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房宁:我们不能迷信改革——苏联解体教训 (5)

(2013-02-19 12:06:18) 下一个
房宁:我们不能迷信改革——苏联解体教训
2013-02-18 20:49 来源:凤凰历史 有0人参与
收藏 打印字号: T|T
  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是最大受益者
  凤凰网历史:苏联解体中民族矛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各个加盟共和国所代表的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苏联最终走向解体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房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我认为多数人都是不明白的。除了西方以外,在苏联内部有两批人是最明白的,而且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像科兹讲的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谁呢?他们有两个代表,一个是纳扎尔巴耶夫,另一个就是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推动改革的时候,用那些极其漂亮的民主、自由、公开性的词藻,把苏联人民、苏联的党政干部迷惑得头晕目眩,其实有两批人最清楚这个事情的结果,他们利用了这个形势,成为历史最终的驾驭者和受益者。这些人就是地方上的领导,包括叶利钦,他也算是地方领导,只不过他的地盘大而已。苏联官僚集团中的地方首长最明白这个(苏联解体)的价值,苏联恰恰是被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搞解体的。
  这些官僚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知道只要苏共的权威没有了,苏联中央政权的权威没有了,那么这个权威绝对不是被“民主”了,结果绝不会是一人一票,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永远不会落到普通人手里,中央不拿地方就拿,这个他们非常懂。20年的历史证明这些人很明白,对这一点当时看不清,现在看得太清楚了。地方大员在静静等待着苏联中央政权的瓦解,从而继承苏联部分的权力,苏联解体以后,权力没有落到别人手里,都落到他们手里了。
  可以说是加盟共和国地方势力,也可以说是官僚次精英集团,他们是最明白的。苏联解体实际上是苏联国家政权的一次转移,从原来的苏联中央集团精英手里,转到了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手里,所以俄罗斯并没有解体,哈萨克斯坦并没有解体,到今天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还是纳扎尔巴耶夫,他统治了20年,他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还有西方。
  苏联解体教训:我们不能迷信改革
  凤凰网历史:今天研究苏联剧变与俄罗斯转型有什么意义?苏联改革失败为后来人提供了什么样的教训?
  房宁:苏联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让我们知道了很多:
  第一,我们不能迷信改革,不能迷信制度的变革就能解决一切,不在于制度要不要变革,不在于改革要不要改,而在于怎么改。
  第二,改革是充满了风险的,这是最起码的,最大的共识。改革也许会带来好的,也许会带来坏的,我们再不能把改革单纯地作为一个好东西,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这是很最重要的问题。
  改革必须有深刻的理性要循序渐进
  苏联改革的弱点是它的浪漫主义,它在不清楚原有体制是如何造成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下,就想去改变,那是不可能的。改革必须有深刻的理性,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改革也要循序渐进,要让改革所带来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去消除问题,而不是通过改革直接消除问题。
  就像今天的中国,中国今天问题很多,能改吗?官僚主义能改吗?腐败能改吗?现在很多人提出了很多药方,但在中国没有市场,为什么?因为这些药方似乎是在消除弊端,但问题是采用这些药方要有条件。我们与其去提出很多消除病症的药方,不如去创造能够采取药方的条件。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很多改革措施是不能采取的。现在我们对改革的认识清醒多了。尽管原有的相对集中的体制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如果在目前情况下取消这样的体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在苏联解体以后,中国强化了社会主义,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体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然也有其他的改革),所以中国才有这20年的机遇期,20年的充分发展,中国与原苏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谁是谁非,哪个对哪个错,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事实证明苏联的道路是错误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总体是错误的,中国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的改革是正确的,中国应该沿着自己现在的道路继续前进,通过改革不断地调整和修正,但不是推倒重来。
上一页 1 2 3 4 5
关键字: 苏联模式 苏联解体
责任编辑: 方乐迪
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