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人类婚姻制度的分析

(2013-06-20 11:50:09) 下一个

父系社会的出现,体现了男人社会地位取代了女人,表明部落之间的战争和掠夺成为生存不可缺少的部分。



女人十月怀胎、抚养子女是不能打仗的,在自然馈赠丰厚的时代,女人获得养育子女的生活资料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在这个时代,女人生养子女是人类的主要生活内容,所以社会以女性为主,男性为辅。



当生存越发艰难的时候,促进部落人口的增长是人类的唯一生存之道,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的人口永远在增长,直到今天几乎达到一个极限,就是生产生活资料的技术和人口的一种平衡。



早期人类在出现了人类之间相残、相争以后,增加人口成为最重要的事,一个人口庞大的部落,就可以掠夺弱小的部落,所以有性崇拜。



父系社会的继续演变,血缘关系变得越发重要,这涉及到在部落内部的人类相争和相残。在一个部落的内部,一个大的家族往往可以占据更多的生存优势。在海洋里,一大群鱼往往可以把少数的鱼类驱离食物。血缘的独立和突出,同样反映出生产人类的艰辛和困苦,因此产生责任。所谓责任,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而这种牺牲自然首先是自己的亲血受益。



人类的今天,能够看到人类的演化目的,崇尚男性的勇猛是从早期农业文明演变而来的特质。而家庭的出现,就成为社会人口生产的自然选择。家庭的社会功能,是增加生养子女的效率,减少各种扯皮和无益的矛盾。一男一女,自己窝里生窝里养,管好自己的事。父母能看到的是养老,家族能看到的是人丁兴旺,国家和民族能看到的是对外的战斗力。



所以,维护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的需要,破坏家庭的一切事物,都是必须摒弃的。所以,婚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爱情这个词是西洋特产,表明西方人在男女关系上的一种演进,属于不仅仅吃窝头了,还会加点咸菜;属于不仅仅吃馒头了,还要插个枣;属于不仅仅吃蛋糕了,还会摆个樱桃,这等同于造爱的前戏。



但是,在一个如同中国这般生活艰难的人类,爱情是很陌生的东西。如果研究历史上中国的地主文化,会发现爱情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中国的家庭的生存的艰难,规范了强大的行为规范,这在妇女尤其严重,也就是说,为了养育下一代,妇女的牺牲同样很大。等于男女之间不仅仅窝头没有咸菜,而且吃的是糠窝头、野菜窝头。



新中国成立以后,情况并没有多少改进。但是在创建国家的功勋群体里,爱情竟然因为些许的富足出现了一线彩霞,这就是进城的共产党军人们抛弃农村的菜窝头、娶城里的馒头。除此以外,爱情在中国没有多大的改变。比如文革期间的“找对象”,在普通人家里,经人介绍,略微谈谈就成婚论嫁,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爱情对于中国人的陌生直到邓小平的改革开发,西方世界的各种事物鱼鳖虾蟹往中国灌,国人都懵圈找不到北。在这种情形下,爱情最初是在大学校园里出现苗头。那些苦读未来的大学生们,笨拙地在尝试爱情。大家可以回想当年,只有那些胆子大比较213的女子,能够多换一个两个男朋友,否则,在清一色的工科大学里,100个男同学10个女同学,刨去长相恐龙的,就是麟毛凤角了,所以,绝大多数的早期大学生的青春,都是在梦遗中度过。



与此同时,港澳台合资企业老板、洋鬼子、出国,撕裂了相当多的家庭和爱情,在过去的60年里,爱情在毛左30年是青黄不接,在邓右30年是青黄拉稀混杂,及至国人稍微有几个子在胯兜里,就开始瓢了,这对于家庭又是一次打击。在邓右的30年里,国家大力推进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剩,家庭的生养成了社会负担,家庭的解体提供给了社会安定(WHY?因为窝里斗吗,都打到一团了,也就不会抗议社会了)。所以,国家在暗中推波助滥地破坏家庭,而普通老百性越活越发懵,就如同蚕宝宝找不到树结茧。



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爱情没爱情,家庭没家庭,到处鸡鸭飞,乱得找不到北。要想在如此乱世里活的有点尊严,恐怕只能凭运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