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习近平全面集权 引地方诸侯恐慌

(2013-11-15 13:40:12) 下一个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官媒于11月15日公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前各界猜测的关于土地、司法、财税、国企等方面的改革内 容敲定,写入三中《决定》。由于各项改革内容都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财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外媒分析认为,此次改革引发了巨大的权利和财富转移,不但触及 到江系集团的核心利益,两大阵营短兵相接,而且习近平领导的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恶斗也将登场。

 

刚刚过去的三中全会,是习李上台站稳脚跟之后,第一次最高权力部门全面政策规划宣示。对于面对种种危机的中共政权,三中全会相 关问题的决定,成为外界注目的焦点。11月12日闭幕的三中公报显示,三中全会成立了二个新的机构,分别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 会”。15日官媒公布的《决定》涵盖了各方面的60条改革部署。

华府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认为,习近平、李克强通过这二个新的机制,处境将不 同于他们前任胡温阵营,他们从江派手中、从权贵利益集团手中,从地方政府等手中重新将权力收回集中,然后再通过其政策进行从新分配,想成为握有实权的领导 人,此举成为他们与江派和地方势力争斗的焦点。因此,除了“习江斗”的进一步白热化之外,习中央与地方诸侯的恶斗也将很快登场。

观察家:强大的地方诸侯已经成为习近平改革障碍

11月12日,三中全会闭幕当天,日本英文媒体《外交官》网刊刊登该刊副主编凯克(Zachary Keck)的文章称,习近平上台一年多以来的许多施政措施都在试图建立压制地方诸侯的更大权威。而且事实上,地方政府也已经成为习近平领导的党中央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之一。

文章说,在过去的一年来,习近平为了对付地方诸侯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但加强了中央书记处及国务院的权力,同时上任后,通过人事调动对各省市政坛重新洗牌,今年初以来,新委任的22名省长中,有半数是从北京中央空降到地方,防止他们盘踞一方,形成地方势力。

此外,还通过王岐山掌管的中纪委高调反腐,派遣中纪委巡视组到各地监察地方干部。习近平还带头前往河北调研,下令各地政府召开自我批评会议等等。

文章作者还说,习近平和李克强都明白,地方诸侯的割据纷争将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范围和程度。如李克强倡导的城镇化,涉及到的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等都严重冲击着地方诸侯的既得利益,而遭遇强烈反对。

此外,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的大量国企、为追求政绩而过度投资带来的巨额地方债务等等都成为习中央改革的一道道障碍。

作者用“山高皇帝远”来形容习中央与地方诸侯可能在这场厮杀中的艰难。

习近平全面集权 引地方诸侯恐慌

目前,中共执政合法性受到空前质疑,民怨冲天,在种种无法调和的社会危机面前,习阵营为了自救而试图推行各种改革措施,而这一切的前提则是牢牢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据新华社消息,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议上,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是最近20年来,首次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来向中央委员会做相关文件的说明,规格超越以往。

香港亲共媒体大公网认为,由习近平担当说明者,意味着习近平本人将亲自担当统摄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在改革工作中,习近平将具有权威和主导权。

外界聚焦,如果习在集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于一身后,再兼任国安委主任和全面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那就将五大职权集于一身,而且重大决策经由国安会拍板,毋须再经中央政治局举手表决,此举大大削弱了政治局常委会的作用。

外界分析,胡温在位时曾被江派多数常委箝制,以致陷入“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习近平集权是在吸取胡锦涛的教训。

按照惯例,三中全会一般是出台经济政策的会议。而会议后,行政体制上的两大新机构先于经济政策出台,彻底打破了原先的体制,已经引发了中共内部动荡。有基层官员称,这次的三中全会在内部会引发全面的变动,现在大家都在观望,都觉得恐慌。

三中全会后 中纪委对地方“全覆盖”

11月13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第二天,王岐山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议。会议称,三中全会对“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提出新要求,将制定全面落实中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指导意见,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此前,今年5月和10月中纪委派出两轮的中央巡视组,分别对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江西、湖北、内蒙古、贵州、重庆等省市及部委进行派驻巡视。

