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药不要去乱试

(2012-04-26 06:37:48) 下一个
        中药多数是植物,且野生植物涵盖不少。又加上国内一些不良中医的鼓吹“中药没有副作用”或是“中药副作用很小”,让很多人以为中药试着吃点没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且也是危害极大的。

          中医讲的是阴阳,讲的是调和,自然在中医的思想里,任何一种东西都不能过犹不及,任何一种东西都有正反两面。故而任何一种中药都有着两面性,一面“有作用”、一面“有副作用”。

       中药方剂基本上都是以复方的形式存在。而且中药方剂中,同样味数的中药,不同剂量比例搭配,所起的药效作用都不同。用目前最先进的生物技术都无法彻底分析一个三四味药组成的中医复方,更不用说现在的中医动则十几味、二三十味的大复方了。

         经方大师郝万山讲过一件事。美籍中科院院士、世界知名化学家黎念之先生,曾有个设想,用世界最先进的化学提取技术,同中医药相结合,制作成新型、适用、方便的药物。同郝万山谈了整整一夜,明白了。一味中药都是多种成份的复杂组合,更不用说复方。并且从黄连素和青蒿素的提取应用来看,从植物中提纯的药物,一年或几年后必然会产生抗药菌,从而使药物失效。而原始药物依然可以对应这新派生出来的抗药菌。从而给我们一个启示,大自然的奥秘并非我们目前科技能打开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大自然面前依然是那么的弱小和无力。同样给我们一个启示,中药的复方成份,对人体的副作用,凭目前的科技条件是无法确定的。换句话说,我开付中药,你喝下去就毙命了,你让法医检测都检测不出哪有毒。

        前几年,一些刚出校门的中医学子,以及一些多年徘徊在中医学大门口的“中医”们,在“扶阳理论”的鼓舞下,热血沸腾。喊出一个口号,做医生必须得先尝过自己开的方子。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西医思维,故而此类人很快地在中医界中销声匿迹或是声名狼藉,因为他们完全不明白中药不是一种公式化、标准化的、可精确化的有用成份组合的药物。

        中药只是各种药物的五味搭配,让身体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起到协助人体自我排异功能的作用。或让人发汗、或让人多尿、或让人通大便、或让人止泻、或让人呕吐、或增强肠胃蠕动功能。中药复方的发明,就是在中式烹调基础之上的。各药之间的比例和搭配,就如同厨师手中的主菜、佐料、调料间的搭配。每个人的病有不同,自然各药的配比就不同,不是一个方子包治万病、包治万人。一个方子能治好一个人,不代表能治好你。同样的病,或大致都差不多的症状,也不见得就是同一份药。

       中药的使用,无论是成方还是成药,都必须要经过四诊合参。并非看到说明书上写了治“失眠”,于是凡有“失眠”的都可吃。有时吃错了中药,救都不来急,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玄米 回复 悄悄话 可是,吃一些传统的中成药,也是家庭医学的一个环节啊。
比如吃藿香正气水,一般都是没错的。
就是一些需要改善身体状况的药,不能乱吃。我看你写道。喝四逆汤那么管用,试几剂万一对了,不也很合适。很多中医也在不停的调整方子。很欣赏你说的不是是药到病除,而是对症病消。是身体让病走了,而不是药。中医的魅力就在于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