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借美国首位黑人速滑奥运冠军,谈被过度代表的亚裔花滑选手

(2022-02-18 05:38:19) 下一个

2月13日,美国29岁的速滑运动员艾琳·杰克逊(Erin Jackson)夺得了500米比赛第一名。她不仅是在北京获得第一枚速滑奖牌的美国运动员,也是在该项运动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奖牌的黑人运动员。这也是自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以来美国获得的第一枚个人速滑奖牌。

但是,杰克逊差一点就失去了参加此届冬奥的资格。

这位黑人冠军背后一个最体现奥运精神的故事

杰克逊曾经是一名出色的旱冰运动员。她2016年才开始向冰上速滑转型。(优秀的或者是有潜力的旱冰运动员向冰上运动转型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包括1998年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冠军塔拉·利平斯基(Tara Lipinski)都是走的这条路,原因就是奥运会没有旱冰项目。由此可见奥运的地位,这自然与经济利益密不可分。)

杰克逊在只有四个月冰上速滑训练的情况下获得了参加2018年冬季奥运会500米速滑项目的资格,后来在31名选手中名列24名。但她随后的遭遇真正是一波三折。

新冠疫情取消了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比赛。等到疫情缓和比赛开始举行时,杰克逊又因一次蹦极绳断裂事故导致眼睛受伤需要手术,不得不错过已经为数不多的比赛,如世界锦标赛。

艾琳·杰克逊眼睛受伤后发推文说自己依然是笑着的。

2021年11月,杰克逊已经恢复,在波兰和挪威举行的第一批500米世界杯比赛中,她赢了三个第一,一个第二,忽然之间成为世界上最具优势的500米滑冰运动员。开始,这样的成绩,连她自己都感到奇怪。但连续几次夺冠后,她心里说,也许真的能够冲刺奥运了。

但是,杰克逊的奥运梦还没真正开始就几乎夭折了:因为在选拔赛中滑倒,她只得到第三名,而美国队当时只有两个500米速滑的名额。

这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获得女子500米速滑选拔赛第一名的布列塔尼·鲍尔(Brittany Bowe)决定把这个500米的名额让给队友杰克逊。

鲍尔获得了500米,1000米和1500米三个项目的奥运参赛资格。她更擅长1,000米和1,500米,所以她把500米夺冠的机会给了最具希望的杰克逊。后来经过一个复杂的重新分配名额的过程,美国队在该项目又获得了一个参赛资格,所以鲍尔也参加了500米速滑比赛,获得了第16名。

但不管杰克逊最后算是从哪里获得的参赛资格,鲍尔当初让出名额的举动,构成了这届冬奥的一个佳话。

艾琳·杰克逊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比赛镜头。(《纽约时报》截屏。)

于是就有了杰克逊在北京创造的37.04秒的500米成绩,这是有史以来在低海拔椭圆球场滑行的第三快成绩。

近些年来,因为种种原因美国冰上速滑成绩不好,杰克逊是自2002年奥运会以来第一位赢得速滑个人奖牌的美国女运动员。

本届奥运在她获奖之前,其他美国男女运动员都表现不佳,没能得奖。所以鲍尔说,“我们太需要(这块奖牌)了。”鲍尔还坚持说,她让出名额只是“做了正确的事情”,她相信如果换位,杰克逊也一定会这样做。杰克逊夺冠后,鲍尔特别强调,镁光灯应该属于杰克逊:"她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她独自走到起跑线上,她滑出了她生命中最好的500米。"

杰克逊则是这样评价鲍尔:“她为我做了这样的事情,这很了不起。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她使我谦卑。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杰克逊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榜样,激励更多的少数族裔走出来,尝试一些这样的冬季运动。杰克逊是佛罗里达大学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她说她也希望证明学术和体育的成功并不相互排斥。

杰克逊的队友,这次在比赛中获得第18名的美国运动员Kimi Goetz说杰克逊“有非常好的技术,有非常非常强壮的臀部力量,而且她滑行时非常稳定。”

杰克逊说她依然对滑冰有那么点恐惧,对冰刀、冰面,以及滑冰时身边有人还不那么自信,但是她爆炸般的速度掩盖了这一切。

其实对杰克逊的对手来说,杰克逊还只是处于从旱冰到真冰的适应过程中这件事才是最恐怖的。等到她对冰上运动培养出了足够的自信,她很可能是不可战胜的。

杰克逊的教练Ryan Shimabukuro在这次冬奥之前还说杰克逊在这项运动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杰克逊获得冠军后他做了更新:“她今天升级到一年级了。也可能她跳级了,跳过了小学,或者直接跳到了大学。”