早就有海外的评论称,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早已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政坛“铁三角”。李克强要保中国经济不崩溃,就必须搞改革。改革就要触动既得利益者,没有习近平的整风和王岐山的反腐,李克强的经济改革就更难进行下去。

中央提农民财产权利,考验地方财政

最新公布的《决定》显示,“农民承包地可抵押、担保,同时农民住房财产权也可先行试点抵押、担保和转让。”换言之,农民最重要的两块不动产——承包地和宅基地都有望进入公开市场交易。此前公报中“给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利”得以明确化。

目 前最大的问题是,集体用地直接上市流转势必破坏地方政府垄断土地市场的格局,直接断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会使得地方政府财路被断。过去多年来,地方 财政来源主要靠卖地,有些地方70-80%是靠卖地,在三中全会之前,大陆各地频现天价地王。著名财经评论人士马光远表示,目前中共地方政府垄断着土地供 应,“地王是地方政府推出来的,不是拍出来的。”

地方不愿失去“搭上最后一班车”的机会,都把眼光瞄向农民手中最后仅存的集体所有制的土地,都认为这是中共倒台前最后“一块肥肉”,能在最后的时刻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

在习李频频要求地方政府“合作”前提下,同时断掉地方的主要财路,地方与中央的激烈对立不可避免。

司法真空致国家失控 中央欲向地方收司法权

目前中国的司法制度已成真空,致使整个社会司法混乱,国家进入失控边缘,这使习李当局被迫要转移司法权,试图避免司法混乱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使其无法执政。

大陆内部有统计说,在民众上访的案例中,70%以上都与政法委的错误有关,正是由于政法委无法无天,促使官民冲突异常激烈。

新纪元杂志早前披露,三中全会的司法改革包括将各地法院剥离出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的管辖,由北京通过最高法直接领导,拨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决定。改革重点,将放在防止地方政府干预司法审判,以及减少民众进京上访。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其中一项改革内容,宣称“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中 国问题专家石藏山分析认为,中央此举是对周永康政法委系统的进一步夺权,等于是把地方的司法权力夺了,这其中有更深层背景,即过去十多年来,江泽民集团导 致整个法制系统失序,而习近平李克强为保中共政权要正常执政,必然要改革,第一个重点就是司法这一块,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三中全会前334名省部级高官被“软禁”北京

据中共党媒报导,11月4日至8日,334名来自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中管企业和金融机构、高校省部级高官被编成17个小组在北京西郊的中共党校内封闭式轮训,重点学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要求“统一思想”、听从“中央权威”。

其实这334名中共省部高官被变相“软禁”在北京郊外党校轮训学习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精神,不准串门、人人表态过关。有来自北京的消息称,该批官员目前仍被滞留在北京,防止三中全会议案公布之后出事。

去年3月底,中共两会后,薄熙来被软禁,北京发生3‧19事件周永康失权,胡锦涛出国外访前,也突击把各地3,000政法委书记调到北京封闭式轮训,防止这些官员串联及合谋。

目前,中共高层严重分裂,地方政府也在不断“算计”中央。习近平上台后即进行整风,多次要求各地要听从“中央权威”。李克强也多次提到“壮士断臂”,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集团比触动灵魂更难等言论,都是为了控制地方要员不要乱动。

中央向地方国企利益集团动刀

国企改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三中全会闭幕后,所有媒体都噤声,中共党媒、官媒仅见只言片语,凸显中共内部的分裂及不确定性加大。涉及到国企改革的消息传闻不断,各方互放消息,先传国企被拆分,又有民资可参与国企持股15%的消息。

11 月15日公布的三中全会《决定》显示,将划转部份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 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证实了此前香港《苹果日报》11月14日报导关于三中全会中央对国企利益集团动刀的传闻。

数据显示,去 年中国500强国企的总营收44.9万亿元,实现盈利2.1万亿元,但去年国企上缴利润仅900亿元,且九成又返还给企业用于各种补贴。10月29日晚 间,中石油和中石化双双发布了2013年三季报。两大石油巨头前三季实现净利合计1469亿元,平均每日利润高达5.38亿元。

大陆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因涉及庞大的利益集团,国企改革难度大。上市国企董事长和高管都是政府委派,并非股东会选出。据悉,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2%的国企由地方政府控制,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要改革谈何容易。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