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亲没有走远》

(2024-01-31 19:35:38) 下一个

《父亲没有走远》

青荷居

2002年2-3月

当我打开手机,在通讯录里去搜寻我要联络的人时,时常看见一个我一生中记忆最深刻

的名字,杨文南,我的父亲。可是,我知道若要接通这个电话号码时,在电话的那一端再也听不到那个无时无刻充满关切的父亲的声音了。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快八个月了,那是2011年的7月30日。那几天成都阴雨绵绵,就像

守候在父亲身边的我们沉郁的心情。父亲在这天的上午10时55分与他所爱和爱他的人们,

与给他心酸又给他快乐的人世辞别了。。。。。。几天前七医院内2科的医护人员还和我们家属一起在父亲的病房里庆祝父亲88岁的高寿,那也是父亲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半年来我有无

数次想提笔记录自己对父亲的追思,但一直无法下笔,数页薄纸怎能承载父亲对我们的一生奉献和我们对父亲沉甸甸的思念和爱戴?自己也时常不愿接受父亲今生今世已经离开我们

的事实。七八年前,我曾写过一篇随笔回忆一个盛夏的清晨老父亲陪我去望丛祠摄荷花的情景,其文得到的最大的奖赏便是后来父亲能读到这段文字的慰藉。尽管今天笔行字落,可是人过是非,这次父亲再已不能读到儿子这些晚到的心言泪语。。。。。。

其实,父亲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如果用绘画比喻人生,父亲的一生既不是浪漫的油画,亦不是重彩的山水,而似淡淡的工笔,在平淡自然中出显气韵。记得在准备父亲的追悼会的亲属发言时,曾经有向妹妹收集在她们记忆中父亲有哪些最动人的情节时她们竟然一时不能

立即反映出来。也许是妹妹那时太悲痛太疲倦了,也许父亲本身就平凡得像每天日出日落的

太阳,四季的早霜晚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张扬地滋润着这个他默默奉献的家庭。我们子女们也像长大的树木对阳光雨露一样,对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充满敬爱和感激。

1923年农历6月22日,父亲出生在位于成都西郊30里地的郫县的一个叫何家场(又名清河乡)的小镇。那是一户家境贫寒的人家,有兄弟姊妹四人,他在家里排行第二,上有一姐一兄,下有一弟。父亲这一代属“昌”字辈,他原名叫杨昌贵。后来“解放后”自己更名叫

杨文南。据家谱记载,杨家祖上两百多年前是从湖北省孝感县麻石乡迁居四川的。因为家中贫困,求生存,年幼的父亲被迫离家,先后到温江和成都的杂货店学徒,属于讨口饭吃。也许贫穷和底微是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基调,父亲很少给我们讲起他年幼艰苦的生活的

细节。但是有一个幼时的场景他提起过好几次,那是在他在外学徒时的一个寒冬,在别人家家团聚的春节时节自己赤脚在刺骨的冰水里洗杂货店的海鲜,手脚冻得到处都是裂口。他说他那时流着泪想着他在何家场的妈妈。可以想象那个痛苦又孤独的时刻给幼小的父亲多深

的刺痛!父亲上过几年初小。他天质资聪明,曾经有过乡考第一的骄人战绩。可惜由于家境不济,没钱买校服而被迫辍学。虽然环境造人,但是先天不足的教育却不影响父亲在他后来的人生旅途上演绎出多彩多姿的才艺。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有宋体之风,工整中透着清秀。他喜欢唱歌和川剧,时时自得其乐,也给人以乐,透着他对生活的乐观和顽强。父亲也喜欢摄影,借照相机镜头的第三只眼来观察生活,审美世界。他经常给老年大学的活动义务摄影,深得校友的喜欢,因此在老年学校里小有名气。在性格上似乎父亲对现实环境是比较依从的,但是在依从中又藏有好奇和逆反。否则父亲不会抓住改朝换代的时机,参加工作,走出封闭的小镇,来到更大平台的县城,认识我们的母亲,哺育我们兄妹三人。

父亲在工作上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为我们子女从业作出了优良的表率。我幼时的记忆就

是看见父亲时常在月末或年终之际深夜在县税务局的电话亭里(那时整个县税务局也就只

有一两部电话)长时间站着给成都税务局报稅表,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从不耽误,从不抱怨。正如他所在单位的领导在追悼会上致辞所说,父亲对他岗位赋予的责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父亲身材瘦小,身体也不太好,但于事于人他总是怀揣一颗温暖心。他一生总把别人放在第一位,薄己而厚他。记得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一位在成都市税务局的同事得讯后在对父亲的追思文中这样描述父亲:“我认识杨老师是1983年成都和温江合并后。郫县局每月报来的计会资料是用脱蓝纸誊写的,字迹十分工整有力漂亮。着实让我们赞美,每月报来的表格资料我们都要欣赏一会。后来知道做报表的人叫杨文南。见到杨老师,是一个面容和蔼精瘦矮小的人,小学文化。接触多了,发现他有很多优秀的品质,第一性格温和,他整天总是笑眯眯的,工作再忙也从没有看见他有怨言和有不耐烦的时候,第二做事认真,计会统数据繁琐,要求细致,他都亲力亲为,多少年来没有差错。第三对人关心备至,体贴入微,我们每次到郫县出差,他都亲自安排我们的吃住,嘘寒问暖。工作完了,陪我们散步聊天”。追悼会

那天来与他告别的来自各县市原地税局的四位老前辈也有相似的评价。父亲无论在工作中

还是在家里都是一个既平凡可亲又无私奉献的人。在家里吃饭,身为家长,经常是最后一位上桌吃饭的人。父亲的一生也十二分的简朴。记得每次我们回国问他想要点什么礼物,他总是让我们给母亲买,自己不要。当我们给他老人家清理遗物时,他简单的衣物让我们做子女的有失职的感觉。我们为今生能做这样平凡中显伟大的父亲的儿女而庆幸,而骄傲。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特别是生活上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和工作上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将让我们这一代享用不尽,持久地激励我们的余生。

父亲临走前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遗言,但是我们都明白他给我们的寄托是什么。现在,

父亲的手机号码已经转给了母亲。我们想让在灵界的父亲放心,你老人家暂时离开我们,我们对生活的信念和勇气不会残缺,我们会手挽手,心连心,唱着欢乐的歌在人生的旅途上奋然续航。我们的母亲还在用她生命的余热为我们撑起家庭的大伞,我们的孝敬还当执着。我会继续拨打这个电话号码,在电话的那一端,听到母亲熟悉的家音。

父亲,您的爱在我们心中永成!父亲,您安息吧!

(附:父亲的生前照片和录像以及生平简介已于去年底放在了YouTube网站,搜“杨文南”

就可以观看。这段录像在父亲弥留之际曾经给他放过。看后他给我一个深情的注视和会意的

点头,那时他已经讲不出话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