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一世紀是中山思想的世紀

(2005-08-20 15:11:37) 下一个
就在二十世紀的最末幾天,兩岸之間發生一件表面上並不重大,但實際上則是表顯了解決兩岸問題的基礎。我們黨副主席吳伯雄往大陸參加了在福建龍岩舉行的世界客屬墾親大會,在大陸三位政協副主席,福建省委書記在場的情況下,被安排為首位貴賓致詞,吳伯雄的致詞並經大陸電視台作了實況轉播,吳先生的致詞非常平和,外柔內剛的指出了:「不管身居何處,皆能享受自由民主和富足。」這是他以婉轉的言詞表達了中國國民黨貫澈國統綱領,實行三民主義的堅定不移決心和態度。

吳伯雄先生在會見錢其琛,陳雲林以及汪道涵時,同樣是以溫和的語氣,誠墾的態度表達了這個堅定不移的立場,這完全符合國父臨終所言的「和平,奮鬥,救中國」精神。而且也祇有這種精神,才能真正解決兩岸問題。

這種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揚棄「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談話,當然不能為中共所同意,更不敢擴散到全大陸民眾中去,應該明白:目前大陸民眾絕大多數和在台灣的民眾一樣,是反對台獨贊成統一的,但對大陸的政治制度則同樣也是絕大多數抱反對態度,所以在「一國兩制」方面認同的人就不多了,而吳伯雄的言詞正中了這個要害,於是在大陸的媒體上就全部被封鎖,似乎吳先生在這個問題上什麼也沒有說!

那末中共對吳伯雄的談話真的毫不在意嗎?請看看,就在吳伯雄先生回台灣以後,中共高層的一些動向。江澤民就在吳先生返台後,在一次內部談話「十五期間要以發展為主題」中指出:「要以結耩調整為主線。」並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根本途徑與動力,社會主義的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說到底是一個體制創新的問題,不改革,不進行體制創新,很多問題的解決就沒有出路,繼續推進改革,難度會更大,工作會更復雜,必須拿出一往無前的勇氣。而改革必定要進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可避免地要觸動到一部份人的利益。這篇談話是在他所一再提出的「三個代表」貫澈不下去,又聽了吳先生的談話後所發表的。

江澤民在鄧小平死後,正式執政以來,對內政爭不息,貪污不斷,對外則是依靠經貿來建立和鞏固邦交關係,許多國家是與中共經貿上往來,而在政治制度和人權上則分岐頗大,江就是在這種局面下提出了「三個代表」。

三個代表是指中共的政策方向應代表什麼,名為三個代表,因為前面二項〔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際上是可以歸納到第三個代表中去〔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這個代表的內容裡己經完全不提階級兩字,一個不談階級的社會主義,就己脫離了共產主義的範疇,成為溫和的社會主義了。

可是江澤民的雷聲雖大,他的寫作班子也連篇的發表了這樣那樣的文章,但是總是浮在口頭上,一滴雨也不下,根本無法落實。聽了吳伯雄先生代表在台灣的中國人內心話。代表中國國民黨的嚴正態度之後。雖然他當天就表示決不放棄「統戰」。但在內部就發表了這篇談話,承認體制不創新。很多問題《當然包括兩岸問題》的解決就沒有出路。並指出要不可避免的觸動一部份人的益利,但應該明白受到觸動的最大最主要的利益,不是某個人或者某群人,而是整個中共的獨裁政權。走向真正的,澈底的體制創新。

江澤民的不放棄統戰,除了對台灣禮遇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尊敬國父,因為尊敬國父。不但能得到在台灣的中國人認同,更大的作用是能得絕大多數大陸民眾和海外僑胞的認同,大陸易手己經半個世紀,在抗戰期間,毛澤東就希望以他土造的新民主主義代替三民主義,但五十年來,中共在這個人為的階級中鬥來鬥去,鬥得「人民」越來越少,到了文革,十億人竟除了毛,周,文革小組的幾個人外,竟沒有「人民」了!

鄧小平當政,不再搞運動,大規模的鬥爭不搞了,但是階級鬥爭並未完全放棄,還是專制獨裁,當觸到其統治權時,仍會來個血洗天安門的六四慘劇,但與毛政權比較就右轉多了,最少經濟上己放棄了絕對公有化。

江澤民幾年來的施政經驗,告訴了他: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政治必須適應經濟的發展而改革,這種政治獨裁的辦法,永遠也解決不了整個國家的問題,他也明白:「一個政黨是否有力量,不在於有多少黨員,部隊,警察和專政工具,而是在乎它是否有其必然存在的根據,是否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使他就在保持自己權力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之間徘徊。吳伯雄這十幾分鐘的談話,又為他敲了一次警鐘。

