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这一生,我们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个人资料
正文

【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国患者约占全球1/2,已成老年人“第三杀手”

(2015-04-13 12:46:21) 下一个

自1997年起,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不久前,苹果在发布会上推出了全新的医疗应用ResearchKit。在这场万里之外的新闻发布会上,却意外地出现了一家中国医疗机构LOGO,这正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主任陈彪教授正在与苹果合作开发帕金森病相关APP。此举不仅“火”了产品,帕金森病也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

 
很多人了解帕金森病都在从电视中的人物开始,大多数人对这种病的第一印象就是“抖”,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新京报制图/师春雷

  

帕金森病呈低龄化趋势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约有200万—250万人,约占全球此类病患人数的一半,是全球此类病患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帕金森病已成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原属于老年疾病的帕金森病正呈现低龄化趋势。有关报告显示,因受环境污染、脑外伤、吸毒等因素影响,年轻人也有可能患帕金森病。临床上遇到的5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不断增多,30多岁的年轻患者也屡见不鲜,甚至有十几岁的患者。有统计显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该病总人数的10%。

 
但是,据陈彪教授介绍,我国仅仅有50万名患者在接受治疗,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是导致近八成的帕金森病患者未能及时就医的重要原因。陈彪教授说,虽然帕金森病仍然无法彻底治愈,但有调查发现,发病后1—3年内便开始治疗的病人,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治疗的病人。

  

帕金森的诊断


帕金森病发病早期并非毫无征兆的。比如“面具脸”——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像戴了一副面具;“小写症”——写字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慌张步态”——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则身体前倾,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静止性震颤—肢体静止时不由自主地颤动等等。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由9个问题组成的帕金森病筛查问卷,老年人可以问自己以下这9个问题,每个问题如果回答“是”就计1分,如果超过3分,建议您马上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除了常规的检测方法,目前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也为帕金森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科学家们一直在坚持寻找帕金森病的新生物标志物,也在不断开发能够检测出生物标志物的新方法。
 

  近日,发表于《Movement Disorders》杂志上一项论文中,来自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有望准确鉴别出帕金森疾病发病的血液标记或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的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
 

  常用药物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多巴胺制剂,直接用来补充脑内分泌不足的多巴胺;其次是抑制多巴胺降解的药物,使本就不足的多巴胺消耗减少一些;最后一种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大脑对多巴胺的吸收和利用。
 

  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细胞刀”手术和“脑起搏器”手术,特别是“脑起搏器”手术不仅可以改善帕金森的所有症状,消除长期服药的副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患病中段,病症很轻的不需要做,病症太重的效果不好,患者身体也承受不住。
From 全科医学周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