布列塔尼·鲍尔得奖后接受NBC电视采访时,艾琳·杰克逊也被邀请一起出镜祝贺鲍尔。(NBC电视截屏。)

周四(2月17日),北京传来喜讯,鲍尔也赢得了她的第一块奥运奖牌——她获得了女子1000米速滑的第三名。(大约10天前,她1500米速滑只获得第十名。)NBC邀请鲍尔上电视并祝贺她时,也邀请了杰克逊一起出镜。她们之间的互动非常感人。

至此,一个温馨的奥运花絮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我想借这个故事再谈一点别的。

如何看待冰上运动很少黑人,花样滑冰到处是亚裔面孔

冰上运动很少黑人运动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也是不言而喻的:所有冰上运动都特烧钱,黑人平均收入比其他族裔低很多。

因为很少代表,直到2006年才有第一个黑人在冬季奥运会夺得冠军:沙尼·戴维斯(Shani Davis)在男子1000米比赛中的胜利使他成为第一位在冬季奥运会上赢得任何个人金牌的黑人运动员。

如果与黑人在其他运动项目中的成绩比,这种缺乏代表就更明显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中到处可见的亚裔面孔,以至于《纽约时报》对此又是发推又是发文。时报那篇题为“花样滑冰中层出不穷的亚裔美国人”(The Asian American Pipeline in Figure Skating,时报中文网采用的标题是:亚裔美国人撑起美国花样滑冰“半边天”)的文章和相关推文,引起亚裔的极大不满。

《纽约时报》推文大致翻译:美国的花样滑冰现在显然是一项亚裔美国人的运动。连续两届冬奥会,代表美国参加单项比赛的六名花样滑冰运动员中有四名是亚裔美国人。亚裔约占美国人口的7%,但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各个级别的冰场比赛中,亚裔已经明显地被过度代表了。渐渐地,他们改变了一项直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全是白人的运动。

首先,时报文章被视为“酸”。然后也有认为是拉仇恨的。撰写该文的时报体育记者安德鲁·凯(Andrew Keh)声称,“过度代表”这样的用词并不是为了表达任何形式的“判断”,只是一种事实陈述,但从推特上的反应看,他似乎没有得到理解和原谅。

也许凯不是刻意在表达这样的现象背后有任何不公平的因素。但是怎么说呢,如何用词是有后果的。言者无意,听着有心的时候,这样的言语就会有非常负面的效果。特别是现在美国亚裔仇恨情绪严重,弄不好一句话就点燃了待燃的干柴。作为大牌主流媒体的时报应该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

华人孩子能够去参加奥运比赛,不仅是个人非同一般的努力,还是整个家庭巨大的牺牲和付出。这些孩子的家庭的确大多是上中产。但是,就是对上中产家庭来说,要负担一个奥运梦也是非常艰难的。

这样说吧,在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条件下,最后能够扛下来,关键还是决心和毅力,是家长挖尽一切资源的足智多谋,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获得男子花滑冠军的陈巍(Nathan Chen),有时为了省钱,他和妈妈睡在车里,不住旅馆;陈楷雯(Karen Chen)的妈妈长期以来自己为女儿制作比赛服装,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减少开销(详见“华裔花滑女将的幸运战袍:母亲用一针一线,助她实现了两次奥运梦”);陈巍和陈楷雯的父母为了孩子追梦长期家庭分居......我们获知的这些只是他们所有付出的冰山一角。

一个朋友朋友圈的一段文字,应该也部分说明了为什么现在亚裔渐渐在原来是几乎全白人的花滑项目中越来越占有主导地位:“就这么说吧,我村冰场,碰到圣诞节之类大节,你会发现整个休息室所有人都在讲中文,只有华人小孩风雨无阻无论什么日子都去练习。所以花滑现在华人半壁江山我一点都不奇怪”。

正是这样额外的付出才换来了如今亚裔在花滑项目上的耀眼成就。这真的是用200%的付出挣来的,毫无疑问,所有的荣耀和收获都是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应得的待遇。

