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着过去的日子,时间过得就快许多,马上飞机就要到LA机场了。看着窗外,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像棋盘格子一样的住房,她没有办法想象自己将来也会生活在这些棋盘格子当中。
此时,她惦记的是怎样在这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她在香港读书时的导师介绍了这所美国学校和新的导师,在德州的S市。这是她第一次听说S市,原来,那个著名的NBA马刺队就是在这所城市。
她未来的导师姓王,中英文名字一样,都是凯文,Kevin,香港人,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没到香港之前,岑玉喜欢的男生是粗狂型的,像姜文那样,大大咧咧,敢爱敢恨,恨不得一个星期洗一次澡也没关系。或者是王志文那样的,贫贫的北京青年,拽拽的,还竟有小姑娘上杆子追。那时,她最喜欢看的就是王朔的小说,那些书中的北京青年,看似满不在乎,调侃人生,其实,对爱情,对友情,对生命,都非常执着。
到了香港以后,她才知道,什么是温文尔雅,什么是温良恭俭。开始,她只是感觉那些香港男生的头发都特别干爽顺滑,后来才知道,那是天天洗的关系。见到学校里的教授,不论是青年才俊,还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不论是五官端正,还是塌鼻撅嘴,都是干净整齐,彬彬有礼。
未来的教授会是什么样啊?岑玉下了飞机,看到快要秃顶的年轻教授,还是有一点失望。王教授个子不高,可能读书比较辛苦,年纪轻轻的已经有些驼背了。
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架子,帮助岑玉找到一家可以暂时住的地方,是学校的孙教授家,孙教授暑假去欧洲讲学,只有太太带着两个儿子在家。王教授把她送到孙教授家,还和孙太太聊了一会儿,才回去。
开始第一二天,岑玉时差还没到过来,迷迷糊糊的跟着孙太太一家一起吃饭,睡觉。孙太太有两个儿子,大的上中学,正是叛逆期,跟谁也不说话。小的只有两岁,非常活跃,跑上跑下,孙太太又要照顾小的,又要兼顾大的,每天忙忙碌碌。岑玉想帮忙也插不上手,只是偶尔帮助洗洗菜,洗洗碗。她看到桌上有一堆报纸,孙太太仔细的剪下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好,然后,对岑玉解释:“这些是减价劵,每个周末的报纸都有很多,去买东西可以省下很多钱。”
吃饭的时候,孙太太除了通常的菜,总是有一碗红烧肉,一碗生菜。她特地申明这些是给大儿子的,大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岑玉感觉不好意思,就说是要给饭钱,可是孙太太怎么也不肯收。她就拿出从国内带来的茶叶和刺绣床单,看起来孙太太也不是很喜欢,可是她没有别的东西了。出国前,只是想到要送外国人东西,所以,带的都是有中国特色的字画,没有想到还有中国人。
星期一,王教授来了,还带来一位学生,叫刘峥,瘦瘦的,戴着眼镜,标准的学生形象。非常自然不做作,也无拘束感,上来就问:“嗨,怎么现在来的都越来越小啊?你刚毕业的吧?”
“谁说我小啊?我都30多了。”
“真的?看不出来,你哪年毕业的?”
“你说大学? 太早了,不好意思说。”
“哪儿人啊?”
“Q市的,你呢?”
“H市。”听说是H市的人,岑玉莫名的就有一种亲切感。
“H市我去过好几次,我的。。。朋友家在那里,松花江,冰雕,中央大街,还有那个俄罗斯教堂。。”
“Q市我也去过,很漂亮。你哪里毕业的?”
“北京P大。”
“我也在P大读过书,陈JL教授知道吗?”
