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探密

注重分享银行业/财经讯息
正文

国内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面临新的机遇

(2005-08-21 20:02:05) 下一个
  国内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   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个人金融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首先,各商业银行都将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提到全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工行明确指出,以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的个人金融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及主要的支柱业务;农行表示要将个人金融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个人金融业务做大做强;中行提出了其“大公司与大零售并重”的发展战略;建行已经明确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新世纪初全行总体发展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强调个人金融业务在建行实施整体上市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初,中信实业银行提出了加快发展零售业务战略安排民生银行也大力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其次,为有效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家银行都确定了以信用卡、消费信贷和理财业务作为发展重点的策略。在信用卡业务方面,各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信用卡中心,并相继推出了个性化的信用卡。继工行、建行、交行、农行相继成立信用卡中心后,中信实业银行在2003年整合了信用卡业务,在深圳组建了信用卡中心,推出了“中信STAR”;浦东发展银行与花旗银行合作在上海成立了信用卡中心,推出了东方卡。到2003年底,全国信用卡发行近3000万张。   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方面,各家银行积极成立“零售贷款中心”、“住房按揭中心”、“汽车金融中心”等,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包括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的贷款业务体系。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4年上半年消费信贷达17000多亿元,是1997年的90多倍,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也由不足0.3%上升到7%。   在理财业务方面,各家银行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陆续推出自己统一的理财标准和服务。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无论是工行的“理财金账户”、农行的“金融超市”、中行的“中银理财”还足建行的“乐当家”,都颇具规模,显示了其争夺高中端客户的实力和决心。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大力树立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先后推出了“金葵花理财”、“中信贵宾理财”,还有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广发行的“真情理财”等。   同时,各家银行还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服务渠道建设和整合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而且,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也加快了进入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步伐,国内个人业务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总体上,随着各行积极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国内个人金融业务已经初具规模,有望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需要看到,由于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历史较短,也存在相当突出的问题。一是各行在发展个人业务的队识上不够统一,特别是相当多基层行缺乏发展个人业务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对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发展理念上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缺乏对成本和风险的评估,如部分银行在信用卡发行中采用了免年费的价格手段。而年费在信用卡发展初期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从国外经验看,从收年费到免年费一般需要6~7年的时间,而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发行才一两年就开始免年费,这将给中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是由于法律配套环境不配合,个人征信制度不健全』口上各行对个人金融业务运作规律、风险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足,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个人贷款审批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标准,效率和质量都不够高。从国际经验看,个人住房信贷的风险一般是在发放贷款后3~8年中逐渐显现的,我国现在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中,80%是2000年以来发放的,因此,未来几年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很有可能陆续暴露,截至2004年上半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四是由于科技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客户信息搜集、分析、评估工具,致使业务拓展缺乏市场细分,难以确定目标客户,产品创新开发也比较缓慢。   国内银行发展个人业务面临新的机遇   资本充足的监管要求和利率市场化   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资本充足的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2004年2月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全面借鉴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和新巴塞尔协议,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办法0。这要求商业银行要强化资本约束的理念,创新管理機制,以经济资本的做法,调整资产结构,强化风险管理,大力促进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较低的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建行为例,2004午建行在同业中首次推行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办法,建立了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约束和价值创造引导的双重机制,以风险高低为依据设定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在贷款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引导作用,贴现、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等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较低的贷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这部分贷款的不良率也普遍较低。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将有利于遏制这些年的银行储蓄分流现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也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个人金融业务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是利差趋于收窄,使得目前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焦点、贷款占比在90%左右的大公司客户对银行的回报率已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而个人金融业务相对公司业务来说,成本低,效益好,风险小,稳定性强,对于改善银行的收入结构、提高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银行需要尽快拓宽业务领域,调整业务结构和信贷结构,大力开拓个人金融业务新空间,以此拓展新的收入渠道。   居民资产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GDP增长平均超过9%,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超过1000美元,这使居民金融资产在数量、结构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04年初,国家统计局对城市居民进行的家庭财产调查结果显示,金融资产成为仅次于房产的第二大家庭财产,户均金融资产为7.98万元,占家庭财产的34.8%。城市家庭户均人民币资产为7.37万元,占金融资产的92.4%,其中储蓄存款又以绝对优势排在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首位,户均5.12万元,占人民币金融资产的69.4%,其次是股票(A股)和国库券。   因此,未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大致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居民的收入和金融资产总量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居民储蓄的绝对量也将不断增加,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也将成为必然,储蓄存款占比将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二是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居民储蓄存款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加速流动和转移,居民金融服务要求将转向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机构。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个人金融业务、中间业务、小型企业信贷业务将会发展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各家银行对个人高端客户的争夺将更为激烈。   国内银行个人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   逐步形成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一是改变目前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持银行长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二是借助科技手段,强化风险管理理念,使风险控制数量化和科学化,控制过度风险。国内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不能走公司金融业务的老路,而是要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将各类风险严格控制在董事会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为股东创造最大的效益。三是改变以价格战为主追求市场份额的市场营销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非常经济的营销方式,完善和扩大营销渠道;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开展专业化销售和交叉性销售。四是在银行组织结构逐步从层次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化时,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再造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形成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线的组织架构,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架构,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大力发展资产业务和收费类中间业务。一是整合和研发个人金融产品,加大创新力度。应该说,现阶段,国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主要是对现有的负债业务产品、中间业务产品和资产业务产品进行有机整合,并适当包装后,冠以品牌,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力度则相应较弱。需要以科技为依托,建立产品经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和客户心理及需求的调研,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二是整合销售模式,逐步实现专业化销售和交叉销售。目前国际先进银行十分注重营销,如美国银行,对营销的投入是其科技投入的两倍左右。为此,国内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将会更加注重营销,加大营销投入,积极探索营销的新形式,如外包、和专业营销机构合作等,并从一个完整的客户概念出发,整体组织和实施营销。   细分市场,创立品牌,确立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强大的客户服务系统平台,对客户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评估,根据客户的业务往来情况和综合贡献度等对客户进行细分,搞清客户的真正需求、满足程度和竞争状况,结合银行自身的资本实力、实际规模、服务手段等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向客户提供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和证券等差异化服务,争取一站式地满足客户的多层次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塑造出银行的金融服务特色,逐渐创立和形成银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