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来自一位心理学家的祝福
今天收到很多“新年快乐”的祝福,自己也送出许多,以至于在说这句套话时,不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闲下来一会儿,看着窗外的银白世界无声地飘着雪花,品着双层玻璃杯中的雪菊,不由问自己:我新年快乐吗?
快乐首先是一种气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快乐阈限”,大多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天生多情善感的人的快乐阈限值较高,很难高兴起来;而有些人的快乐阈限值很低,更容易得到满足。而且同一件人和事或景色对不同快乐阈限的人引发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就比如窗外的雪花,有些人看到的是严冬的肃杀,有的人看到的是温馨的浪漫。当然有时也有共性,同一外界刺激能引发大多数人快乐的感觉,但由于各人阈限值得不同,快乐的程度也不同,比如收到一件自己期盼很久的礼物,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快乐,但有些人浅浅一笑,很快心情又回到快乐阈限的基线;而有些人可能大喜过望,情绪久久处在High的状态;当然也有乐极生悲的,但愿不要象“范进中举”那样喜极而癫噢!
倘若说快乐阈限大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快乐是人力不可为的呢?心理学家大致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人力有限,环境影响较小;代表人物是诺贝尔奖得主Daniel Kahneman,他的“Treadmill Theory”认为快乐阈限是天生的,环境的刺激只能水涨船高,比如跑跑步机,一开始跑半小时,就到达阈限的基线,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可渐渐地要跑40分钟、50分钟、甚至更长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快乐永远是傻驴眼前吊着的那根胡萝卜,小狗不停追逐的自己的尾巴,人类与慾望斗争的难以企及的感觉。
太悲观了!我个人更倾向于另一派心理学家的“活动理论”:虽然每个人的快乐阈限不同,但经常做让自己快乐的事能增加快乐的体验,从而感觉更快乐。就象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闻一闻花的香气,每一个人首先要明白什么样的人和事能让自己高兴,然后在新的一年里,多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少做让自己不快乐的事,多亲近让你快乐的人,少搭理让你不快乐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新年快乐!这就是来自一位心理学家对你的祝福。
Be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