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动手不动口

经历过的, 就写出来, 与大家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心中的王近山

(2015-12-08 11:27:56) 下一个

                                

一直想看数年前拍摄的《亮剑》,原因是这部电视剧中由李幼斌扮演的李云龙,其原型是中共将领王近山中将。

这次趁着在飞机上的几十个小时的飞行将这部电视剧看了一遍。

说到王近山这个名字,也许不太为人所知。但如果说到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那可就不同了。而王近山就是上甘岭战役中方的兵团级指挥员

在众多的中共将帅中,除林彪和粟裕外,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就是这位被称为“王疯子”的王近山将军。

之所以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他作战勇敢像疯子一样,还有他的那场惊天动地惊动到毛泽东的离婚案。

看过《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护士田雨那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情感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加精彩传奇。然而,他后来执意和原配离婚,毛泽东亲自将他开除党籍降为大校逐出军界一撸到底谪贬到地方农场的内幕,却鲜为人知。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这位小连长后来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 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代司令员。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朝鲜战场上,王近山都是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

已忘记是谁的评论了:王近山具有徐帅之勇、刘帅之谋、邓政委之断。

1931年,王近山在一次战斗中以必死决心抱着敌人滚下悬崖,敌人死了,自己却没挂。战友们从此送给他一个外号,王疯子。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部队隶属于徐向前的一向以勇猛著称的红四方面军。王疯子的名声传开了,从此受到了徐向前的赏识。《亮剑》中,李云龙多次提到了“两者相逢勇者胜”这个理念,并将之延伸为,即使与高手相遇明知与其决斗会落败,也要敢于亮剑。其实,这正是原型王近山将军所提倡的精神

抗战爆发后,四方面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特地向师长刘伯承介绍了爱将王近山。一次,刘伯承在129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用王近山的例子给部将们讲解为将之道。刘伯承首先称赞王近山是 “一人投命,足惧万夫”。 接着他话锋一转指出,指挥员又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因为你是指挥员还要发号施令,光有吕布之勇夏侯之猛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子房之谋孔明之智。这席话给王近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王近山开始勤学军事理论。每次战斗前,王近山总是全盘考虑,有时还会向师长刘伯承或旅长陈赓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情节在《亮剑》中都可看到。体现王近山智勇双全的经典战例是,解放战争中王近山率领六纵在一周内就攻克了易守难攻的襄阳城。

129师政委邓小平向以行事果断著名,他的作风也在王近山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43年秋,刘伯承邓小平交给王近山一个任务,命令王近山带领一个团迅速奔赴延安并扩编部队保卫党中央,同时护送一批干部及家属转移到大后方。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 10月下旬,当部队到达山西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时,王近山得知明天有批日军要从此地经过。王近山决定把老首长陈赓的“路上不要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在此伏击这股日军。结果,次日的伏击战消灭的是一个准备赴太岳前线观战的一百多人的日军军官战地观摩团,其中包括少将和大佐。当王近山到达延安时,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称赞了他。《亮剑》中专门有一集详细生动地艺术再现了这次战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的王近山所指挥的胜仗败仗都惊人不已,其中,朝鲜战场上打的最失败的第五次战役以及最成功的上甘岭战役,都和王近山有关。王近山的3兵团(12军,15军,60军)入朝后的第一战即为失败的第五次战役。由于美军在蜂腰处的仁川登陆,第三兵团所属60军180师遭受毁灭性重创;然而,第3兵团所属的12军和15军后来却因参加上甘岭战役而贡献突出。保留下来的第12集团军现属南京军区,原秦基伟任军长的二流部队15军却因上甘岭战役的突出功勋而得以存留,现在是全军唯一空降兵军第15集团军,而60军早已被撤销。这是后话了。

