好。
旧日云中守别瞎扯了。 你是论点张嘴就来, 论据全凭自己想象
广东的发展一个是历史原因,一个是叶剑英的功劳,地税占大部分,国税都是能少则少。
老百姓最好被忽悠,日本人留的工业底子,被支援内地的口号一直喊了半个世纪,到朱镕基的改造,然后东北下岗的职工,命运十分悲惨。当时似乎有个顺口溜,我记得是“下岗女工莫流泪,立即走进夜总会,露出前胸和后背,大把大把赚小费......”
作者直接说东三省就够了,不用拿河南对比。建国后所有的民用和军用工业的80%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东北普及的,上海就接受了很多工厂,当然上海本来也有底子。河南就是今天工农业总产值也不高,GDP高,是钱过手次数多,大部分人,除了房子也没有太多财富。河南人因为没有资源,一直贫困,过去的四十年,河南、山西、山东、陕西都是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比如这几个省的各种矿都挖空了,实际上,其他大部分省份都是一样的命运,南方富裕城市对北方的资源的掠夺同时也造成北方大量人口的向南部迁移,结果南方在南北方的共同努力下富裕了,发现人口负荷更大。各个地区不均衡发展的后果,就是都不幸福。
同意作者的政策导致东三省的经济下滑,如果建国后东三省经济自治,没准儿两广、福建也比不过。
为河南进步高兴,很多落后的省份进步很大,比如落后的福建省的GDP今年超过了台湾省的GDP。
历史是进步的,今后无论哪个省的发展多么迅速,它也不可能像当年东北那样占国家工业产能的85%。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提供者了,也不可能是全国工业的发源地,向全国无偿提供全套工业,设备,技术,人才等等。
早在1982年-1985年,我就读了《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近代工业史》,等等,更重要的是粗读了每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从50年代直到1984年的,从50年代的每册几百页到80年代的每年2000多页的大16开本。详细的工业数据和各项指标给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轨迹和中国工业从东北向全国转移的线路。
1. 我讲的就是1985年的事,你用现在的情况反驳1985年的事实;
2.以前算的是工农业生产总值,是实际的生产能力,现在计算的是GDP,很大不同,经营交易次数增多,GDP可能成倍增长,因为产值被重复计算了几次。
3.现在河南发展了很快,GDP确实相当于东三省,但是河南省的人口也相当于东三省。不变的是,当年东三省对国家的贡献,工业产能份额占国家的份额,今天的河南没有达到那个东三省所占的份额。
4.通读我的帖子全篇,并没有添油加醋去贬低河南,所讲属实。
5.今日东北之落后有多种原因,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所致。
”中原“,就是指河南,或者更小的地方安阳一带。
后来人们所说的中原已经扩展了概念,指豫冀鲁一带。
1950年-1954年,中国先后有12个直辖市。
1949年10月1日,北平改称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西安市、重庆市、广州市、武汉市、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为直辖市。
1950年11月,旅大行署区设为旅大市(直辖市),由东北大行政区代管。
1952年11月15日,南京市直辖市降为省辖市,设立为江苏省省会。
1953年7月,哈尔滨市设为直辖市。
1953年9月,长春市设为直辖市。
1954年6月,重庆市、广州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西安市、武汉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11个直辖市皆降格为省辖市。
1958年2月,天津直辖市降格为省辖市,设立为河北省省会。
1967年1月,天津市从河北省分离,恢复直辖市。
1997年6月,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分离,组建为重庆直辖市。
你仔细读过我的帖文就知道,我没有污蔑河南,说的只是经历过的一件事,我在河南干项目干了几年,为河南添砖加瓦。
另外,讲起粮仓,黑龙江省农场(北大荒)提供了2.45亿城镇人口的商品粮和大部分军粮,主要是小麦,是国家最大的粮仓,吉林省也是产量大户,不过是以玉米为主。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谢谢!
可能你没在北京国家机关里工作过,所知信息比较小。特别是对1978年以后国家重大项目投资方向所知甚少。像那些50万吨乙烯工程,80万吨乙烯工程等投资几百亿上千亿的工程有几个投在了东北?
