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总统之子被定罪谈美国的选择性执法

(2024-06-19 06:13:57) 下一个

6 月 11 日,史上第一次,美国现任总统的儿子被判刑事犯罪——亨特·拜登被判犯有三项重罪:向联邦许可的枪支经销商撒谎、在用于筛选申请人的联邦枪支申请 4473 表上作出虚假声明,以及在 2018 年 10 月 12 日至 10 月 23 日的 11 天内持有非法获得的枪支。

亨特的律师阿贝·洛厄尔(Abbe Lowell)表示,亨特可能会提出上诉,并誓言“积极寻求可能有利于亨特的所有法律机会”。

庭审期间,拜登总统就表示,如果定罪,他不会赦免儿子。判决后他发表声明说,他将接受案件的结果。他说:“正如我上周所说,我将接受此案的结果,并在亨特考虑上诉时继续尊重司法程序。吉尔和我将始终如一地为亨特和我们的其他家人提供关爱和支持。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本案法官玛丽莲·诺雷卡(Maryellen Noreika)表示,她将在四个月内对亨特作出判决。她必须权衡案件的一些特殊因素。


陪审团成员说定罪不存在政治考量

亨特的判决出来后,CNN采访了几位陪审团成员。

10 号陪审员表示,他并不认为亨特应该蹲监狱,并指出,在哈莉·拜登(亨特的哥哥博·拜登的遗孀,后来与亨特约会)从他的卡车里取出枪并扔进杂货店附近的垃圾桶后,他并没有想要回那把枪。

另一名陪审员告诉 CNN,她认为亨特“更需要的是康复治疗,而不是监禁或罚款。”

其他陪审员在做出有罪判决后接受 CNN 采访时表示,他们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判亨特有罪,但他们质疑是否应该对总统之子提起刑事诉讼。

一位陪审员告诉 CNN,这起案件“似乎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但 10 号陪审员并不同意。

他们一致的说法是,他们做判决时考虑的只是规则,不是政治。10 号陪审员说,他们没有把重点放在亨特的“生活方式”上,而是放在了庭审中出示的证据上。

这就对了。他们严肃认真地履行了陪审员的责任。但他们对此案该不该被起诉的质疑是否有价值呢?


美国的选择性执法

亨特被陪审团定罪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违法行为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不定罪才怪了。

但这更彰显了是否被起诉的重要性。有类似情况的人很多,几乎都不被起诉。那么,起诉亨特是不是合理?

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美国的选择性执法和检察官决定是否起诉的标准。

美国是一个允许选择性执法的国家。就是说,当检方接到某人犯罪的案子时,可以有起诉和不起诉两种选择。这是极大的权力。如何用这个权力,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一般来说,检方考虑的角度可以是,一,如果对任何犯罪行为不分巨细都执法,那是对执法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要把资源用在最需要也最有效的地方。二,不能违宪,比如不能专门针对某个族裔、社区或团体执法,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三,不言而喻,不能将此作为政治报复的手段,那是腐败。四,必须秉持公平的原则,需要参照常规和惯例。

上述前面三点都很直白,容易理解。第四点有点复杂,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

还记得希拉里没有因为“邮件门”被起诉吗?当时的FBI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对此决定公开发表了一个声明,其中有这样三个段落:

“虽然我们没有发现明确的证据表明克林顿国务卿或她的同事有意违反关于处理机密信息的法律,但有证据表明他们在处理非常敏感、高度机密的信息时极其粗心。”

“虽然有证据表明可能违反了有关处理机密信息的法规,但我们的判断是,没有一个合理的检察官会把这样的案件提交法庭。检察官在提出指控前必然会权衡许多因素。有一些明显的考虑,如证据的强度,特别是关于意图的证据。负责任的决定还考虑一个人的行为背景,以及过去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

“回顾我们以往对机密信息处理不当或删除的调查,我们找不到一个因类似事实而提出刑事指控的案例。所有被指控的案件都涉及一些组合:明显有意和故意不当处理机密信息;或大量材料被暴露,以支持对故意不当行为的推断;或有迹象表明对美国不忠;或者是阻挠司法的努力。我们在这里没有看到这些东西。”

