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6)
2019 (104)
2020 (94)
2021 (100)
2022 (132)
2023 (89)
2025 (4)
原标题:从感染到胃癌只需6步!这种细菌“拿下”我国半数人
据说,“胃不好”是现代人的通病。
亲友相聚,大吃大喝;早餐不吃,晚餐大补;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最易被忽视——幽门螺杆菌。
我国是目前全球胃癌最高发的国家,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新发胃癌及因胃癌死亡的病例中,超四成发生在中国。
我国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其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4~6倍。
幽门螺杆菌真有那么可怕吗,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可关注)特邀权威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成虹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伟庆
幽门螺杆菌是胃病元凶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进入人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会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感染Hp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如不经治疗,少数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恶性肿瘤。
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可能只需简单几步。
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目前的国际共识是,不管有没有症状和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在40%~50%,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大约6万年前,幽门螺杆菌就伴随着它的人类宿主走出了非洲,二十世纪后期,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喝下菌株液体而患上胃炎,在应用抗生素后治愈,随后验证了胃炎及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由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存在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幽门螺杆菌既可以在人的胃内生长和繁殖,也可在人类的粪便、唾液、牙垢和呕吐物中被检测出来。
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会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近年研究发现,很多胃外疾病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所导致的持续性低度慢性炎性反应有关。
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微量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B12缺乏)、某些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酒渣鼻、慢性湿疹等)、结肠肿瘤、胆结石、糖尿病、冠心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
“吃进去”的幽门螺杆菌
最易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它的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在外就餐,若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
|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