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毯的味道'
(2014-01-19 16:47:13)
下一个
喝葡萄酒不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其实那也不是美国人民的文化。在欧洲大陆人民的眼里,其它几个大陆根本就是没文化。一群想怎么忽悠就可以怎么忽悠的乡巴佬罢了。有心人可能还记得好几年前,法国海关突然通知说,我们这里几个不法酒商以次充好拿廉价葡萄酒冒充Pinot Noir,往你们美国销了好几年了。按说人家那么国际主义精神主动检举揭发自己,俺们应当感激才是,可就是心里挺憋屈的,老觉得法国佬肚子里在笑话咱:稀里糊涂喝了好几年,不是人家主动说,楞没喝出来!
俺还想哈,再怎么着法国佬跟咱们也算一个村儿里乡里乡亲的是吧。中国,那可是跟法国隔了好几个十里铺,绝对是另一个村儿姓氏都不一样了。这些年他们可没少往那儿销葡萄酒,不定有多少是假的,估摸着也不会对中国人民良心发现检举揭发自己。这种事法国佬估计干得出来。
长城、张裕,这个那个的中国也造了多少年的葡萄酒了,还是都不怎么地。就是包装出奇的讲究起来,大家都只拿了送礼,你送我我送他。还都叫'赤霞珠' ,可就是喝不出Cabernet Sauvignon的味儿来。记得唯灵先生说台湾少有上档次的餐馆,因为没几个能扯出个长长的酒单来,大陆更别提了。他还笑话每年秋天隆重到港的Beaujolais nouveau,给它个音译叫'薄酒来',说那是法国佬欺负香港人傻,忽悠人的玩意儿。我读到唯灵先生文章时,薄酒来(不是薄熙来)也忽悠到了美国。吃饭时叫了一瓶,正让我赶上那个特别差的年份。
有时候想,俺们美国人对酒品味差点事,兴许要怪清教徒们。喝酒这档子事需要从小培养,等到二十一了才让开始喝,味蕾都已经老了,是不是?美国人形容酒,常常使些大而无当的词,什么'exceptionally self-assured', 'marvelous finish', 'classically structured', 不剌不剌。说什么哪?没人能知道。到人家法国佬的味蕾上,就能出些让俺们意想不到的彩儿。比如说这回兄弟们开酿的Carménère,形容到最后是这样的:•••回味到微微的黑巧克力香气(没体会出来)、烟草的芬芳(这个大家认可)、皮革(说什么哪?到底是皮鞋味儿、还是皮夹克?)。
这还不是最閤的。据说在Burgundy有这么个真实的段子,是酒庄主人和品酒师的一段对话。
品酒师(品味品味):啊•••,一种特别的goût de tapis。
酒庄主(怒气冲冲):说什么?你怎么敢说我的酒是湿地毯的味!
品酒师(赶快找补):可是•••我的朋友,那可是特别年代久远、特别不同一般的一块地毯呢。
看见有人聊葡萄酒,咱也凑凑热闹。酒是喝了不少,年头都不够久远。还没喝到有湿地毯味儿的。
还有一个特凶悍的形容,叫做'freshly washed dog'味道。养过狗的都知道,刚洗过澡的狗,狗香波味儿、狗的原味儿、狗痛恨洗澡气忿忿的味儿、加上它洗完后奋不顾身冲出去在草地上打滚儿的青草味儿,让人忍不住想使劲闻。这种味儿,一本正经地说就是'complex'。
你是说中国人自己骗自己?不会的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