《亮剑》用浓重的笔墨描述了李云龙和燕京大学出身的政委赵刚之间由开始的互相瞧不起到几十年的生死之交的过程。 真实情况是,和王近山搭档的政委是杜义德(1955年授中将衔)。 两人早在红军时期就认识,而且是打出来的交情。那时,杜义德任骑兵纵队司令员,王近山任师长。在一次行军过程中,王近山的部队缴获的一批战马受了惊吓怎么也不肯过浮桥。担任部队殿后任务的杜义德二话不说就枪毙了两匹马。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王近山提着把枪就上去了,破口大骂:妈了个×,你他妈敢枪毙我的马,我让你偿命! 王近山拔枪就要打。杜义德也不是好惹的,说:别说是马,耽误了部队行军,老子连你一起枪毙!警卫员都被吓哭了。后来徐向前来了,把王近山臭骂了一顿。几年后,两人再次相见,都已是我军的高级指挥员了。从此,两个脾气相投的将军开始了他们的搭档生涯,从晋冀鲁豫到大西南,再到朝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近山的另外一些轶事也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 将军的口头禅不雅,平时说话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样,“老子”,“狗日的”,“他娘的”,随时会从嘴中蹦出来,还不管对方是下级还是上级,是男还是女。

- 将军曾多次要枪毙一个跟随多年的武姓警卫员,原因是他总是阻止将军带兵冲锋。王近山的部下尤太忠将军曾说过,每次打仗都要给首长配备七,八个警卫员将他团团围住,不然他会随时扛把梯子就去攻城的。

- 解放战争后期,二野扩编,许多纵队司令升任兵团司令,王近山被任命为3兵团副司令员,而3兵团司令员是他的铁哥们,二野的“赵子龙”陈锡联。4兵团司令员是陈赓,一个从战功和资历上都比王近山高很多的老上级。将军唯独对5兵团的杨勇不服。将军当面指着5兵团司令员杨勇,楞楞地问道:“那他呢,他凭什么?”邓小平说:“近山呐,你是一个好将军,打仗你比杨勇强,但其它的杨勇比你强,所以,你当副司令”。

- 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没有打好,王近山竟在志愿军司令部当面炮轰彭德怀:“这仗是他娘的怎么打得吗?这是放羊撵狗的打法,不讲战术!这样烂打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去送死”!  呵呵,要知道,彭德怀可是一个不管有理没理几乎骂遍军内所有大小将帅的人,这在《亮剑》中已有所领教。王近山此时公开责难上级彭德怀,要搁别人绝不会有好果子吃,可这次的彭德怀,这个中共军内脾气最大的元帅,却第一次面对下属承认了错误。

在此,要多说一些的是,一个兵团副司令敢在战场上高声训斥一位三军统帅,纵观所有中共将帅,恐怕也只有王近山敢这样做了。性格上,王近山和彭德怀真的是太像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当时彭德怀能忍气吞声的一个原因吧,实则出自猩猩相惜。在这里,我不免再多想一下:如果让王近山坐到彭德怀这个位置,他那个狗日脾气应该比彭德怀还大得多!

战争时期,将军的这一性格赋予他不尽的勇气与灵气,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在无仗可打的和平时期,这一性格却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发生在他生活中的那些事同样使我膛目结舌唏嘘不已。

1937年12月,王近山在神头岭战斗后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有意无意地派她护理单身的王近山。将军一眼看中了她,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一见钟情。同期因伤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相配,加之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暗中牵线搭桥,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结婚那天,将军高调地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医院将正在工作的韩岫岩一把拽上马背就带走了。这一情节在《亮剑》中体现出来的是,剧中漂亮的护士田雨同时被师长李云龙和一位王副军长看中,李云龙居然毫不客气地轰走了这位军阶比他高的首长。

对此,我也算是开了眼了。虽然这是电视剧的情节,但性质不就和王近山炮轰彭德怀一样么?

