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连钢厂—中国特钢的摇篮

(2017-05-29 18:45:33) 下一个

大钢—中国特钢的摇篮

2017-02-22



1



2



3



4



5



6



7



8



9

    姜晔

    1.1905年创建的进和商会旧址。

    2.1947年7月,锻钢生产场面。

    3.1948年,大连金属制造工厂制钉生产线。

    4.1954年4月,大连钢厂在冶炼碳结钢时,最早采用了氧气吹氧助熔新技术,开创了我国使用氧气炼钢的先例,这是技术小组在调试新组装的600制氧机。

    5.1958年,厂部决定将第一炼钢车间4号炉命名为“红旗青年炉”。照片为青年炉炉长赵更在召开班前会,布置当日工作计划。

    6.1961年,兴建了我国第一个精密合金基地——七五二研究所,这是原七五二车间自耗炉。

    7.原第三轧钢生产车间。

    8.冶炼车间4号炉工人在观看班组经济消耗指标。

    9.1972年,厂部命名冶炼车间6号炉为“三八炉”,成立了3个班组,共20多名青年女工成为新一代炼钢工人。三八炉长李桂凤和女炼钢工们召开班前会,研究当日生产情况。

    大连钢厂(今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现厂址坐落于大连市金普新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旧址坐落在大连市甘井子区中部。300多年前,这里仅有几户人家,是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村落,一片片花椒树在房前屋后丛生,因而得名椒树房,简称椒房。上世纪30年代,大连钢厂的前身搬迁至此;新中国成立后,在这里壮大并成为中国特钢的摇篮。

    历史沿革:

    始建于1905年

    大连钢厂的前身为进和商会、大华电气冶金株式会社。

    进和商会是1905年由日本人高田友吉和矢田部善辅二人出资创立的,主要经营钢材和五金商品的销售。1917年8月,在指定的工业区大连千代田町33番地(现大连市春徳街)设立了工厂。1935年,进和商会千代田町工厂迁到甘井子椒房屯633号(原西厂)。1936年6月搬迁完毕,对外营业。

    大华电气冶金株式会社,始建于1918年4月,由日本人上岛庆笃与中国人李直之(李鸿章后代)等人共同出资创建,厂址设在大连荣华困2番地(现大连火车站西)。主要从事特殊钢的研究和生产。1938年,因建设大连火车站,大华电气冶金株式会社迁至甘井子椒房屯(原东厂)。1939年,更名为大华矿业株式会社。

    1945年8月27日,进和商会和大华矿业株式会社被苏军接管;1947年7月1日,移交我方,归属东北军工部大连建新公司领导,进和商会改名为大连金属制造工厂,大华矿业株式会社改名为大连炼钢工厂。1948年10月31日,大连金属制造工厂与大连炼钢工厂合并,改名为大连钢铁工厂。1953年6月,改称大连钢厂。大连钢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

    中方接管:

    填补我国冶金史空白

    我方正式接管时,工厂主要设备大部分受到损失,设备严重不足,恢复生产非常困难。在大连建新公司的领导下,工厂树立了“千方百计搞好军工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思想,工人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恢复生产,尽快和产出军工产品”的战斗中。

    日本撤退时把大量煤炭扔到海里和埋入地下。1947年6月,两厂领导发动老工人“动脑筋,想办法”,开展“拾焦炭”活动。300多名工人下班后,纷纷来到海边,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捞煤炭,仅2个小时,就捞出近3吨煤炭。一部分职工还利用业余时间,在煤气站的大院里,一次就挖出20多吨煤炭,为恢复生产作出了贡献。在开展“献工具,献设备”活动中,职工从日本厂主窝藏设备的一个北山山洞里拉出了10多台50~100马力的电动机以及拨丝机、减速器和联接器等重要生产设备。

    从1948年3月开始,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工人们克服困难,仅二机械车间就生产了196451枚炮弹头。

    从1947年3月至1951年1月,大连钢铁厂共冶炼了28736吨钢;锻造出生产炮弹头用的圆坯4128吨;轧制出生产炮弹头用的圆钢6172吨;直接生产了部分炮弹头和“九二步兵炮”弹簧等重要军工产品;首次成功地冶炼出铝铬合金、镍铜合金和硬质合金,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为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援全国:从边远省份到内地建设

    大连钢厂在不断开拓前进的过程中,为发展祖国的钢铁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50年至1985年的36年间,曾先后调出过大批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料支援大冶钢厂、北满钢厂、西安五二厂、贵阳钢厂、山东沂蒙山区新城钢厂的建设。

    1950年11月8日,大连钢铁工厂奉中央重工业部命令和东北工业部通知,将特殊钢部分的电弧炉、锻锤、压延机、机械设备、硬质合金设备、耐火砖设备、拔丝机、物理和化学试验分析仪器等1600吨设备,迁往河北省黄石市华中钢铁公司。厂长李振南、第二副厂长杨森培随同调往大冶钢厂,随迁职工达670人。

    1964年11月初,为促进边远省份贵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冶金工业部决定从大连钢厂成建制地内迁5吨电炉2座、人员172名,支援贵阳钢厂。这批内迁人员到了贵阳钢厂后,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为开拓贵州省的钢铁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加速内地建设,冶金部于1965年决定将大连钢厂钢丝车间一分为二,七五二车间大部分迁往西安,合建一个五二厂。在人员的支援上,优先满足了新厂的需要,提出了要多少给多少,要谁给谁,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到的口号;在设备支援上,坚决支援最新、最好的;在设备安装上,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严”字当头,精益求精;在生产准备上,从一切有利于内地建设出发,凡是新厂生产需要做的工作或供应的物资,一定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满足要求。经过一年的努力,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支援各种人员1501名,搬迁设备1119项、1607吨。

    1950年之后:创造出无数个第一

    1950年,支援河北后的大连钢铁工厂只剩下1409人。1951年,为了把大连钢铁工厂重新恢复起来,广大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厂,全力投入到恢复生产的工作中去,有时甚至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车间。没有设计自己搞、没有图纸自己画、没有模型自己造,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1954年4月,大连钢厂在冶炼碳结钢时,最早采用了氧气吹氧助熔新技术,开创了我国使用氧气炼钢的先例。1959年,大连钢厂形成了我国第一份精密合金技术标准,1961年兴建了我国第一个精密合金基地——七五二研究所。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大连钢厂创造出无数个第一:生产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炉高速工具钢、第一炉高温合金、第一炉精密合金、第一炉高强钢和第一炉超高强钢等。为我国研制第一枚导弹,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嫦娥”号探月飞船,歼10战斗机等提供了大量关键材料。

    对一座城市来说,都会留存有许多珍贵的记忆。每一段城市的记忆,终将留存于在这里生活过的每一个人的心中,而这座城市留给一个人内心的光荣,也许会被深埋,但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系大连工业遗产调查组负责人、大连现代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qi91856' 的评论 : 电影【火红的年代】讲大连钢厂为军舰生产特钢,于洋演赵四海。
qi91856 回复 悄悄话 火热的年代,那时好像炉前工,男的50岁,女的45岁就退休。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iserman' 的评论 :
我的另一篇博客《2016年中国特钢行业分析报告》中有详细的特种钢分类和中国的特钢现状。虽然中国钢产量达8.2亿吨/年,但是特种钢中高档钢还是大量进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