这个例子说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违法了就一定被起诉。要视情况而定。而参照惯例是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科米所说的看“过去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


类似亨特案的情况几乎都不起诉

被任命为该案特别检察官的联邦检察官大卫·魏斯(David Weiss)去年 9月对亨特提出与枪支指控有关的起诉。

随着案子的发展,媒体也开始挖相关数据,试图回答其他类似案子是否起诉了这个问题。

《纽约时报》说,对枪支经销商撒谎的起诉相对较少,平均全国每年不到300起。据一位熟悉情况的前执法官员称,几年前,当美国烟酒枪支和爆炸物管理局的官员审查亨特的购枪申请时,他们认为如果是一个不太知名的人,该案件很可能会被撤销。他们指出了两个因素:这把枪没有被用于犯罪;亨特已经采取措施戒毒且保持戒毒状态

BBC说,根据美国量刑委员会的数据,在 2021 年因非法持有枪支而被判刑的 7454 人中,只有约 5 %的人因为吸毒被起诉。而且BBC还调查了一个具体例子:

2022 年 4 月,帕特里克·达内尔·丹尼尔斯(Patrick Darnell Daniels)在密西西比州汉考克县驾驶一辆没有牌照的卡车时被警察拦下。警察在他的车内发现了大麻烟头和两把上膛的枪支。根据一项禁止非法毒品使用者拥有枪支的法律,丹尼尔斯受到了指控。因他有藐视法庭的前科、药物滥用史和缺乏稳定住所,法官判定他有潜逃风险,驳回了他的保释请求。10 月,他被定罪并判处近四年监禁。但第二年 8 月,上诉法院推翻了对丹尼尔斯的定罪。他于 9 月 26 日获释。

《华盛顿邮报》说,司法部公布的数据并未显示有多少正在吸毒的人可能因不如实回答问题而被起诉。但该报事实核查部门获得的一份特拉华州此类案件的审查报告显示,在 2019 财年,该州仅有三起 4473 表案件被移交起诉,而联邦检察官均选择不予起诉。因为保护隐私,华邮无法知道被移交起诉的人是谁,但司法部的一位官员说,三起被移交起诉的 4473 表案件不涉及亨特。

华邮还说,许多起诉涉及的是明显的“稻草人买家”情况,即替不符合购买枪支条件的人买枪,这些不符合购枪条件的人往往已经是重罪犯。与吸毒者购枪相比,这个情况似乎更严重。

尽管每家媒体报道的数据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非常一致,即类似亨特案子的情况绝大多数不起诉,比如BBC报道的只有约 5 %的人被起诉。这 5 %也许有特别的原因,比如是“稻草人买家”,需要特别的考虑。不然的话,从维持公平原则和所有人同等对待来说,不仅亨特不该被起诉,那 5% 也不该被起诉。起诉了,是个错误

与此可相对照的,川普被起诉不是因为性丑闻,也不是因为封口费,而是因为他认为丑闻威胁到他 2016 年的总统竞选。换一句话说,他是为了影响总统选举。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检察官无法忽视的罪行。


专家怎么说

再看看法律界人士是不是有一定的共识。

去年 9 月,在检察官宣布要对亨特起诉时,前联邦调查局总法律顾问安德鲁·魏斯曼(Andrew Weissmann)在推特上写道(下图):“像这样的税务初犯很少被指控,被判入狱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样,不如实填写枪支申请也几乎从未被指控或判刑。因此,这绝对只是苛刻,不是宽大。”

如果说自由派法律人士这样说不出意料的话,有意思的是,保守派律师也不得不承认没见过像亨特这样单独因为非法购枪被起诉的案例。我在CNN上看见的一个关于亨特案的辩论中,一位保守派律师振有辞地反驳说:“谁说没有人因为不实枪支申请被起诉或判刑?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案子。”但是,他不得不在后面又跟了一个尾巴:“当然,那都是同时还有其他罪行,单独为了这个被起诉,我的确是没见过。”就是说,因为什么原因起诉非常重要。一旦被起诉,自然是什么罪证都列上去,但罪行中包括非法购枪这一项,不代表是因为这一项罪行被起诉

