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的故事(八) 相识之前的了解

(2012-04-02 13:24:29) 下一个

第八章       相识之前的了解

我和小南在我们二十岁时相识,二十岁之前她的经历,这些年来她断断续续,点点滴滴地讲过一些,但是很不系统,更连不成一条线。她对写点相关的东西不感兴趣,我只好把我知道的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写出来,作为这一段人生经历的补白,当然就更不系统,更不能连成线,甚至还可能有所偏离,但大体可能还是准确的。

             小南家世与童年记忆

小南原籍山西定襄县,19381220日出生于上海,按现在说法,应该是上海人。她的祖父,是黄埔军校早期的教官。外祖父邵飘萍浙江东阳人,京报社长,著名的报人,早期的马列主义者,共产党员,被毛主席称为老师,因主持正义被张作霖杀害,后被追认为烈士。

她父亲郭根毕业于山东大学英语系,与她母亲邵乃贤同学,并恋爱,但遭母亲家庭反对,最后两人私奔出走而结婚。

她父亲文笔很好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大公报、益世报、文汇报做记者。抗战后国共和谈时,他任文汇报驻京特派记者,写了大量报道后汇编成“北平三年”出版,因倾向于共产党被国民党通缉。经地下党帮助,离开北京去了解放区。北京解放时返京,在人民日报任职,而他并不是共产党员。在人民日报工作不久,他因愿意有更多的自由清闲,应山东大学校长邀请,到山大任教。56年,文汇报复刊,老文汇报人回归,他去上海任文汇报副总编。57年反右,文汇报成为重点,他却躲过一劫,没有被戴帽。他依然留恋当教授的自由清闲生活,57年来到山西大学任教,再未离开。他性格爽直甚至有些天真,我都怀疑他怎么能做一个著名记者,但他有信仰,坚持真理。他靠近党,但没有野心,所以政治上没有出错;他喜欢自由清闲的生活,不受约束,所以虽有很好的履历但并不被人重用;他愿意自己更多的享受生活,所以又显得非常自私吝啬。这是我和他接触后的感觉。

小南出生于上海,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当记者,她和弟弟随母亲和祖父一起生活。由于祖父地位显赫,生活条件优越,她的童年一开始有过一段好时光。但好景不长,上海失陷,她五岁时失母,她和弟弟于是托由舅舅家抚养。失去母亲,再加战乱的艰难,使她和弟弟从此饱受疾苦。

解放后,她随父亲去北京生活,父亲娶了后母。然而后母虐待,而且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生活的艰难再加精神的刺激,使她更加痛苦,她甚至想离家出走。后来父亲离婚,到上海时,又娶了一个后母,年龄比小南只稍大一些。在上海她和父母一起住的时间很短,但家庭依然不和。不久她离开上海来到太原,从此离开了家。

这样的童年、少年的难苦经历,这样失去母亲后家庭的冷漠和不和,使她的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影响了她的一生。她不仅身体从小瘦弱多病,发育受到了影响,而且她的性格和精神的健康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她性格柔弱,对外界敏感,生怕出错,怕受指责,常常为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辩解,力求为自己解脱。她为人处事小心翼翼,生怕触犯别人。她有不安全感,常常防备别人对她的伤害。

另一方面,她从小失去母爱,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因此更愿意得到别人的爱;她对别人给她的同情和帮助会异常珍惜,常记于心加倍偿还,因此她对我和我的家庭所给她的爱和温暖,无比感激,把我的家庭亲属当作她自己的至亲,无私奉献,亲热相处始终如一。

她从小过惯了难苦的生活,对物质要求不高,生活节俭能吃苦,因此在困难的环境下她无私的照顾别人,宁可自己受苦。她舍不得花钱更不给自己买东西,但她愿意给亲人大手出钱资助,即使不是亲人她也这样。她绝不占别人便宜,如果得而未报,她会心神不安,常记于心,伺机回报,绝不负人,滴水之恩而涌泉相报。

她是一个女孩子,可是从小却无人帮助她装束打扮,所以她穿着随便,即使经济条件转好也很少给自己买点像样的衣服,从不涂脂抹粉,修饰自己,更远离时尚,守旧保守。她天生丽质,但往往不加修饰。她曾被同学戏称为邋遢公主,因为她的长相和穿着是个两极分化的形象。

在她前廿年的人生中,她的家庭给她的更多是痛苦和伤害,但她同时也有过欢乐和幸福,而这主要的是她在学校里,在同学中得到的。

             小学

她小学是在北京上的,最使她高兴的事有几件。一件是她被选中参加了中央广播电台的第一批少儿合唱团,经常上电台演唱,并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但我后来发现她除了爱好音乐,有些乐理知识,唱歌其实并不出色,不知当年为何能百里挑一的选中她,也许她童音好,后来变声期后才不行了。

另一件事是她参加了开国大典,而且离主席台很近,很高兴地与大家欢乐共度。但她并未过多关注主席台上的大人物,也许是天安门太高,自己人小而且眼力近视,居然对毛主席印象不深。还有一件事她也常常说起,就是她还当过学校小卖部的主管,除她之外还有一位老师,两人共管,主要是经营一些学习用品之类。她说老师很信任她,她还管理的井井有条。我听了总是怀疑,她一个粗枝大叶不善算计的人怎么能被选中经手财务,恐怕当时连钱也数不清楚,一定会亏本。但也又想,她人缘好,也认真、负责、诚实,老师信得过,小本经营也无所谓吧。