国内的就不说了,看看这些年国外各中国城的站街的按摩的捏脚的快被东北的承包了,现在连我们这白区也有按摩房了,是不是没饭吃才干这营生的。
你还是关心一下你这些同乡吧
所说专业讨饭是事实,我信。
朱镕基的国有企业改造,全国各地的下岗职工,都没有东北的惨,因为太多了。根本没有安置。
东三省的到了2000年以后,就没有老本吃,经济迅速下滑。解放前闯关东的东北人主要是山东、山西、河北的,也有内蒙的,由于杂交优势,城市厂矿的男的壮、女的靓,到全世界打工,很多干的都非常好。
长期的经济形势下滑,资源紧缺,现在东北的投资环境很差。
河南要饭的主要是豫东、豫南的,后来捡垃圾,全国的垃圾处理、出租车和二手货市场,都有那里的河南人,属于最辛苦的农民工。郑州本地人比较淳朴,他们一直是市民,生活质量并不差。尤其是2000年后,一年一个样子。现在实际住的人口超过千万了。
还有,上海一直以来给国家输送了多少领导人?政策能不向上海倾斜?浦东的政策是独一无二的,超过了当年的深圳政策。
只有东北,没有什么本土的国家领导人。改开以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有几项是在东北?
你还记得国企改革?剥离不良资产,使大批工人下岗,买断工龄,丢弃向社会,然后将国企贱卖给私人,或者低价合资。
私人以短期营利为主,掏空国企后就不管了。
举例:鲁冠球以低价买下国家重点骨干机床厂,几年掏空后就不管了。
大连机床厂是全国6000多家机床厂中产值和盈利最高的,是中国最大的数控机床,组合机床厂,是民族的骄傲。但是贱卖给私人,私人掏空钱去炒房地产,不对机床投资,不发展,最后破产。这样的例子成千上万。
国家并没有东北什么像样的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
上缴的税利是指百分比,广东一直很小。
河南超过辽宁一是河南发展了,二是河南人口多,是辽宁的2.5倍,三是计算GDP,不是计算工农业生产总值,人多,经济活动多,第三产业规模大。
为河南腾飞而高兴。
东北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几十年来,东北是政府的提款机,上缴利润,1983年以后是利改税,留成不足,无力技术更新换代。用东北的财力,东北的工业向全国转移,特别是向西北,向西南转移。
举例:
成(都)飞,西(安)飞,南(昌)飞,哈(尔滨)飞,都是由沈(阳)飞的黎明和松陵转移支援发展起来的。
中国十大钢铁基地,八大特钢,30家中型钢铁几乎都是由鞍钢,本钢及大钢(特钢),抚钢(特钢)发展起来的。
中国机床十八罗汉和6000多家机床厂也大多数是有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发展的。
中国炼油也大多数是由辽宁6大炼油厂扩散的。
中国化工摇篮大化和吉化。
。。。
开放以后,政策向东南沿海倾斜,却对东北国营骨干大企业套枷锁。比如广东为了少上税,多留成,获得更优惠的政策。和中央政府抗争了几十年。
底子就不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了1100多项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这些负担最终由老百姓赋税负担,所以国家贫穷。
而资源贫乏的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正是用中国的赔款发展教育,发展工业而起来的。
二战各主要国家工业占世界工业的份额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工业,进一步说重工业,可以从经济,工业实力角度说明战争的大方向。
1939年的统计,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日本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
意大利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9%,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有一个事实:关内打了30多年仗,军阀混战20多年,抗日8年,不但不能建设,而且还破坏了工业。
东北张作霖是有20多年的和平时期,日本入侵东北,只是开始的两年打了一些规模的战斗,后来都不在城市里,是在深山老林里小规模战斗,而抗联转进苏联后,只有小股侦察和破坏活动了。相对又有10多年的建设时间。
在1950年时东北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5%以上,而大连被日本占领了40年,没打仗,所以东北工业主要是沈阳和大连,然后还有抚顺,鞍山,锦西,本溪等。
北满有一些工业,但是主要是1952年后从辽宁大连沈阳搬迁到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背靠苏联。
晚上火车站广场上躺着上万人,他们大多是河南农村的,不是郑州人。就像你说的因为京广和陇海枢纽,所以也有外地人。
我没有贬低河南人的意思,只想说那时候人口第二大省的河南是很落后的,除了工业城市洛阳以外,但是现在河南发展很快,早就超过了辽老大,郑州人口也是近800万人了,是大连市区人口的2倍。
在1970年代,大连人到外地出差,说除了东北沈大鞍抚哈齐春吉外,中国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除了几条主要街道,其他地方都是破破烂烂。
这使我想起了1950年时,拥有90万人口的大连市工业产值是关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工业产值总和的几倍,包括沪京津。
是的,男人躲在后面,让妇女小孩子去要,孩子越多越好。当时东北大城市的街道上都是河南人讨钱,都是穿得脏兮兮的。
当时河南是大农村,小城市。虽然有14个市地级,和黑龙江省并列第一,但是农村6000多万人口,城镇人口不到1000万人,所以很不发达。洛阳是工业城市,有苏联援建的10大工厂。
从1986年至1988年在郑州呆的时间比在北京呆的时间长,干国家七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当时刘源在郑州市当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