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8)
2015 (85)
2016 (96)
2017 (119)
2018 (119)
2019 (114)
2020 (113)
2021 (148)
2022 (71)
2024 (56)
2025 (3)
美国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把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这与中国人高分低能的双基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当然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也不允许有其它选择。我是在文革动乱中长大的人,叛逆心理被毛主义灿烂得无与伦比,对师道尊严更是恨之入骨,对许多传统观念,无论好坏都用批判的态度,或接受或拒之门外。与正统的中国教育相比,我们算是“没有约束”,可以“胡作非为”的一代人。所以在我的思想里很少正统思想,而批判思维算是浑然天成。有人说子承父业,在我们家却没有这样的意愿,就像我和父亲一样,一生虽都为所谓的事业和理想劳碌,但从事的职业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我小的时候就很叛逆,但在面临前途选择的大是大非面前,我还是遵从父命,学了电脑专业。说实在的它不是我喜欢的职业,但不可否认我一生的确受益于此,虽没有大富大贵,却可赖以生存,温饱有余,且受益终身。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认为如果职业不能和兴趣结合起来,一个人就很难有太大的作为,而且还易患上某种心理疾病,这是人生的悲剧。这与婚姻一样,如果婚姻中没有爱,生活就会如一潭死水。而被迫接受的东西也会像被刀割过的肌肤,平时觉得无碍,但疤痕却永远留在了那里,每逢阴天下雨还会隐隐作痛。
在中国,人一出生好像就没有了自己的选择,儿子服从老子,学生服从老师,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等传统观念像一条无形却束缚人们行为的潜规则,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人们的思维习惯。而一切又都以功利的目的出发,并成为人生奋斗的原动力。西方社会给人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除了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外,仍旧会让你有天马行空的机会。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始终认为学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至于选对什么样的人生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和权力,与父母没有半点关系,而那种强加于人和横加干涉的行为都是不文明的。当然在孩子需要时,父母可以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仅此而已。但我还是尽我所能去传授他一些所谓有用的生活技能,非精神层面的灌输,而是一种善意的给予。就像教徒们总试图把教义传给他人,因为他们认为是把好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基于同样的考虑,我开始利用睿的业余时间教他学习游泳和如何修理电脑。我以为这两种技能,既可助人,亦可利己,并受用终身。
在教他学游泳的过程中,我的确用心良苦。那段时间吃过晚饭后,我经常带他去社区的运动馆里学游泳。我很少给他说“不”的机会,GO,GO,GO! 就是我不断发出的指令。他还不错,很快就学出来了。在中学时,他一直在学校游泳队里混,经常参加比赛,成绩还不错。后来这种技能发挥了作用,睿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利用两个暑假,在大学体育馆里做救生员,虽然每小时只有10美元,但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工作经历,第一份有酬工作。后来我们这里许多中国孩子都以他为榜样,陆续参加了学校游泳队,也有人做了救生员。我想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实践,应该很有意义。
至于修电脑,他真的不喜欢。但我固执己见,他还是勉强学了些皮毛。每年暑假,我回国探亲,就让他在公司里做实习经理,虽然他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勉强答应了。而且每次都没让我失望,甚至刮目相看,因为在他的管理下,公司业绩上升许多。看得出,他比我善于和人打交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比我拿捏得准确。起码他在做人方面就比我强许多,比如诚实,善良,做事有分寸和懂得换位思考。通过几个假期的锻炼,他学到了不少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问题,与人相处的艺术和一些有用的社会经验。凡此种种都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当然,这在他今后的职业选择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在大学所选的专业就是商业,目前从事的恰恰也是金融和经商。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活动,而美国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参加社会活动了。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特别多,而且通常还会为孩子们能顺利找到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和便利。在美国上中学时,一般都要求学生们必须做满一定时间的义工才能毕业。在假期,每个学校都会给学生许多选择的机会,由此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做不同种类的义工。
睿的选择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不去做HIGH-TECH工作也罢,却偏偏选择做在一个社区里照顾儿童的义工。我时常怪他没有志气,他既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默默地利用两个暑假的时间做满了40多小时。为此我郁闷了很久,恨铁不成钢和怒其不争,并自以为是地认为睿缺乏理想,甚至对他的未来颇为担忧。直到有一天他妈无意中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睿完全出于为我们着想,才放弃自己的爱好的。他看我们平时上班都很忙,而如果选择做其它事情,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远。我必须每天接送他,这样一来无疑会给我带来许多麻烦。而在我们家附近就只有这份工作,所以他不得已才选择去当孩子王。听后我心里十分感动,嘴上却还很硬:
“我宁愿每天去接送他,也不希望他为我们去牺牲自己的爱好和前途。”
但我真的就能做到如此吗? 我能做到每天接送他而毫无怨言吗?
做不到啊!我有时很自私,即便为了儿子也是如此。他却能处处替别人着想,真的很值得肯定,更值得我去学习。在做人方面他比我纯粹,比我高尚。
认识睿的人都说他人很NICE。在儿子上中学时,附近的朋友就喜欢请他做babysitter, 其实那时睿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朋友们就是放心,而且不惜舍近求远。开始时,我以为睿会不愿意,但他却乐此不疲。助人为乐在美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许是价值观使然。就拿美国的富人来说,他们大多喜欢捐款,而中国的富人则情愿把钱留给他们的后人,实现他们的家族继承信仰。助人为乐在美国是一种普世价值观,而在中国却是一种理想,一种时髦的口号,很难成为一种意志和行动。
我有个朋友,在大学里做博士后研究。他是那种不甘寂寞,且精力旺盛,又绝顶聪明的人。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下班后开始在网上做起了生意,并一发不可收拾,风声水起,常常让我这个以专业人士自居的人都不得不刮目相看。他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五万美元以上,而且都是高科技产品。许多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就来找我帮忙,因为是朋友,我每次都无偿地帮他,为此他很感激,总想报答我,但我一直没给他机会。
有一个周末,他说要带孩子去摘樱桃,想让睿一起去。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想报答我。再者他儿子和睿是朋友,又是周末,我就答应了他。临走时我塞给睿50元钱,并嘱咐他,饿了就自己买点东西吃。晚上回来后,儿子把50元钱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我。我很诧异,问他一天不吃东西难道不饿吗?
他开始吞吞吐吐,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中午朋友带孩子们去麦当劳里吃东西,睿想掏钱自己买,却被朋友阻止了。我随口又问儿子吃什么了,睿说他只要了个McChicken,一美元。我问他:
“叔叔的儿子呢?”
“他吃了两个最大的汉堡包。”
我又问他: “你吃饱了吗?”
“没有。”
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再买一个呢? 他说如果他不说自己饱了,叔叔一定给他买,而且不可能让他花钱,所以他只能装出吃饱的样子,不惜忍饥挨饿到现在。我听后眼泪都出来了,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普世的情怀,让我们做大人的都不禁为之汗颜。
这孩子太善良,凡事都替别人着想。但善良的人很难有出息,最终都将沉浮在平庸中,虽然他们是好人。我真不希望睿做一个善良的“好人”,不然很难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我想改变他,但很难很难,因为他是个做事有原则的人,所以我们各自的坚持,可能是我和他两人的悲哀。
承你贵言。谢谢!
太善良。
一路走来的点滴回忆。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