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爱得死去活来,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将军共生了8个儿女。其实,韩岫岩原名叫韩秀兰,就因为王近山的名字里有个“山”字,她便冥思苦想地把名字改成了韩岫岩。也真难为她了,居然一下子改出了两个“山”。

可不曾想多年后,韩岫岩竟成为压在王近山头上的“山外大山”。

用王近山的小女儿在她写的对父亲的回忆录中的一句话来说:韩岫岩就像一只刺猬,深爱着王近山,但却总在不经意间将他刺得遍体鳞伤。

回头看过去,你会感到这是一句多么恰当的比喻。

朝鲜战争结束后,王近山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刚过不惑之年,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

谁知,偏偏春风得意时,他的人生却触上了险滩。一场变故使他从辉煌跌落到了谷底。

1953年冬,韩岫岩生下了第六个孩子,一个女儿。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的胜利,王近山为之取名为王援援。起初,王近山开心地打量着可爱的小六子,但却很快变得心事重重,沉吟良久才尴尬地对韩岫岩说:“这个孩子,我已答应送给老朱了”。

原来,在朝鲜战场上,王近山的司机朱铁民多次冒死保护王近山。王近山十分感动,便对因妻子患肾病没有生育的朱铁民许诺说:回国后再生的第一个孩子就送给他。

犹如一声惊雷,韩岫岩一听呆住了,满脸喜悦之情顿时消失,继而大发雷霆,坚决不允:谁让你自作主张把孩子送人啦?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可信守诺言的王近山在王援援两岁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是将她送给了司机。那天,王近山将王援援抱来对老朱说:“孩子给你了,可以让她跟你姓朱,我每月给你40元钱做她的生活费”。

在朱铁民的回忆中,当时王近山催他赶紧抱走王援援时,他真有点不敢相信。回首时,却见一向坚毅的将军眼里竟含着泪水。

虽然电视剧《亮剑》中没有交代,但对这个真实情节,我真的很是感动,。

然而,这件事在韩岫岩的心里却埋下了对王近山不可原谅的恨,从此两人之间摩擦不断。

在此,我必须表示,我深深同情和理解一个做母亲的对此事自然而然所作出的强烈反应,虽然我也不宜指责将军那一诺千金的感恩报答和老朱司机的夺人之爱。

什么事都要有几个因素凑到一块才会发生的。

王近山喜欢跳舞,韩岫岩也曾是他最好的舞伴,但闹矛盾后就不再陪他去跳舞了。韩岫岩不跟王近山去,可她又不甘心别的女人跟他跳,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自己大学毕业的亲妹妹韩秀荣接到家里,由她陪王近山跳舞。巧的是,王近山率3兵团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大学生们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的风采把一位女大学生迷住了,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二妹韩秀荣。

对姐姐的意思,就像老鼠掉到了米缸里,韩秀荣自然也欣然同意。

王近山因为与韩岫岩闹别扭,身边也没个说心里话的人,活泼开朗的大学生韩秀荣就像是沉闷的天空射进来的一缕阳光,给王近山带来了光明和快乐。可韩岫岩看到王近山和韩秀荣一到周末就出双入对地去跳舞,平日里两人也谈笑风生,开始怀疑王近山与韩秀荣好上了。此时她更伤心,恨自己两个最爱的亲人如此对不起她。渐渐地韩岫岩越来越不信任王近山,不论他去上班还是开会,都要严加盘问,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其实,王近山一开始并没有离婚的打算,毕竟是结发夫妻了,又有那么多的儿女。可是,韩岫岩个性也极强,不能对丈夫和妹妹的行径一忍再忍,终于向组织递交了告“陈世美“的告状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时的王近山也一不做二不休地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

王近山要与发妻离婚恰与当时其他个别高级将领的生活腐化相呼应,顿时引起了中央和毛泽东的警觉。

老政委邓小平苦口婆心相劝,无效;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做工作,没用。

王近山接到了最后通牒:收回离婚报告就所有错误一笔勾销,否则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军籍!

