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2014 (133)
2015 (134)
2016 (213)
2017 (172)
2018 (214)
2019 (232)
2020 (191)
2021 (129)
2024 (2)
今天中国科学界发生强力地震,其重大影响已经远远波及科学以外的领域,甚至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并对中国科学发展将有长足和深入的影响。
快满85岁(1930年12月30日出生)的中国女中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她也是有史以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
屠呦呦生于浙江宁波市,以毕生精力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精华基础上,结合西方科学技术,纯化中药的活性成分予以研究,特别是疟疾病治疗的研究。上个世纪70年代,研制开发新药而发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百万人的生命,特别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2011 年,屠呦呦获得了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同年她也获得了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获得奖金人民币100万元。
我们还知道,中国人中国科学家还有一二项最有资格获诺贝尔奖的成果是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由于中国文革的因素,不鼓励个人奋斗,当时的成果是多个单位,大型团队的功绩。文革以后,尽管可以个人功绩,但是窝里斗的劣行,让国人不能也不愿选出一个统领全军的人物。这如果有了一个领头羊,另一个单位的人就不服。样王应睐的因发明(合成)胰岛素的诺贝尔奖于是就没有了可能。
同理,青蒿素就是6个单位上百名人员共同研究的集体成果。最后的得奖证书没有印上个人的名字。其实诺贝尔奖的宗旨很明显,不是奖励最后提高技术的人,也不是如何发表一大堆论文的人,是奖给那个在大家还在吃公鸡粪便时他/她就知道了问题实质的那个原创发明者。屠呦呦就是当之无愧的那个发明者。
1969年还是文革的轰轰烈烈火红的年代,革命人民正在热衷于写大字报,开批判会。开始用青蒿的水提物,抗疟效果不显。屠呦呦去问老中医,还被讥讽:不会读原文吗?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此西医出生的屠呦呦苦读中医经典《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悟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是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她推测,高温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改用乙醚为溶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水煎剂无效、95%乙醇提取物效价仅30%—40%。于是继续攻关,1971年屠呦呦贡献出关键的乙醚提取青蒿方法,提取物抗疟作用达95%—100%,立即导致对青蒿的高效性高度重视。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因此青蒿素得国际大奖本身就表明中国人在与时俱进。在有较大争议的基础上把个人的功劳写下来,予以表彰,以鼓励后代人才的茁壮成长。是的,没有文革的大跃进科研也许青蒿素还不一定研治成功。但是没有文革以后的改革开放及国际科学家的帮助,青蒿素的成果仍然得不到国际社会承认及国际大奖。所以青蒿素的诺贝尔医学奖,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才可能,如果有人想把中国重新引向毛泽东时代,文革岁月,那就是革命再度夭折,同学们千万不能答应哟!
但是中国科学环境仍然有待提高,像屠呦呦这样的真正有原创的科研人员并没有得到承认和重视。国人的陋习臭名昭著,学术界对她是否是青蒿素主要发现人充满争议。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两院院士至今无源。屠呦呦先后几次被提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都没有被选上,一直是“三无教授”。国人选院士的方法和条例是否恰当?应该深入检讨,认真改革。
对于人世间的争斗,屠呦呦似乎早已厌倦,也已沉默相对。作为科学家的屠呦呦,愿意用《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这本260页厚的学术著作来与世界对话。
她的名字其实并不“沉默”,呦呦,是鹿鸣的声音,典出《诗经》。打开《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第一页就是那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因此,父亲有天赋,让女儿志大雄心,与中药为伍,果然不敷期望,刻苦钻研,获奖也是众望所归。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没有相对开放的科学环境和强大的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中国人的本土科学家还可能是黄粱美梦而已。
中国科学第二个重要启迪是不必去赶世界快车,我们的力量还不雄厚,难以引领世界科技的风骚。一窝蜂的与国际热点接轨只能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仍然不能向炸药等国际奖项大举进攻。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长处,在一些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或者是人类文明有用的方面用工夫,就会功到自然成。随着中国的国际地震力逐步升高,诺贝尔奖的出现就不再是稀稀拉拉,而有可能是瓜熟蒂落,成群结队的了。
多谢您们访问; 谢谢!中国今后炸药会捞回好多的,主要是国际震撼力扩大,当然科研也比已往在不断进步。尽管还有一定的艰苦路程!
写的不孬。 不过, 最后这句过于乐观啦, 不过, 可以乐见中国的科技和欧美在一定领域有比肩的实力啦, 整体上还有二十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