不过,我认为最说明问题的也许正是对亨特提起诉讼的特别检察官魏斯对这个决定的解释。他说,之所以起诉亨特,是因为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请注意,他没有像科米那样给出具体的理由,而是泛泛地以无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为由。那么,他如何解释那么多类似案子几乎没有人被起诉呢?是因为那些人都“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吗?他当然懂并不是所有违法行为都会被起诉。难道这不是间接证明了他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要知道,这里有一个是否公平的问题。这种“罪行”无可争议的情况,只要起诉,定罪几乎是板上钉钉,所以是否起诉才特别关键

就是说,有的时候,是否起诉比是否犯罪更重要

我们还应该知道,制法和执法机构的实践中都考虑到了美国允许选择性执法这个因素。在 4473 表上撒谎属于重罪,最高可判处 10 年监禁。对于非法持有枪支的毒品使用者,刑期可达 5 年。这样的刑罚都与选择性执法有关。如果美国是像德国一样不允许选择性执法,凡是看见违法行为就必须起诉,刑罚就不可能这么重。

法律要讲公平。离开了公平,就别再扯什么法律。制法和执法的第一要素都是公平。


一个高度曝光的案审是要传达怎样的信息?

亨特长期以来一直在与毒瘾和酗酒作斗争。

该案判决出来后,拜登总统说:“正如我上周所说,我是总统,但我也是一位父亲。吉尔和我都爱我们的儿子,我们为他今天的成就感到骄傲。”“许多曾有亲人与毒瘾作斗争的家庭都能理解,看到自己所爱的人从毒瘾的另一面走出来,并在康复过程中表现得如此坚韧,自然会为他们自豪。”

亨特不到三岁时,母亲和妹妹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他和哥哥博·拜登(Beau Biden)受重伤,在医院住了几个月。2015年,46岁的博死于脑癌。此后,亨特进一步陷入酗酒和毒瘾的深渊。

在家人的帮助下,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亨特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保持“干净、清醒”的状态了。这非常不容易。

与酗酒和毒瘾的搏斗,都是没有尽头的战争。没有“胜利”的一天,当下的清醒就是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状态,然后一天天没有间断地继续去搏。这是世界上最难打的仗。

据《纽约时报》报道,连川普都意识到拿亨特的毒瘾作为竞选话题不合适。在 2020 年竞选活动的最后 11 天里,川普在集会、采访和社交媒体帖子中五十多次提到亨特·拜登。他没有重点论证自己为什么值得连任,而是反复问:“亨特在哪里?”

但他似乎从那次经历中吸取了政治教训。现在,他有时会以同情的口吻讲述吸毒成瘾的困境和自己的家庭经历,包括最近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的肖恩·汉尼蒂(Sean Hannity)采访时他告诉汉尼蒂:“我有一个哥哥,他因酗酒和酒精而饱受折磨......所以我理解毒瘾。”

对亨特这样的人,在这种时候,是应该惩罚为主,还是鼓励为主?是推他一把,还是拉他一把?

一个高度曝光的案子,其实也在向社会传达一个信息。不同的处理方式,传达的信息就不同,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哪怕最后不承受牢狱之灾,仅是诉讼过程都可能让人崩溃。能拉一把的时候就不要推,这也是社会的责任。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1/us/politics/hunter-biden-guilty-gun-trial.html

https://www.cnn.com/2024/06/11/politics/hunter-biden-jury/index.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1/us/politics/hunter-joe-biden-guilty-verdict.html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66870243.amp

https://www.fbi.gov/news/press-releases/statement-by-fbi-director-james-b-comey-on-the-investigation-of-secretary-hillary-clinton2019s-use-of-a-personal-e-mail-system

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1/us/politics/donald-trump-hunter-biden.html

本文为非营利调查新闻编辑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义)”原创作品,与“美国华人杂谈”联合发表。
 
撰文:溪边愚人
编辑:新约客,溪边愚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分析深入,有趣幽默,作者展示了对亨特案的独到见解和对美国法律体系的思考。文章观点独特,引人思考,值得一读再读。溪边愚人真不愧是文章的深度解读者。
ZGBD 回复 悄悄话 h?s?b?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