             中学

52年她随父去了青岛,上了青岛二中(初中)。二中是山东省重点中学,有很长的建校历史。

二中建在海边,从教室就能观赏大海的波涛,听到浪击海岸的响声。学校黄色的西式校舍,在蓝海绿树衬托下,显得非常悠静漂亮。我和小南退休后曾一起到青岛陪她做怀旧之旅。那时二中为扩大规模已另选校址,这里原来的二中改名为育才中学,但校貌依旧。我俩说清来历,门卫看是老校友,同意我们进校参观并拍照。她领我四处走动,追寻当年的情景。

她多次说在青岛二中的学生生活是她一生最快乐自在的时光,这里留下了她最美好的记忆,有她直至现在依然经常来往的同学和好朋友。她多次提到过在二中记忆深刻的一些事。一件事是在二中上初中时演戏的经历。当年山东大学艺术系要拍一个童话剧,需要找一个扮演公主的演员,他们就到二中来在学生中选,选来选去竟然把小南选中,然后教她唱歌跳舞,进行培训。这个剧后来公演,获山东省文艺演出二等奖,非常成功。她说她穿着华丽的衣服,化了妆,非常漂亮。这样演出后,她成了全校同学的偶像,尤其是男同学。他们看完剧总是找这个演公主的女生,当他们看到台上漂亮的公主,在台下衣着打扮如此普通,判若两人,其好奇可知。这样她就成了全校引人注目的人物,多年后同学聚会依然津津乐道。好些男同学并因此喜欢上她,几个还在聚会时直接告诉了她。我曾经多次调侃她说,有何凭证证明你演过公主,她也遗憾居然没留下一张剧照,无影可追。但我总还是看不出她有什么演戏才能,我说你为什么后来不再向这方面发展,她说父亲不希望家里出一个戏子,原来她父亲歧视演戏的艺人。

另一件在二中的事,是她担任校运动会的广播主持,好像权利很大。初试麦克风,总是触电,鼻头不舒服。她说她容易带电,但乐于在同学们面前显现自己,按现代语言,就是喜欢作秀,而且拥有众多粉丝。她为此骄傲,并多次向我说过这种感觉。

总之二中几年中学生活培养了她的爱好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并逐步走出家庭带给她的心理阴影,恢复了朝气,充满了青春少女的情怀。她常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一段生活。

到青岛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大海情结。大海是美丽的,青岛的海更有特色。几乎人人都喜欢海,但小南喜欢大海,已经到了痴迷的境界。她旅游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有海的地方,哪怕只是茫茫一片,她也会流连忘返地看不够。我常说哪里的海都一个样,她总反对。后来,由于女儿在夏威夷大学上学,她两次去夏威夷,其中一次我和她同去。每天下午,我们在夏威夷的海边沙滩上晒太阳,游泳,看着大海的涌动,看着椰子树的树影,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直至快日落时才返回。日日如此,日日新鲜,意味无穷,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大海的魅力,体会到妻子爱海的心情。我俩在夏威夷度过的一个半月的海边生活,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回味,最快乐幸福的时光,从此爱海成为我俩共同的心结。当然小南最爱的海还是在青岛,因为除了海,那里有她少女时的美好记忆,以及她的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她没有留下较丰富的影像来提供回忆,我只看过寥寥几张在海边游泳的小照片,她穿着泳装,按现代语言,还有点性感。

小南中学时代在青岛二中最长,从初一上到高一。她学习成绩很好,初中毕业时二中二十三个班,只招六个高中班,她以十名左右的成绩考上高中,当上副班长。57年她随父亲到上海,上复兴中学。她不会骑自行车,听不懂上海话,这些成为她上学的主要障碍。幸亏班长热情帮助她,教她学自行车,使她能骑自行车自己上学。她也学得很快,而且胆大,在繁忙的马路上快速穿行。车技不行,而且眼睛近视,却也没有发生问题,可说万幸。上课听不懂上海话,下课班长帮助补习,功课也能跟得上而且学习成绩不错。补课之余他们当然也一起玩,关系也就逐渐密切。她在班里也很活跃,很受同学们喜爱,被选为文体委员,班干部,然而在上海只待了一年,她就随父来到太原上了五中。

来太原后,班长和她继续保持着联系,但已时过境迁。当她遇到了一个可以寄托终生的人时,她现实地决定不能再保持联系,以免误导别人,耽误别人的前程。我认为这应该是小南的初恋,结局虽不算完美,但对双方都没有伤害,应当说双方都是有素养的人,这是个理性的选择。

可以说,小南虽然出身名门,但却有个不幸的童年;虽然饱受痛苦,但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性;虽然从小失去母爱,但也得到更多人的关怀;虽然受到精神的创伤,但也充满乐观和朝气。上天没有亏待她,她在度过不幸的童年,彷徨的少年后,到达成年时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有爱她疼她的丈夫和三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成为她的骄傲,也是对她从小缺少爱的补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byebyesf 回复 悄悄话 握爪。当年到外地读大学的大多数没回去。

二十多年没回太原, 估计街道都不认识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