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动手不动口

经历过的, 就写出来, 与大家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心中的张灵甫

(2013-09-23 18:07:40) 下一个

                                   張靈甫

小时候看过那部《南征北战》电影很多遍,时至今日影片中的所有人物都忘得一干二净,却唯独牢牢记住了一个人:他就是由英俊小生项堃扮演的敌军张军长。

张军长就是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中将,蒋介石爱将中的爱将,还享有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雅称。而《南征北战》就是一部以张灵甫将军的74师在孟良崮战役被歼灭为题材的电影。

长大以后,不断听到有老革命说孟良崮战役国共两军死人多到真正的死尸层叠血流成河。到现在我还记得讲述人不是满脸骇然就是表情凝重,全无叙述和国军的其他战役那样的一脸骄傲或轻松的神情。

这就更引起了我对张灵甫将军的好奇。以后随着对张本人的深入了解,在个人尊崇上达到文羡李叔同,武慕张灵甫境地。

不错,作为在新中国成长的我应该更崇拜打败张灵甫的粟裕大将,是他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三野)将张灵甫将军率领的这支国军精锐部队彻底消灭了,可以说为我军最终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份贡献。

我对1955年授衔的我军10元帅和10大将中,最敬佩的除林彪元帅外,就是粟裕大将。但是,避开政治话题和最后成败而拿张灵甫和粟裕这两个对手来比 -- 虽然这两者在学术界从来没有被拿来对比过且没有很多可比性 -- 我仍然更推崇张灵甫。原因是:

1)张灵甫曾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文武双全,而粟裕在文这方面显然不如张。

2)张灵甫抗日战争中无数次亲临前线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而粟裕在抗日战争中默默无闻,只是率部在南方打游击。

张灵甫生平简略如下:1903820日-1947516日,陕西长安人。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改名张灵甫,字钟麟。曾任中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号称五大王牌军之首御林军)师长。国共内战时期1947516日阵亡于孟良崮战役,终年45岁,蒋介石称其为国民党第一烈士。

如同张灵甫的抗日功绩少人提及,张灵甫在抗战胜利后率领的整编74师的抗日历史,也被人忘记。74师前身为74军,张灵甫在74军从团长做起,随着抗日作战的开展与74军一同成长。之所以张灵甫和74军后来能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宠儿和驻守首都南京的御林军,这全是他们在抗日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在惨烈的八年抗战中,张灵甫与74师几乎亲历与日军所有的重大战役,包括淞沪保卫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雪峰山战役,张灵甫数次受伤,几度立功,被盟军观察团称为中国最能打的将领,被日军咬牙切齿地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将军

张灵甫小时候学习好,书法也非常好。上中学时,他的字还受到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连声称赞。20岁时张灵甫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上了一年大学后投笔从戎,在1926年秋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与林彪同一期。毕业后,文武全才的张灵甫从基层做起,年年被提升,30出头就已是一名团长。

在赴淞沪保卫战出发前,张灵甫给兄长写了一封绝笔家信,大意是:此次对日之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难卜。家人当认我已死,绝勿似我尚生。

张灵甫成名之战是193810月的德安大捷中的重创日军106师团的张古山战役。当时,日军106师团占领了军事高地张古山。此战中张灵甫身中7块弹片不下火线最终拿下张古山而被田汉写进话剧剧本《德安大捷》,并为74军创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

在右额留下的一道难看的伤疤让外貌俊朗对自己军容仪表十分在意的张灵甫的额头从此多了一缕头发。就是这个连额头的疤都要遮掩的爱美将军,却对在抗日战场上变成了瘸腿而毫不在意。这条右腿是张灵甫亲临火线作战时被日军的机枪打断的。张的遗孀王玉龄回忆说张灵甫坐着的时候,他只能一条腿弯一条腿直。走路时,张灵甫也只能直着右腿走路,成了瘸腿将军。

八年抗战期间,蒋介石凡遇苦仗恶仗决定生死之仗,眼中没有别人,只派张灵甫上阵。连年的战斗,张灵甫落下了一身的伤疤,留下了一条瘸腿,但也凭着赫赫战功得到了满身勋章。抗战后,74军整编为74师,师长张灵甫。可惜的是,在我们的抗日功绩薄上,张灵甫和他的74师被人们彻底忘记了,只记住了他们是阻碍解放的罪人。好在后来情况有了变化,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的儿子张居礼替父亲领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的一枚抗日纪念章,张灵甫将军的抗日功绩得以正名。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19467月的国军对华北解放区的进攻中,张灵甫的全副美式机械化武装的74师在和华野主力王必成的6纵二战涟水中获胜,此役成为陈毅麾下三员虎将之一的王必成将军的一生之痛。此战也激起了华野对74师的痛恨,我现在还记得曾看过一篇已记不清标题的回忆文章写道,当时解放区军民共唱一首歌叫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74,可见74师之悍和二战涟水之耻对华野的刺激。

1947374师本应回南京休整。但张灵甫骄傲轻敌,声称不活捉陈粟绝不班师。其右翼兵团司令汤恩伯率居中的张灵甫74师,左翼黄伯韬25师,右翼李天霞83师由山东垛庄直取当时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由于74师较其他二师进军快而冒尖,被华野第14689纵队从万军中剜出包围于山东孟良崮一带,最后全歼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此战中,粟裕最重要的一步棋就是将在百里之外的张灵甫的老对手也是曾经的手下败将王必成的6纵一夜急行军抢占垛庄而堵住了74师的后退之路,导致该王牌军的最后全歼。