江澤民希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在目前尚不能放棄他的一黨專政局面下。祇好大搞統戰,希望在台灣的中國人相信。共產黨是認同國父的。這種工作的結果同時也在大陸作了中山思想的宣揚,被封鎖了幾十年的中山思想也因此重新進入人們的認識領域。雖然這僅是鳳毛麟角。但人們在思想中己開始探索三民主義和中山思想了。這正和台灣相反。現在就有部份受到三民主義恩惠。享到中山思想幸福的少數台獨份子和青少年。他們硬說三民主義己經過時了。同時卻又提不出什麼主義比三民主義更好。更不過時。這種「一旦獨立。雞犬升天」的想法。經過這半年的試驗。弄得獨既不可能。統又不甘心,經濟挫拆。政治動盪。將把國民黨在台灣五十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從我國近百年來的歷史上看,每當我們黨在偏離中山思想的時候,黨和國家就會問題叢生,實行中山思想的時候,黨和國家就會興旺發達,建黨一百零六年以來,己經有過不少的應驗,這次大選失敗,主要原因就是部份同志忘了國父「黨員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訓,目前國家的困難,也正是因為被不實行中山思想的黨執政,這種深層的理由,作為一個中國國民黨黨員必須致力於黨的改造,監督政府,主導政策,為全國全民的利益和前途鞠躬盡瘁。

而大陸對中山思想的傳播。最近反有所增加,中國文化書院理事長孫文華先生編了一本「成語千句文」是由四字一句成語組成的通俗讀物,正在全大陸徵求意見,並得到良好的評價,將於今春出版,文中在歷史部份最後一段是:「孫公逸仙民國之父 百折不撓 備嘗艱苦 仁人志士 挺身而出 赴湯蹈火 義無反顧 武昌首義 振臂一呼 辛亥革命 拉杇摧枯 推翻帝制 歡欣鼓舞 建立民國 鴻業遠圖 三民五權共和之路」,歷史部份到此就告結朿,不再提那個己建立了五十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毛澤東思想!

文中對中山思想的介紹是:「鋻往知來 熔古鑄今 中西合璧 相輔相成傳統文化 批判繼承 融匯貫通 去蕪存精 周雖舊邦 其命唯新 觀乎人文天下化成」。

這位孫文華先生,不是耄耋之年的老博士,而是年僅三十七歲的學者,說明這篇千句文正反映目前大陸下一代知識份子對中山思想的看法和認識,這種潛在的力量,正是今後我們中國的統一方向。

美國也在實行他們的(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他們的國情與中國不同,三民主義的內涵也不盡相同,但其精神則與我國的三民主義全部符合,美國的兩大政黨雖輪流執政,卻都奉行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國式三民主義,三百年來從來也沒有人說美國的三民主義過時了,我國的三民主義是以美國的三民主義,各國的先進政治制度和中華文化熔匯而成,是美國三民主義的發展和完善,為什麼又會過時呢?現在在台灣的三個在野黨,全部認同三民主義,在大陸的共產黨,雖然滿口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是也在轉型,在向中山思想靠攏。

這次吳伯雄大陸行,得到雙方都贊成的黨政交流,是雙方政治觀點溝通的好渠道,通過兩岸社會科學者的學術交流,介紹中山思想的優點,讓中共認同中山思想,把中共的「一國兩制」轉化為「一國良制」。依照目前中共內在的變化情況,這樣的統一,為時己並不遠,問題是阿扁政府是否有這樣的智慧了。

近年來很多政論家,觀察家都提出一個所謂「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種說法,如果把歷史看成不變的循環,似乎很有可能,從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到二十世紀的美國,都各領了一世紀風騷,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是中國人的世紀,似乎不是空話。

可是自二戰結朿,聯合國成立,國與國之間的聯盟加強,歐盟並正走向幣制統一的途徑,北美的美加墨,太平洋的亞太經合,都是走向經濟聯合的組織,世貿更為全世界的經濟聯合繪出了遠景,下一步走向,就應該是政治的聯合了,目前全世界僅存中國大陸在實行共產主義,全世界都是民主自由的國家,都是實行中山思想的同路人,中國大陸政治轉型之後,不但所謂兩大陣營澈底破滅,就是那個中共一手製造出來的,把世界分為三個,弄得國家也有階級,並由中共做第三世界盟主,以與先進民主國家鬥爭的局面也一去不復返,整個世界應該是中山思想的遠景目標:「世界大同」了。

雖然今天兩岸統一尚無眉目,世界大同的路更為遙遠,但整個世界的政治方向,國際關系,己在向這個方向轉型,二十一世紀應該是中山思想的世紀了,作為一個三民主義的信徒,在這個美好的遠景面前,又應該如何面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