前来劝解的老部下们几乎要给将军跪下了:首长啊,我们都希望在你手下再打胜仗,你就承认你不离婚,行吗? 哪怕等形势缓和一点再离,也行啊。

王疯子对爱情的执着也是一个“疯”字:“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组织要怎么处理我都接受。”

毛泽东终于火了,专门指示刘少奇主持这例“铡美案”,杀一儆百!

1964年,犯了普天下男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爱美人不爱名位的王近山,被开除党籍,大军区副司令职务没有了,中将军衔没有了,曾经让他感受天伦之乐的家也没有了:子女们都站在可怜的妈妈一边。

而差点让他精神崩溃的是,那个大学生小姨子在这个时候也退缩了,她受不了别人的非议。这对将军是最大的打击!韩秀荣悄然去了内蒙,一下从人间蒸发,几十年间渺无音讯。此后,韩岫岩和子女们都不知道她是否还活在人世。直到2007年韩岫岩去世,韩秀荣才现身回到北京向韩岫岩遗体告别,王近山的子女们才再次见到小姨。而这一别,竟是整整50年! 当然,这是后话了。

将军被一撸到底,就在准备一个人去河南一个农场的时候,他家的保姆小黄却对他表示愿意跟他去河南照顾他。就这样,年龄相差20多岁的保姆小黄成了王近山患难与共的第二任妻子。

王近山毅然决然地离婚,让韩岫岩恨到了骨子里。可王近山遭到组织严厉的处分,韩岫岩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看着王近山寂寥地离去,韩岫岩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苍凉和失落。

当韩岫岩听到王近山与小黄结婚的消息时,脸色“刷”地一下变白了,喃喃地念叨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韩岫岩当时才40多岁,完全可以再找合适的男人成家生活,但她始终放不下对王近山的爱和恨,后半辈子就一直独身一人。 

在《亮剑》中,以上这段没了。但为了尽量接近真实,编导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韩秀荣的替身,李云龙妻子田雨的闺蜜,一个叫白灵的女大学生。白灵被李云龙的英雄事迹风采谈吐所深深吸引,爱上了李云龙。但不像真实情况那样,白灵最后被田雨对李云龙的真情所打动而退出,李田二人没有婚变,结局皆大欢喜。这段在电视剧中只是被安排为一个小小插曲。

1969年春,中共九大召开在即,在老部下肖永银的提示下,王近山写了封信由肖永银转给了许世友。九大召开后,许世友将王近山的信转交毛泽东,并仗义进言:“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能打仗,现在却官越做越小,日子很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王近山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赋闲近5年的王近山被任命出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恢复6级副兵团级待遇。

一个月后,南京火车站。从郑州开往南京的列车硬座车厢里,走出了一对老夫少妻。老夫一手拎着一只破皮箱,一手拎着几只咯咯叫的老母鸡;少妻一手抱着孩子,胳膊上还挎着只篮子,里面装满了送给许司令的鸡蛋。这时,早就等候在月台上,穿着笔挺呢料军服的三名军职干部迎上前来。他们是这个老头的老部下:原16旅旅长现27军军长尤太忠、原17旅旅长现12军军长李德生、原18旅旅长现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见到这位老头,三人上前“啪”地一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此时想到那个画面时,我不禁鼻子一酸……

将军来到南京军区后,他原来的许多手下都成了他的上级,如肖永银、聂凤智等,职务都在他之上了。但他不摆老,不越权,经常主动到他们那里请示工作。这把副司令员聂凤智弄得很过意不去,说:“老首长,有什么事您不用亲自来跟我这个老团长谈,一个电话就行了” 。将军的回答是:“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你是副司令员,我应该来向你请示”。

可是这个副参谋长在军中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后来成为他顶头上司的老部下肖永银每次见了他都立正、敬礼。

再以后,肖永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部召开重要会议时,王近山都要请肖主持。如肖永银因事不能参加,在会议开始时,他总要说“受肖副司令员委托”云云,把自己摆在得体的位置。

