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堕落的那些年(七)

(2013-02-26 06:38:51) 下一个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等我准备转回木子和PAULIN的桌子时,他们俩已经离开了。不知怎么的,我略微有一点儿失落。

下午的交易就要开盘了,我想木子肯定回办公室了,他的办公室在23楼。想了想,我还是决定去26楼高朗那里。

高朗是我在期货大厦里见到的最敬业的一个。这位上海交大的高才生是在93年刚毕业时,被彦博去交大挑中的。那时候,交易所刚刚起步,各个公司也都刚开始招兵买马。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行的前途会如何。后来高朗回忆说:当时我看到这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身穿深色笔挺西装,头发和眼镜都是那么的考究,一丝不苟,像是个黑社会的大哥。我一下子就很向往,觉得我的未来应该就是这样的。

如今,当年那个前卫的小伙子,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当年自己的判断。他已经成为了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高朗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三台显示器:一台是路透终端,一台是行情报价,一台是图表机。只要是没有其他必要的应酬,高朗总是坐在他的办公桌前研究行情。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就是,即使后来高朗已经成为行业内很知名的人物,他仍然会跟那些刚入行的新人们探讨波浪理论,分析蜡烛图,看MACD, RSI,威廉指数等技术指标,为了数清当前运行在第几浪而跟小同事们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

 

DAVID,你来的正好,正找你呢”,高朗显然很兴奋。

“什么好事儿啊?”我知道高朗平时是很沉着内敛的。

“可能会有大资金进来,下午我去和他们谈谈,你也跟我一起去吧!”

“哥们儿,我又不是你们公司的人,这合适吗?”我还真有点儿疑惑。

“是这样,这是个上市公司,前段时间放我们这里800万,让我们帮助运作。3个月下来,我们为他们做到了20%的回报。他们老总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兴趣加大投入。”高朗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前段时间,我们主要是为他们设计了一套大豆的跨期套利。这次我有一个更大的投资方案:做大豆的芝加哥与大连两地的跨市套利。那么,芝加哥的CBOTChicago Board of Trade)那边,我想就麻烦你去论证一下技术上的一些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过一会儿,我们俩先简单把我的套利方案再过一下,你看看有没有什么补充。”

我真从心里佩服眼前的这个比我小两岁的年轻人。在这个行业里,像高朗这样,做到稳扎稳打地成长壮大,是相当不容易的。

如果稍微留意,就不难发现,像高朗,李剑,他们所从事的这个职业,是非常特殊的。特殊在哪里?

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一个会计,一个教师,随着你职业生涯的发展,你会越来越有价值,因为你的职业经验在不断积累。然而,对于那些职业的交易者(TRADER),像高朗李剑,他们几乎是没有什么职业积累的。换句话说,你过去的经验永远也不能保证给你将来带来价值。一个新手,很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得比你这个老油条更好。老手在这个行业里从来就不是资本。

然而,高朗似乎是个异类。和老油条们在一起,他比老油条们还沉稳;和新手们在一起,他比新手们更激进。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他总是能做到即标新立异,又和光同尘。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学会这些的。我只能说,他是为这个市场而生的。

高朗的跨市套利方案做得相当精彩。然而,这是一套门槛很高,并且只适合大资金的投资方案。显然,高朗是为这家上市公司量身定做的。

所谓门槛高,是指要成功地运作这套方案,投资人必须有能力将资金打入我们在芝加哥的保证金账户中。由于政策和外汇管制的原因,在当时,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好在这家公司在海外有大量的业务,外汇额度和调度都不是问题。

所谓大资金,是因为要同时在两个市场中进行等量的反向对冲操作,赢利模式是通过捕捉两个市场中短期内产生的价格偏离。由于价格偏离不可能太大,且稍纵即逝。故必须以量取胜。另外,有时可能会面临实物交割,所以,强大的资金后盾是这个套利方案的必要条件。

由于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比较突然,我事先也没有准备。看过高朗的投资方案,想到我在其中可能担当的角色,我的脑子不由得飞快地转起来。。。(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不见人烟只见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思杭的评论:
谢谢思杭一口气读完,鼓励得非常具体!
思杭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很好,一口气读完7篇。鼓励,继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