“知道,我不是他的学生,但我同宿舍的同学是。”
两人越说越近,共同的话题特别多。
他们还带来了好消息,刘峥帮忙找到了新的住处,也是留学生,住在离学校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但是,总归是自己住,不用和人家一起吃饭麻烦别人了。第二天,他们帮忙搬到新的宿舍。真是离学校很远,走路是到不了了,岑玉每次就等着同宿舍的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
到了学校,岑玉来到王教授的办公室报到,她最关心的就是研究经费的事,拿不拿学位对她来讲不是重点,她需要有收入,看着每天只出不进的存款,从小到大,第一次为生活担忧。
“我们没有能够拿到经费,本来有九成把握,哪些NSF的都是外行,根本不懂图像处理。”王教授愤愤的抱怨。
“那我们怎么办?” 岑玉知道,除了自己,王教授还有一位学生。
“你们不用担心,开学以后,我会看看有没有助教的工作。”王教授漫不经心的说。
“那,太谢谢你了。” 岑玉不断的感激。
“你现在住的还习惯吗?”王教授还是很关心他的学生的。
“还行。就是每天要等着同宿舍的同学一起上学,放学,时间上不是很自由。” 在这里,岑玉只认识王教授一个人,所以就把他当做亲人一样,如实的回报。
“这只是暂时的,等开学以后,就可以找到同学一起住,可以搬到离学校近一点的公寓。”王教授安慰她,然后又和蔼的问:“你做饭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有?”
“还没有,要等到周末,刘峥他们才有时间带我去shopping。”
“哦,哪还有好几天呢,这样吧,我先带你去买些东西。走吧?”王教授说着就站起来拿上钥匙。
“现在?” 岑玉没想到王教授说做就做。
王教授带着她去了当地最大的Grocery Store HEB,岑玉东看看西看看,这里的菜都是按个来算的,一个西芹多少钱,一个黄瓜多少钱。在香港,除了这种大型超市,还有街市,就像是国内的市场或者早市一样,东西新鲜又便宜。岑玉就问王教授,王教授告诉她,美国没有街市,就是有市场,也是比超市贵好多。一下子,她就感到钱包更加瘪了,本来从港币换成美金,她存折里的零就少了不少,现在,她仿佛看到那些绿色的纸币像长了翅膀一样快速飞离自己。也有便宜的东西,尽管王教授提醒她这里的大米不好吃,岑玉还是买了一大包25磅的大米。
看到岑玉用现金付款,王教授就问:“你应该办一个银行卡,就不用现金了,这样安全些。”
“那要有银行存款吧?”
“你还没开银行账户?”
“没有啊。”
“那我一会带你去吧。”
“哎呀,那真是太好了,多谢了。”
岑玉觉得美国的教授比香港的教授容易接近,在香港吃饭住宿这一类的“小”事都有学院统一安排,本科生只有上课能见到教授,研究生也只是每个月或者定时汇报工作时才能见到导师。
王教授又带着她来到本市唯一的中国Grocery, 是一家小小的店,但是有很多中国的食品。岑玉买了炒锅,酱油,醋一类的,东西都置办全了,王教授帮她把东西送回宿舍,又带她到银行存钱。
看到岑玉的存款数是一万多时,王教授很惊讶:“你家里很有钱啊。”
“没有,我这是在香港读书时的助学金攒下的,要不,我也来不了美国。”
“是吗?香港助学金是多少?”
“它是变化的,刚一开始是一个月七千多块,后来涨到一万多块。”
“哦,那是随着物价变化的。”
“对呀,香港对教育是花了大本钱的。”
“那这样吧,我帮你把钱投到股票中,不用半年,肯定比你做助教挣得多。”王教授像是开玩笑的说。
“别逗了,那输了算谁的?” 岑玉也是开玩笑的口气。
“我不是开玩笑的。”王教授认真的说:“你看,现在的股市是一天一个样,如果你投对了,几个月就可以翻倍。”
“如果投不对呢?” 在那个年代,岑玉受的教育,股票和赌博是一个概念,她不想冒这个风险。
“你交给我,就不会投不对了。”王教授向她眨眨眼。
“为什么?你有内部消息?”说到钱,岑玉可不敢开玩笑。
“这还用内部消息,这是知识和经验。”王教授得意的说。
岑玉说不过他,但是他也没有说服岑玉。最后,王教授送她回家还不忘了叮嘱一下:“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把钱交给我,肯定能让你的钱翻倍,还不收你的手续费。看,多好的买卖。”感觉到岑玉的钱口袋抓的很紧,王教授只好开个玩笑,打个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