王近山重新出山的消息传到了韩岫岩那里,她高兴极了。在韩岫岩的安排下,王援援和两个姐姐来到了王近山身边,当调档案时,韩岫岩出面将援援的名字改成了最初的瑗瑗,以示永远是王家的孩子。直到此时小女儿才明白,母亲对父亲将她送人心中有着多么深的怨恨。

王近山复职后,韩岫岩总想改善与王近山的关系。她从北京海军总医院调到了上海海军411医院,以方便去南京。尽管韩岫岩用尽了心思,然而王近山始终拒绝解开与韩岫岩的心结虽说在上海的韩岫岩与南京的王近山近在咫尺,却犹如被长江永远隔阻,留给韩岫岩的,只有美好的回忆和无情的伤感。

1974年初, 王近山感到身体不适。数月后,因大吐血他不得不住进医院。检查结果是胃癌。

尽管王近山在南京已有自己的家,有名正言顺的妻子照料着,韩岫岩还是忍不住买了大包小包的补品想去南京看他一眼。可当韩蚰岩拨通王近山的电话时,是王近山的一位老警卫员接的电话。她含含糊糊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谁知这位和王近山出生入死对老首长忠心耿耿的警卫员至今都不能原谅她,一听她要去南京,很不客气地说:“你不能来!首长说过,他就是死也不愿再见到你,你去是不是想让他早点死”?

韩蚰岩木然撂下了电话,无语哽咽。 

韩岫岩很伤心,但她依然十分牵挂王近山,张罗着为王近山寻医问药,却没有人愿意理会她。于是,韩岫岩和肖永银副司令员联系要求见王近山。韩岫岩的执著感动了肖永银,他安排了一次让王近山和韩岫岩见面的机会。

那是在南京军区大礼堂观看演出前,王近山带着小黄正准备入座,南京军区一位了解内幕的干部过来悄悄地告诉王近山韩岫岩也来了!王近山决然掉头而去。

此时,我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将军那倔强的狗日脾气。

然而,在王近山的内心深处,虽然韩岫岩深深地伤害过他,但将军对韩岫岩那刻骨铭心的爱却一直挥之不去。王近山跟女儿们聊天时,经常把韩岫岩挂在嘴边。他总是叙述她们的母亲是如何如何的好,并告诫女儿们: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是不能选择也是永远不能背叛的,那就是你们的,祖国和母亲。

在此,我似乎不理解但却又似乎理解了将军:深爱着对方,却又痛恨对方曾经伤害过自己而不能原谅,这是多么伤心的一种无奈。有一句话是怎么说来着: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尤其是对一个在战场上爱憎分明,在生活中也一板一眼顶真较劲的王近山来说.。

将军也是人啊!

下面这件事使我的内心被深深地刺痛。

有一次王近山跟女儿们在一起聊家常,气氛十分温馨。忽然,不知将军想起了什么事,冲着小黄就大叫一声:“韩岫岩……”。 这一声忘情的呼喊,把女儿们都惊呆了,所有人都傻在了那里而不知所措。王近山意识到自己喊错了名字,就像犯错的小孩子一样,红着脸、低下了头。女儿们从来没见过他的眼神是那么呆滞。大家都静静地坐在那里,半天没敢吭声。

是啊,这个王近山在内心念叨了几十年的名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却又一直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底。猛然听到将军的呼喊 -- 那一声不亚于绝望的嘶喊 -- 又怎能不令在场的每个人震惊木呆!