纵观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失败成就了粟裕的胜利。其实细看张灵甫的失败,有两个主要原因。1,骄兵必败,张灵甫在取得二次涟水之战的胜利后,骄傲轻敌,号称74师是天下第一师,小瞧了华野主力的战斗力和决心,特别是小瞧了他面对的对手是才取得苏中七捷锋头正盛的粟裕。2,阵地选择失误,在孟良崮战役里,张灵甫选择在远离水源和补给线的山头高地组织防御,只要切断其退路和增援,必败,重蹈了三国马稷失街亭的覆辙。

在重温这段军事史实掩卷叹惜之余,我在想,我若是张灵甫将军,首先会想方设法得到对方的兵力部署和动向情报后再作行动,比如像对手粟裕那样也去抓一个营级以上军官来了解对方军情,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其次是应将74师更紧靠左或右翼友军,特别是较强的右翼李天霞的83师,不是6公里而是1-2公里,若有任何被包围的迹象应迅速会合83师甚或回撤垛庄,而不是丢掉重武器辎重装备上孟良崮以期实现所谓等待外援,中心开花,反包围吃掉华野主力的幻想。

当然这只是孟良崮战役66年后一个称为北美君子的网民的马后炮式的无稽之谈。

然而,回观国军中其他人作为,我也深以为憾,为恨。我在这里为张灵甫将军冤屈之魂而狂妄放肆一回。

我要是时任陆军司令顾祝同,一定会在战役之初即亲临战区督导周围的各师全速向孟良崮靠拢解救74师,并视可能增派其他外围部队反包围歼灭华野主力。

我要是李天霞那个混蛋将军,一定会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摈弃嫉妒心理,全力救出友军。《南征北战》电影中,张军长呼叫看在党国的面上拉兄弟一把向对方请求增援的友军就是这位小女人心肠的混蛋李天霞将军率领的83师。李天霞原为张灵甫上司,也为一员悍将,战功不在张灵甫之下甚而超之,但嫉妒张更得蒋介石器重,故在张向坦埠挺进及被困孟良崮之初原地不动,后在蒋严令督促及见张已确陷危境时,方才令部下全力向前突进解围,但为时已晚。83师在向74师靠拢至两公里处直至74师被歼,即使付出了数千83师官兵生命代价,生生就没能再前进半步。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提李天霞这个人。李天霞(1907-1967) ,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74军(后74师)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等均为该军头面人物,军中称其霞公。后任国军整编第83师师长、国军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国军第73军军长等职,是电影《南征北战》中李军长的原型。1949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撅不振,结束军旅生涯,与孟良崮战役中25师师长黄伯韬在以后淮海战役中碾庄兵败自杀一样,没有好的结局,被视为恶有恶报的结果。

张灵甫生前对国军内部倾轧十分厌恶,也对上司的急功近利的错误决定十分愤慨但无可奈何。张曾对顾祝同汤恩伯等人命他带着全美式机械化武装的74师冒进山区寻找华野决战表示过强烈不满,要求去平原地区作战,认为机械化部队在山区施展不开,无异于弃己之长扬其之短而去找打,但非黄埔系的顾汤等张灵甫的上司坚决不同意张的请求。其间张灵甫曾对好友军统局局长戴笠不无悲愤地说过:他们要我去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张灵甫就是带着这样的悲壮心情去与粟裕的华野作战的。

出师遭妒身先死,常使后人泪满襟。

从张灵甫初始被围到决定带74师上孟良崮最后兵败成仁这个过程,我看到更多的是:张感念蒋介石的知遇器重和忠君报恩,甘愿冒74师做鱼饵之险带部队上山妄图成就国军反包围迁灭华野之大功;国军内部将领之间倾轧排异想借共军之手达到除掉军内对手的目的;张个性耿直毫无政治斗争经验,以致必被他人置于死地而后快就是蒋介石也无能为力救之。

张灵甫将军身后的一些花絮:张灵甫战死后,我军破天荒地从一富户买来一口上好棺材为其善敛厚葬,并破例允其被俘部下参加其下葬仪式;灵柩入土时,那些74师将士包括少将级的旅团长个个放声大哭,足可见张平时厚待部下而部下对他的感恩之情;陈毅在对74师被俘军官的讲话中直言提到“74师是抗日先锋、抗日模范1973年,以作为张灵甫将军学习过的黄埔军校师长的身份,周恩来邀居于美国的张灵甫遗孀王玉龄访大陆并深情地对她说:我当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张灵甫是我的学生。我们没有把他争取过来,我有责任! ”; 前些时候有报道,张灵甫的家乡政府动用几百万资金为张重修陵墓。

打日本人,他从来没打过败仗。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在谈到丈夫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时如是说。抗日英雄张灵甫将军未死于抗日战场上却死于初期的国共内战,令人扼腕痛惜。我认为,与同是老张家的张学良在9.18事变中一枪未放丢掉东北三省之奇耻大辱相比,张灵甫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上乘表现是张灵甫成为唯一被国共双方都认可的反共国军将领的原因。

2011年,新版的电视剧《红日》开播,张灵甫和他的整编74师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在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曾提出两点保留意见,第一,希望重拍版里不要再有丑化的倾向;第二,希望扮演张灵甫的演员能符合张灵甫高大、英俊、威武的形象。

我在此表示第一点也应体现在今后对张灵甫将军的历史评价中。
 
(今天适逢9.18事变82周年,再次想起了国军抗日名将张灵甫将军而作此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