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余16岁离家入伍,辗转流离,光阴似箭,回首间已去70年,少年变耄耋,深深感知自然法则不可抗拒,人们只可以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就是聪明和智者了。
2017.9.22
耄耋之年的爸爸,三次提笔又放下,断断续续近二十年,在母亲、孙子辈和我这个“私人秘书”的推促下,成就了这本回忆录小册子,算是留给自己和后人的。其中人生最辉煌的中青年时期(20到50岁),却并没有太多的文字。这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那时的中国,各种政治运动,不知道让多少人不明不白的蒙受冤屈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爸爸还算幸运,尽管在辉煌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被上级领导之间的矛盾无端“流放”外地,一去就是近三十年。这是压抑而又只能忍辱负重的三十年。毕竟,他还健在,还能和子女、孙子、重孙们跨海越洋,四世同堂在墨尔本同享天伦之乐。
多次提醒父亲他的工作经历和故事似乎还只是开了一个头,怎么就一跃写到几十年以后了呢。原来他不愿去太多地触碰那些年,也认为回忆那些过去的事“没意思”。虽然不知详情,至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姐妹兄弟幼年时,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却是奶奶带大的。曾经深埋心底,羡慕同学朋友们幸福地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可以靠着爸爸山一样坚实的身体,紧贴妈妈温暖的脸庞,无忧无虑地对着爸爸妈妈任意地说,纵情地笑,放声地哭。这些在我记忆中却都是不曾有过的亲情。
特别要提及我的母亲,他在父亲被罚被贬被流放时不弃不离,我们一家本可以跟随妈妈留在市里的,母亲的选择却是坚定地要和爸爸在一起,无论到哪里。尽管在我的记忆中,文革之前我们和奶奶在家吃饭,妈妈在大食堂吃饭,爸爸在小食堂吃饭,爸爸妈妈住在离我们不过一两百米有门卫的院子里,我们和奶奶还有两家县委家属和武装部的家属住在另一个大院里。不记得和母亲有过拥抱和身体的接触,在中国生活的二三十年都是把父母和老师领导放在一个敬畏的群体中。我曾抱怨过我们姐妹兄弟没有得到过父爱母爱,这些年才逐渐理解了,释然了。不是爸爸妈妈不想给他们的儿女他们的爱,是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扭曲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今天,在父母日渐苍老的时候,更感受到他们对儿女的情和爱以及他们现在对儿女的依赖。就是这份亲情,无论世界怎样改变,它都一如既往。庆幸父母今天还在身边,尽力弥补那个不幸的时代使我们遗失的亲情还为之不晚。
祝福天下所有人,亲情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