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下定决心彻底退休后,不少朋友常常问我:‘你不上班了每天在家都做什么呢?’是啊,没班可上了,又是空巢,我每天都干什么呢?
刚开始整天呆在家里时,感觉还行,也算充实自由自在吧。而且沾沾自喜地告诉别人每天睡到自然醒,几个不得不早起上班的朋友羡慕加感叹我的自由生活。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开始感觉呆在家里有些脱离社会,有点无聊,还有一种找不到北的感觉。于是开始尝试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我奶奶住老人院时,去陪伴奶奶时经常见到许多人在那里做义工。想想我们老祖宗“养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教诲,于是也申请去当义工,在照顾和陪伴我奶奶的同时,也陪陪其他的老人,尤其是华人老人们。每月把老人们的活动安排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再打印后送到华裔老人们手里,或者帮他们贴在房间的墙上,让不懂英文的华人能看懂到底每天有些什么活动。同时也努力操练古筝,定期到老人院去演奏。尽管弹唱都五音不全,可老人们很开心。一个老太太看见我就会告诉我,她是教徒,音乐是他们全家的生命。另一个老太太的女儿碰巧看见我正在为老人们弹琴,为了不影响我的演奏,特别请老人院的经理转达她对我的谢意。有一个从香港来的老公公,说话已经很难了,手脚也有些失控,有时会摇摇摆摆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我见到他时他都拍他的小桌子。我以为那是因为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后来他儿子告诉我说,他喜欢我弹古筝,看见我来为他们演奏就高兴,因为他两手拍不到一起,就用手拍小桌来欢迎我。能为老人们开开心,也是对我自己的莫大宽慰。
我们区居委会新闻月报要找一个编辑,我立马拿起电话报名,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社区的义务工作者,还获得了一个像模像样的Community Officer 称号。每月编排一份 News Letter,发送到社区 2000 多户人家。圣诞节之前的年会,没打算参加,主席要求我一定得去,那就去吧。让我吃惊的是,几十个片区的News Letter,我们区的居然被评为第一名,我也因此获得了优秀编辑奖。嘿嘿,也让我这个不务正业,英语只是第二语言的编辑有了几分成就感。
在报上看到一则信息,我们区有一个兴趣手工纺织社。好奇心驱使我拿起电话和他们联系,第二个星期就跑去实地考察,想看看洋鬼子们的纺线车和毛主席共产党在延安用的纺线车有什么不同。因为我是周二白天去的,见到的会员大都是没事在家的太太们和老太太们。这些太太们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纺着织着羊毛聊着天,好休闲,好惬意。于是我立马决定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太太们热心地教我基本的纺线织布知识,还免费给我一大包从绵羊身上剪下来的羊毛,告诉我如何洗羊毛,如何梳理羊毛,怎样纺线怎样织锦。一时间,只要有空,我一定会坐在纺车前或者织机前,纺呀纺,织呀织,上瘾。
这些没有金钱和物质报酬,却有满满的精神回馈的平常事,慰藉了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感觉这样的生活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也不乏快乐与精彩。
庆幸,现在可以退而不休。
以后会继续写写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