想到这里,我的心在颤抖……

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的磨难,王近山的性格也似乎变好了许多。女儿们几乎很少看到他和小黄发生矛盾。唯一的一次,不知是什么原因,小黄惹恼了王近山,他们在楼上激烈地争吵起来。王近山的暴燥脾气上来了,女儿们听到摔东西的声音赶紧冲了上去,只见他脱下一只鞋子冲着小黄就扔了过去,小黄蜷缩在角落里委屈地抽泣着。女儿们赶紧拦住了父亲,真诚地跟父亲说:“爸爸,别生气了。小黄阿姨也挺不容易的,你就多念叨她的好吧”。此时,将军居然一下子温和了许多,马上停止了发火。这一幕令女儿们动容 -- 父亲已吸取了与母亲婚姻悲剧的教训,学会了宽容。

只能在脑海中想象这一幕的我,也为此而动容。

1978年初,王近山的病情恶化了。

弥留之际,虽已神志不清,但在昏迷中,将军却经常从嘴里冒出“冲”、“杀”的字眼。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就对他说:“爸,李德生上去了”,“爸,尤太忠上去了”,“肖永银上去了”,将军马上就平静了下来。而这让那些护士们怎么也想不通。

这一幕,却又使我不能自己,虽然没有亲眼所见……

1978年5月10日,一代将星陨落,将军在和癌症顽强斗争4年后,终于告别了个人荣辱是非恩怨,在南京英年早逝,年仅63岁。

令人欣慰的是,他是听着专门为他播放的军号录音去世的……

王近山走了,却把难题留给了他的战友们。20岁就当师长的王近山,其最终职务和他的赫赫战功太不相称了。在筹备将军的追悼会时,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感到十分棘手,把难题交给了前来参加追悼会的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肖永银。肖永银大笔一挥,把悼词上的“副参谋长”中的“副”字去掉,级别由正军改为大区副职。而此时,王近山的许多部将都担任了大区副职以上职务!

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获悉后,以伟人的睿智指示南京军区:“人死了,已不能下令搞什么名堂,那就叫顾问吧”。这样一改,王近山就成了大军区正职,追悼会的规格不同了,抚恤的待遇也不同了。邓小平交待下去:“近山同志为了革命出生入死不容易,我们能给死者的安慰就是这个了!” 

邓小平还亲自审定了悼词,对王近山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中央军委补发了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的任命。

将军死后得到了他应得的崇高荣誉。

王近山病故后,韩岫岩悲痛欲绝,非常想参加王近山的追悼会,却被告知遵照王近山的遗愿不让她参加,韩岫岩因此一度精神恍惚,终日以泪洗面。后来,王近山的骨灰被安葬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了能经常去陪王近山说说话,韩岫岩又从上海调回北京海军总医院。

韩岫岩离休后经常将子女们叫到身边,絮絮叨叨地跟他们讲过去她和王近山的点点滴滴。韩岫岩常常流露出懊恼,后悔当时的固执和冲动。在别人面前,她从来没有承认过她和王近山离过婚。

2007年6月,临终前一周,韩岫岩挣扎着要到王近山墓前去祭拜。下了车,韩岫岩的精神特别好,竟不让子女搀扶,自己走到王近山墓前献上鲜花。一手轻轻地摩挲着王近山墓碑的韩岫岩,同时一声声深情呼喊着将军的名字。去世的前一天,韩岫岩忽然坚定有力地说:“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去了!”

闻之心酸。

这是韩岫岩对儿女们说的最后一句话。6月的一个凌晨,韩岫岩静静地走了,终年86岁,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与王近山的墓紧紧相邻。

我想,这两人前半生爱得轰轰烈烈,后半生却同样因爱而生间隙以至反目。如果当初两人多一些宽容各退一步,也许那时他们不会爱恨交加地分开。现在,他们终于在天国团聚。历经人间风风雨雨后的两人,现在在那里一定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夫妻之情了…

当然,这些将军生活中的曲折波澜没有在《亮剑》中有所披露。这也情有可缘,毕竟电视剧是浓缩的文艺作品不是无篇幅限制的文学报告,事无巨细那是画蛇添足。

当将军坟前的青草第十五次被春风吹绿的时候,纪念王近山的文集出版了。老首长邓小平特意为这位桀骜不驯而又战功赫赫的爱将深情题词:一代战将。

名至实归。

另一方面,我想,如果撇开王近山和小姨子的那一段,说到做男人,我觉得要做就要做像将军那样有担当又爱憎分明的男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