但是,我也不认可华人的某些反应,特别是拿篮球运动员中黑人多这个现象来做比较。不是说我们不能争辩,而是例子用错,拿苹果与橙子比较,反倒显得理亏了。

篮球运动是个不需要什么经济投入的项目。亚裔也许因为身材体型的关系,在篮球场上处于弱势,或者也因为我们的选择,反正亚裔不太有在篮球方面发展的。但是,我们并不是缺乏机会。相对来说,在经济条件上劣势的黑人的确是不容易在冰场上有等同的竞争机会,因为冰上运动真的是太烧钱了。

其实,综观所有运动项目,黑人表现出色的几乎都是不需要大笔经济投入的。这真的很说明问题。黑人在体操比赛中表现不凡,如果不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理由相信他们不能在花滑上有同样的成绩。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那种把花滑与篮球做比较的说法不合适。亚裔以非凡的努力打下了花滑的半边天,黑人也是以超人的努力成为篮球明星的。时报的推文和文章对语言的处理不太恰当,我们就不应该犯同样的错误。尤其是现在亚裔与黑人社区关系比较紧张,比较微妙,我们不能不更敏感些。

我相信鲍尔主动把参加奥运会500米速滑的资格让给杰克逊时,首先考虑的是杰克逊更有实力夺冠,而她自己得奖的概率不大。但是,我也相信,鲍尔不可能没有想到过这也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这将是黑人在奥运速滑项目的首金。这真的是一个完美的奥运故事。

黑人是弱势,需要帮助。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应该向弱势倾斜的。2月份是黑人历史月。上世纪60年代的一系列平权主要是黑人争取来的。不说别的,单说亚裔,特别是华裔的移民资格,都是借了平权法案的东风,否则我们的孩子不要说去夺奥运冠军了,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呢。(详见“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说说我们的移民机会怎么来的”。)

作为平权法案的最大受益团体之一的亚裔,我们真的是有责任和义务去提携弱势群体。不是说因为黑人争取来的平权,所以我们回报黑人。而是,只要还有不公平,还有歧视,我们就必须继续抗争,推动社会继续走向进步。

也许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只要有机会就推一把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最起码的,不要用那种分裂也不公平的语言去辩驳。如果有类似鲍尔这样的机会,就也学着去“做正确的事”。不一定是指参加奥运,你我也没有这样的资格。但是平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任何点滴的机会都有潜力成为成人之美的佳话。

[细说美国]系溪边愚人在《加拿大和美国必读》公众号开设的独家专栏,版权?归加美必读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欢迎访问【细说美国】专栏: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action=getalbum&__biz=MzIyMTc1Nzc2OA==&scene=1&album_id=1480630111589761031&count=3#wechat_redirec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ahniu 回复 悄悄话 文章是为黑命贵找借口吗?
o-tree 回复 悄悄话 不仅是钱的问题, 华人愿意为孩子的教育及成功尽心尽力, 才是关键。黑人中有钱人也不少,花滑华人取代白人也不是白人没钱。
yingjia 回复 悄悄话 奥运前看了这个story,真挺感人的。
iask 回复 悄悄话 不同种族的特点叠加造就全面的优势,这本来就是美国的特点。 亚裔力量不足但柔软灵巧,在花滑和需要身体技巧的项目上出色也很正常。

还有,早年关颖珊的成功也功不可没。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阶级问题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以美国黑人在田径领域的优势状态,理论上黑人应该在速滑一类运动具有明显优势才对,这是很容易推理和认识的。
可惜滑冰需要器械,需要专门场地,在美国的模式下都需要自己花钱。
包括这次奥运的美国华人选手,也是大陆第一代移民的后代,而这一批第一代移民赶上了第三次浪潮,轻易进入美国top 10%收入水平,因此子女有资源成为专业运动员。
而之前的华人在美国的移民已经很多代了,也没见过几个专业运动员,如今第二代就出现出色的选手,这与其父辈的经济能力直接相关。
黑人差的是钱。
ahhhh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应该向弱势倾斜的,不代表“弱势”的群体可以破坏规则插队强抢。毕竟,弱势是现有规则下竞争的结果。破坏了规则,就不再有什么弱势强势了。而这,正是左派在干的事情。不要当把蛇带回家的农夫。
Hurstian 回复 悄悄话 花滑不仅仅需要金钱,还需要父母的极大时间精力付出. 在这一点上, 亚裔比别的族群做的好.
TexasIns02 回复 悄悄话
想不开1 回复 悄悄话 非常令人钦佩。真正的公平,不论肤色。
wanyang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赞一个!
三颗松 回复 悄悄话 恭喜!!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多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