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90)
2016 (5)
2017 (183)
2018 (212)
2019 (250)
2020 (211)
2021 (193)
2023 (187)
很多电视剧里,都有描写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情景。
我小时候,也常听大人们提起。
我有个小学同学家特别清苦,我有一次去她家里完,发现桌子上有一种馒头,黑乎乎的。
她让我吃一块,我坚决没有尝,我印象中,馒头都是白色的。
我回家问了母亲,才知道,有一种馒头就叫黑面馒头,妈妈说,一般人家不吃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才有人吃。
后来,我渐渐听很多人提到三年自然灾害,提到那个时候吃饭的困难,所以,母亲就教育我,每一粒米饭都是珍贵的,我小时候,碗底从来不允许剩下一粒米饭。
在我们家,绝对不允许浪费。
但是,父母曾经让我给我那个很清苦的同学家送过大米和白面,那个同学的奶奶从我手上接过去的时候,好怜爱地看着我呀。
这些温暖的眼神,一直深深留在我心底。
其实我小时候,还是活在计划经济里,我记得我们家肉票就不够吃,小学里,出去春游野炊前,老师要同学们提供些肉票,我回家对父母说了,他们也给了我一张,可是我拿给老师,老师就不肯收,说我们家人少,肉票可能会不够,就要我拿回家去。
那次野炊,我记得自己带了个大饭盒去,因为小饭盒装了东西了,老师在给我装饭的时候,几乎装满,我们一路步行了两个小时才到目的地的,而且,早春时节,天气依旧寒冷,孩子们早就很饿了,那天,我竟然吃完了那一大盒饭,那个通常是爸爸用的饭盒。
那种饭,就是普通的青菜饭加了一些肉丝,好像是有肥有瘦的肉丝儿。饭是那种粘稠的厚粥。
从那天起,我就饭量大增了,个子也突然就长高了,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在我们班不再是小不点儿了。
初中时候,我放学去妈妈的办公室,冬天的时候,如果饿了,妈妈会给我点饭菜票,去食堂里买馒头。
我小时候吃不下食堂里的大馒头,我连馒头都咬不动,那种馒头太有咬劲儿了,但是,到了中学,食堂里的馒头变得好吃了,还有淡淡的甜味,白白胖胖的,闻着就很香。我就可以把一个大馒头吃完了。
妈妈说,如果吃不完也不要扔,带回家,晚上在饭里蒸一下,给她和爸爸吃。
粮食,在人们心目中,是应该被珍惜的。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珍爱粮食,才是真正的生存之本。
昨天,早上我给母亲熬小米粥,不小心弄扑出来了,等关火以后,锅盖上,结了一层薄薄的米饭衣,我给母亲盛好小米粥,就把那层衣吃掉了,不舍得糟蹋了这些粮食,我记得,小时候吃高粱饴,外面那层衣,是最好吃的呢,这个衣和那个衣差不多吧。
吃完后心里很开心,觉得自己做事情很圆满,很完善。
母亲如此年纪,碗里依旧不剩一丁点儿米饭,我也很注意,不给她一次装太多食物,不够再添。
与老人相处就懂得了,人能吃嘛嘛香,就是幸福的。
过几天,想自己蒸一次白面馒头,做一次童年野炊时候,老师做的那种加了青菜肉丝的厚粥。肯定很香很诱人,不过,再好吃,也不能过量。
我就吃半个馒头,一小碗粥,七成饱吧,谁让我还想留点肚子吃巧克力呢。
在拥有巧克力的年代,依旧爱着那最朴素的白面馒头与厚粥,这个是我的性格,因为,那白面馒头与厚粥,曾经滋养过我这个在寒风中饥饿的孩子。
SO SWEET (^=^)
小树童年的事情还记忆如新,很温馨。
若馒头是贼黑贼黑的, 也许是掺有红薯面的吧。
顺便说一句,自古以来中国的北方, 农村绝大多数人家是不会经常吃白面的, 哪怕只是七五面,绝大多数农村真正可以随意吃白面, 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八十年代初期开始, 北方很多地方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 我就见过分田之后的农民, 到粮站排一天甚至一天一夜的队, 就是为了卖余粮!
我朦胧的童年记忆里面也吃过黑馒头。
不是加麸子以后的那种浅褐色,而是像黑芝麻那样的黑。倒没记得难吃。
后来就再也没见过。
我现在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网上也找不到信息。
另外,若干年前,在黄山市旅游街,有几家商店专门卖“黑色食物”,大概是黑米、黑芝麻,和其他什么我不知道的黑色植物做的。
白面馒头与各种厚粥都喜欢,只是现在大多吃杂粮粥和杂粮馒头了,只要面发得好,也很好吃:))
那时候我弟还很小,一见“面嘎达”端上桌,他就不声不响地掉眼泪。
所以,我尽管是节食控制体重了半辈子,也还不舍得浪费一点点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