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资产与负债的区别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ssets and Liabilities)
普通人与富人最大的差别,在于能否清晰分辨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凡是能带来正现金流、使财富增值的东西,就是资产; 相反,如果需要你不断掏钱、侵蚀财富,就是负债。
典型的资产包括出租房产带来的租金、优质股票和指数基金带来的分红,以及能带来持续利润的商业投资。
典型的负债则是汽车——每月的油费、保险、维修费和折旧都会消耗你的财富。 如果是贷款或租赁,利息与月租更会让你口袋出血。
很多人误以为豪车、名表、名牌衣物就是财富,甚至还会用高杠杆盲目投资自己不了解的项目,结果这些往往最终变成压在肩头的沉重债务。
要学会分辨“NEEDS”(必需品)和“WANTS”(欲望品)。 必需品是生活所需的基本支出,如房租、水电、日常生活; 欲望品则是可有可无的额外消费,比如名牌包与奢侈品。 你要清楚,很多时候你买的只是“LOGO”,而不是实际价值。
拒绝冲动和盲目消费,学会理性消费是漫向财务自由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起点。 每一次消费冲动之前,先问一下自己,它能让我更快地达到财务自由吗?
避免终身消费习惯性通胀
(Avoid the Trap of Lifestyle Inflation)
加拿大有大约半数年入十万加币以上的人过着每月(paycheck to paycheck)的生活。 很多人虽然收入很高,但他们的支出更高。 如果明年工资从十万涨到十二万加币,他们马上想到的是换俩好车,多增加一次出国旅行,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 他们的消费随着收入同步膨胀,离破产只有一线之隔。
半数以上的普通人无论收入多少,都存不下钱。 月入一千时是月光族,月入一万时依然月光。 因为支出总是随着收入增长而膨胀。 这种现象就是消费习惯性膨胀(Lifestyle Inflation)。
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指出:人类永远受欲望驱使。 一个欲望被满足,随即产生新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 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必须跳出这种陷阱,学会控制欲望,把更多的钱投入到能带来增值的资产中。
真正的富人并非都是一夜暴富。 据统计,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只占富人比例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很多人外表低调,开着十几年的旧车,穿着普通衣服,但却是百万、千万富翁。 他们的秘诀在于自律与长期良好的用钱习惯。
金钱流向有价值的人
(Money Flows to Value)
金钱不会流向最聪明的人,也不会流向最渴望的人,而是流向能够创造价值的人。
许多人买书、听讲座,过度沉迷于技术层面的研究,有的人每天关心媒体,听信财经权威,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 涨了怕跌,跌了急忙割肉,徘徊在怀疑与冲动之间,反反复复。 这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投资和投机的区别,也缺乏对金钱流向哪里的价值理论。
好的价值投资系统会为我们带来长久的收益和增值。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无数的富人要花大钱和沃伦. 巴菲特吃一顿午餐,从他那里学到一点投资后面的哲学思维。 也有无数人要跟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的股票,好从里面挖到一点价值投资的黑马。
有的人一生靠出卖体力和时间赚取金钱,殊不知一旦你体能丧失,或者时间耗尽,你就没有了价值。 今天的很多岗位已经开始逐渐被AI所取代,以后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一个包饺子的熟练工,一天只能包1000个饺子,而一台包饺子的机器,一天可以做10000个饺子,而且可以二十四小时连续工作不休息。 它产出的巨大的利润最终会流向发明机器,销售和使用它的人,而不是流向那个熟练工人。 在现代科技前面,如果我们的价值越来越廉价,金钱也会离你越来越远。
财富的积累需要一套稳定的价值体系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每一个成熟的投资和创新背后,都是投资者对财富认知的真实映射。 只有当你的认知和价值创造被市场认可,财富才会不断流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