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俠九徙埋骨處

(2005-09-05 13:41:59) 下一个
在「國父為秋俠題聯」一文中,談及秋俠墳墓不知所在,更言聽說在軒亭口之秋俠紀念碑也己被撤除,為了求真,特向大陸諸友人查詢,原來認為西泠橋畔之秋俠之玉石像,即為秋俠之最後埋骨處,現知秋俠就義以後曾九徙其墓:就義之初,秋家全家避居外地,遺骸由善堂草草收殮,葬於紹興城內臥龍山義塚,一月以後,其兄秋譽章返家,僱人以假名潛移,厝於紹興偏門外嚴家潭殯屋,到民國前三年二月,秋俠好友徐寄塵來紹興,與秋家商量,表示按秋俠生前死後葬在西子湖畔之意願,己與吳芝瑛在西湖邊買好墓地,築墓於該處,而慰亡魂,經秋譽章同意,將秋柩改葬於西泠橋畔,墓前立碑文曰:「嗚呼鑑湖女俠秋瑾之墓」,由於墓處西湖之濱,瞻仰之人不絕,清庭認為有礙政府聲譽,立即掘墓平墳,並下令通緝徐,吳兩人,當時徐,吳己避居上海租界,秋俠之靈襯也再次由其兄運返紹興嚴家潭殯屋,一面與秋俠夫家聯繫,遷柩至湖南湘潭昭山石壩子,與其夫王子芳(廷鈞)合墓,這是在清庭統治階段的五次遷徙,到民國成立,湘督譚延闓於民國元年五月將秋墓移至長沙岳麓山。民國二年「秋社」成立,在滬督陳其美的支持下,由秋俠之妹閨珵赴長沙迎櫬,葬於鳳林寺,而原在西泠橋畔之葬處則改建為風雨亭,至此秋俠之墓應該不再遷動。不料在民國四十七年,杭州在鳳林寺一帶建造賓館(今香格里那飯店),秋墓在建賓館之初,尚保留在花園之內,到四清開始,與湖上諸名人,先烈之墓(包括徐錫林,陶成章諸烈士)一併被集中到杭州南山地區之雞籠山麓。\r 直到文革結束,又於民國七十年遷到西湖孤山西南,西泠橋東,即 國父題有「巾幗英雄」之紀念碑下,這是秋俠的第九攻次安眠之處了。 至於紹興城內軒亭口秋俠就義處之紀念碑,文革時遭破壞以後,圍欄盡毀,碑身破損,文革結朿後,紹興市政府建議拆除,另在附近重阽建一規模較大之記念碑,以利交通,但經研討認為保持歷史原貌。紀念碑仍按原貌在原地進行重建。 民國八十四年,為秋俠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又在記念碑東面,原來預備建碑之處。建造了穄秋俠之塑像,底座上刻有與杭州秋墓上同樣之 屖國父題詞「巾幗英雄」四字和 國父的簽名。 至於秋俠故居和暢堂,曾數易其主。文革結朿後由紹興市政府收回。按秋宅原貌修復。作為展示之用,各室分別展出烈士生前手稿。生平事蹟,各種有關文物,名人為烈士題辭等,成為紹興之一個景點,是大陸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十月一日又開放了秋俠主辦過的大通學堂。並專門有一間秋俠的辦公室。 中華民國就是在先烈的碧血中凝成的。九十年過去了,一度為中共否定的三民主義 國父遺教,以及為咎建造共和的先烈。經過半世紀的考驗,己經在無聲中重新為中共當局奉為經典。但在我們的復興基地。卻反行其道。企圖螻蟻撼大樹。為他們的非中國化。而進行架空三民主義。使人心酸心痛。 (本文參考傅侚先生所著「秋瑾墓經九次遷移」。紹興鑑湖中心小學校刵長邵引生先生專門實地查詢之來信。浙江文史書店總經理沈作炯先生覆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