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的故事(十一)高老太的改革

(2012-04-24 11:44:18) 下一个

第十一章       高老太的改革                                                                   

文革中,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低人一等,很难入党,更难得到重用。

1975年,厂里来了一个新书记,她文革前是省妇联主任,是一个有文化的老干部,当时已年过半百, 瘦小精干, 姓高, 大家都叫她高老太。那时的厂长是个工程师, 大家都叫他满工,我和他是最早参与山毛建厂的人, 所以很熟悉。那时满工有病,常常看见他用手压着肚子右侧,开会不坐,经常蹲着,很少说话,也不太管事,工厂基本由高老太主事,但他俩相处和谐,工作井井有条,估计一切安排他们都予先商量,只是由书记出面处理,满工身在幕后,他俩好像演双簧,只不过看到的更多是高老太的身影。

75年文革虽然进入尾声,但还没结束, 高老太来厂后,却为恢复工厂秩序,采取了一些大胆的措施,很多是与文革理念针锋相对的,后来这叫做“拨乱反正”,比如她主张工厂的任务就是生产,生产不能受干扰,与后来邓小平的经济为中心的思想相符;她大胆的提拔专业人员到重要岗位,以加强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她重视和大胆启用知识分子,反对臭老九的提法,不怕只专不红的议论,甚至在厂里推行技术职称制,而当时国家对此还没有任何说法。

有一天,她找我谈话,说办工厂离不开技术,要有好的工程师,厂里决定授予我工程师职称,问我有什么意见。当个工程师,这一直是我的理想,而且我的技术水平当时已在工厂拔尖,是工厂的技术负责人,自认具备了做工程师的能力和水平,我也支持她对工厂管理的理念和措施,赞成她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任用,而且我们多次交谈改进技术管理的意见,彼此已很了解,但我心里也有担心,因为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知识分子还有臭老九的帽子,人们观念还没有转变,国家也没有明文规定,所以觉得这件事情难办,更不想成众矢之的,招来麻烦。我问她同时决定授予工程师的还有几人,她说这是第一批,总共三人。当我知道并非孤单一人时,也就同意了,但是当她征求另外两个人意见时,其中一人反对,一人弃权,形成一个赞成一个反对一个弃权的局面,其中那个反对的人还说这是错误路线,必须纠正。他不仅本人反对,还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于是高老太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这件事就这样半路夭折。几年之后当大家又为工程师职称争来争去时,想起当时的情景,我不能不佩服她的胆略和水平,也感叹人心的变幻莫测,以及对文革拨乱反正的艰难。

 几年之后我们三个她第一批想提拔的工程师,都被评为工程师而后到高工,而我成了工厂的总工程师,最后完成了她的心愿。“工厂没有工程师还成什么工厂”,她的话依然铭记于心。

那时知识分子很难入党,我的出身又不好,所以对入党之事不做它想。然而高老太很关心知识分子入党,在“四化干部”的口号还没有提出之前,她就已开始实行了。她重点看文革的表现,对那些在文革中曾动手动脚打骂整人的人嫉恶如仇,决不宽恕,几个在校时有恶行的大学生被她冷处理,绝不重用。除此之外,她对其他条件并不重视,也不看重出身和家庭。

她希望我入党,有意培养我。我虽然自己各方面条件不错,文革中也没有问题,只是在文革时没有参加两派,所以和两派都没有战斗友谊。另外由于在科室工作,厂行政各科室党员以所谓的保皇派为主,家庭成分高,思想保守,而我文革初期又被他们整过,已划入另类,在他们看来黑五类加臭老九怎能入党,因此多次讨论总通不过。她发现原因后决心改变办法,非解决不可。她知道我在工人中威信高,能和工人打成一片,能说能干,能吃苦,人缘好,她于是决定把我调到车间当副主任。她明确告诉,这就是下放入党,而且副职矛盾少,关系好处,让我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入党,然后再回科室。我于是到车间任职。由于我曾经在这个车间和工人一起安装机器,还给工人们上技术课,亲自动手和工人一起工作,原来基础就好,而且车间党员少,工人也朴实,不像科室党员那样挑剔和排斥知识分子,他们更看重你能不能和工人打成一片,有没有架子,能不能真抓实干。当副职也没有什么大责任,不管人事管生产,而管生产是自己的长项。没过多久, 在两个工人老师傅党员的介绍下,车间党支部就讨论通过了我入党的申请。当申请进一步上交给厂党委时,高老太已经能掌握局面,76年末我被顺利批准入党。这种办法虽然有些迂回曲折,但在当时那种历史条件下,是个不得已的办法,否则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不好突破。这样我在四人帮刚刚倒台时入了党,其后很快就又调回技术科,但处境已大为改变,在干部’’四化’’标准上增加了关键性的一项。77年她调离山毛后,78年我任总工,79年任副厂长,83年任市纺织公司总经理,五年内连续升职。这当然与当时大力选拔’’四化’’干部的大潮流相关,但五年前高老太的这一举措,确为我后来的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我既感激也敬佩她。

77年高老太调回省妇联又当起主任,满工也调到纺织厅工作。从75年到77年,高老太在山毛工作了两年多,这正好是文革结束前后由乱到治的转折时期,这时既有极左路线的影响,又是改革开放的前奏。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她只能小步地探索,谨慎地改革。两年多时间里,她坚持真理,尽力纠正文革的错误,而又能采取灵活可行的策略加以实施,从而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下做了不少前展性工作。她是个有魄力有见识有经验的老干部。而后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也证明了她的远见卓识。由于她在山毛的时间很短,我对她的了解并不多,只听说她年青时曾经参加过‘129’学生运动,很早就参加革命,是个文化水平高的老干部。

她调离后,每当过春节时,我都要和满工和其他同事去给她拜年。如果有一年没去,也要打电话问候,还要说明原因。2012年春节,我们几个人都在太原,于是又约定看望她。她非常高兴。虽然已年过90但很健康,依然谈笑风生。转眼间,去山毛时年过半百的高老太,现在已经成了年近百岁的高令老太太。

岁月无情人有情。祝福她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百惠千我 回复 悄悄话 真想见见这位神奇的高老太!不管什么年代,都有站得高,看得远,走得正的人,一代又一代。。。 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骨!
byebyesf 回复 悄悄话 山针,山毛,熟悉的名字, 可惜后来都垮了。继续关注。
秦伯 回复 悄悄话 75年就开始跨出了一步是不容易。非得有些魄力和智力才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