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8)
2015 (85)
2016 (96)
2017 (119)
2018 (119)
2019 (114)
2020 (113)
2021 (148)
2022 (71)
2024 (56)
2025 (3)
能陪伴你一生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当然人更需要感恩,感恩那些曾帮助过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给予你掌声的人们,是他们成就了你。
从2013年起,我主编的部分虚拟现实和大数据方面的教材和专著
6年前,我率先在全国开设虚拟现实和大数据两门课程,今天已在全国高校开花散叶,但所用教材却还是我们编写的VR/AR指南。
一本好书可以作为精神世界的食粮。而精神上的饥饿感,也是人们常说的寂寞就源于空虚。
也许这个题目一出现,便立即会有人站出来说我过于虚荣。但我真找不出因成功而被众人赞美和认可与虚荣相关的理由。人都有其社会属性,如果成功只是为了独善其身和孤芳自赏,而非让社会承认,得到世人的共鸣,那么人生就失去了前进的坐标,存在和群居的意义。可以说外界的赞扬和批评都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赞扬使我们肯定自己,对目标多了一份笃定;批评使我们反思自己,少走弯路,降低沉没成本。总之,每一份赞扬和批评都是人生的善意,人性的光辉!起码对人类社会是如此。如果只有负面的声音,人们的精神世界岂不是一片黑暗,成就感和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呢?
我个人以为,身心健全的人恐怕都会追求理想的行为效果。我做事的原则就是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好。当然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不可能事事如愿以偿。但人们砥砺前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成就自我吗? 记得去年我因为获奖而进京参加答辩,当我汇报结束时,竟然没有评委提问,相反几乎所有评委都纷纷走到我面前,或要求加我微信,或索要我的电话号码,使得原本是一次严肃的评审会最终变成了追星族的疯狂和众星捧月的现场。当时的我有些受宠若惊,但内心深处更多的还是满足。
海归近六年,我已先后百余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也曾受邀在全国各地数十所大学做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没有一次让邀请方失望,相反总是掌声不断,赞誉有加。也许正因如此,我被邀请的次数年年有增无减,以2018年为例,就多达48次。
在同济大学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上演讲
就在昨天刚结束的全国康复虚拟仿真大会上,我的发言一结束,便立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旋即就被数十名与会者团团围住,提问,建立联络方式,谈合作的呼声不绝于耳,场面如众星捧月。说实在的,类似的情景对我而言,早就习以为常,但我仍然非常享受这种被听众关爱的氛围。就像当年我在美国因一部网络小说《教授女儿的婚事》而红极一时,让成就感爆棚。能使千万海外读者有如此强烈的反响,应该不是因为我有妙笔生花之才,而是共鸣和精神上的空虚使他们欲罢不能。
我的发言一结束,立即被蜂拥而上的听众围个水泄不通。加微信,要电话,谈合作。。。。。。
一下飞机就被“劫持”到公司,献计献策
带领大一的医学生参加省计算机设计竞赛,四组学生荣获四项金奖。
我自问自己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求善,不求尽善的人。但这不意味着我做事不问结果只看重过程。在我看来,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只是过程让人或饱受痛苦的折磨或享受愉悦的悸动。然而再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炫耀。但这瞬间的炫耀,却能带给人一种功成名就的满足。如果这也算是虚荣或自恋,我会欣然受之。
有些人真的很奇怪,得不到时或沮丧,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而得到了,又非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谦谦君子模样来。难道这不是虚伪和缺乏自信的表现吗?
总之我喜欢人生中充满掌声和赞誉,无论它出现在貌似遥遥无期的过程中,还是尘埃落定的结果中。 因为人们对成功的渴望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如果你说这就是浅薄,那么我甘心做一个浅薄的人。起码我现在是这样认为的。。。。。。
On the other hand, solving big and hard problems may need single-minded and long lasting attention. A little bit delayed gratification is needed in thi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