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发呆

以荒島之心,在紅塵里讀經
正文

【家乡菜】舌尖上的回忆--万里送凉皮

(2016-01-18 20:19:42) 下一个
  
                 【家乡菜】?  舌  尖  上  的  回  忆
                                                                                     --万里送凉皮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出生的那个西北小城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小摊贩,他们凭借自己的技能做出各种美味小食,让嘴馋一族心甘情愿掏尽口袋,其中就有大家最爱吃的凉皮。

凉皮是一种凉拌着吃、口感绝佳的西北面食小吃。记得当时凉皮做得最好吃的是在医学院门口摆摊的老嫂子,她家和我家隔着几户人家,算是邻居。她是典型的四川人,个头不高,瘦小,但收拾得非常利索。她是随丈夫支边过来的,具体姓名几乎无人知晓,不管男女老少都叫她“老嫂子”。老嫂子的凉皮做得非常筋道,调凉皮时放多少调料完全依照各人的口味来定,调好的凉皮皮子白里透亮、面筋因为吸附酱油醋而泛黄、黄瓜丝香菜葱花现着绿、自制的油辣椒敞着红,好看又好吃,再加上她的凉皮摊子总是弄得很干净,没有几天功夫她的凉皮就出名了,很多人甚至从城市的另一端骑自行车过来品尝。

我经常隔一两天就会端着我的大号陶瓷缸子去买凉皮,老嫂子几乎每次都会给我多放一些凉皮,知道我不吃香菜,就用备份的酱油和醋给我拌调料。每次使劲咽着口水等她拌好凉皮,立刻迫不及待地接过陶瓷缸子朝她一笑:谢谢老嫂子,然后一溜烟跑回母亲的饭店里享用。母亲每次见我吃凉皮总忍不住没好气地数落:凉皮没营养,有什么好吃的?我这饭店里还少了你吃的么?我头也不抬地答:你不是说你小时候也是觉得别人家的饭香么,我就是喜欢这个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全家迁居到了深圳,正宗的陕西凉皮、米皮也吃了不少,但总觉得味道不及老嫂子调得好。几年后的一天,同学打电话给我,他的朋友要到深圳来看女友,那个女孩在"深圳民俗村"工作,想在我家落脚,问我需要带点什么新疆特产。我想了一下说:给我带份凉皮吧,一定得是老嫂子的凉皮。同学一听哈哈大笑:亏你想得出万里迢迢送凉皮,古时千里送荔枝给杨贵妃也不过如此吧。

眼巴巴等了几天,同学的朋友终于飞过来了。在机场一看到他立刻没风度地问:我的凉皮呢?他理解地笑笑,递给我一个浅蓝色的保温壶,我抱着保温壶深深地闻了闻,真是那股熟悉的酸辣麻香的味道。一路忍着诱惑飞车先把朋友送到他女友那里,然后赶回家。打开保温壶顿时傻眼了,我日思夜盼的凉皮已经泡灢不成形了,味道还在,但显然已经不能吃了。

失望至极,立马打同学电话抱怨害我白高兴一场,同学安慰我:大老远带过去你能闻闻味道也不错。想想也是,这凉皮从万里之遥的新疆飞到深圳,至少经历了10个小时,又是夏季,在保温壶里这么闷着不坏才怪。转念一想,还是他们考虑不周,为什么不把凉皮和调料分开放呢,到了深圳再拌兴许还能吃。同学自责地保证下次有机会一定照我说的做,可惜“下一次”已是遥遥无期了。

老嫂子的凉皮摊至今还在,前些年由她孙女接手,也算后继有人。她孙女年纪和我相仿,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矣。

 
后记:无论我们身居何处,胃总是指着家乡的方向。前几年移居美国后发现,这里的生活远远没有在国内时便利,想要满足自己的中国胃就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了。在国内很少做饭,但凭着这么多年一路吃下来,美食经验还是有的。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Baidu、Google菜谱做法全有了,照单做总不会离谱。
 
闲话少说,Show下我的作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简单最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谢谢你看故事!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好听的故事
简单最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无论我们身居何处,胃总是指着家乡的方向。你让她尝到了家乡味,你真好!
简单最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七色花瓣' 的评论 : 亚特兰大也有卖的,虽然不是心中惦记的味道但偶尔也会买来解馋。
七色花瓣 回复 悄悄话 最近吃过一次凉皮,很喜欢。虽然朋友告诉我这不正宗,因为店家偷懒没有洗面筋,但是仍觉得好吃。
cxyz 回复 悄悄话 看着真诱人。
记得在渥太华读书时, 有个西安的小留学生,特别馋凉皮, 给她做过两次, 吃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不过现在多伦多国内有点名的小吃都有了,就基本上自己不动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