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墨

我自2009年二线以来,今年是第三次来美国,将我2010年来美国时写的文章发在文学城,抛砖引玉,供大家闲时解闷。
正文

绍兴与《兰亭序》

(2012-02-21 09:07:37) 下一个

绍兴与《兰亭序》

五月的江南,山清水秀,鲜花盛开,满眼碧绿,细雨中,微风拂面,树枝摇曳,竹叶荡漾,景色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在从溪口前往绍兴的路上,导游介绍着将去的景点,当说到要去绍兴县的兰亭时,我脑海的第一反映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绍兴是一座拥有 2500 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经 2500 年,城址未变,格局依旧,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绍兴的名字据说是在公元 1130 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当时的越州为绍兴府而得名。绍兴钟灵毓秀,被毛泽东誉为“名士之乡”。

王羲之是这 “名士之乡” 的骄傲,他的《兰亭序》无论是在书法界,还是在收藏领域那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但对《兰亭序》的来历,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一般人就知知甚少了,我对此就不甚了解,正好借此机会好好学习学习。

《兰亭序》是王羲之物我两忘的神来之笔, 被视为书法中的极品,有 “ 天下第一行书 ” 之称,对此美誉,王羲之当之无愧。在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阴历三月三日, 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 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绍兴兰亭 “ 修禊 ” , “ 修禊 ” 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大概有点像我们今天春游踏青或过“端午节”喝雄黄酒消灾求福相似的意思,他们把水引到亭边的环形水渠里, 42 个人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 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就要罚酒三觥,这就是被后人称为曲水流觞的事情。这天 42 人中,有人做诗两首,有人做诗一首,还有的人干脆一首也没有做。 “ 修禊 ” 后 有人提议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于是便有了《兰亭集》。王羲之乘着酒性为这个诗集做序, 辞翰兼美的《兰亭序》于是问世了,其实当时 《 兰亭序 》并没有名称,是后人加上的,《兰亭序》还有《兰亭宴集序》、《 兰亭集序 》、《 临河序 》、《禊序》、《 禊贴 》等名称,但都不如《兰亭序》叫得响。

《兰亭序》 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生死无常的感慨,它共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不仅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 20 个 “ 之 ” 字,各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 “ 廿八行,三百字, ‘ 之 ’ 字最多无一拟。 ” 。 后人评道 “ 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 。据说王羲之酒醒后也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所以《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可惜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 “ 骗 ” 入朝廷,并随之殉葬。因此,见过《兰亭序》真迹的人并不多。
在兰亭一座御碑亭旁,新安放了 18 个石台,每个石台边放有一桶水,石台上放着一枝毛笔,石台的正前方挂着一块石牌上书写着一个“太”字。这里据说是“青少年教育基地”,让大家都可以练练字。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过去,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有大字课,从描红模子开始,到写田字格,这是一门必修课。现在,“奥林匹克数学”成了中小学生的热门课,恐怕许多的孩子都不会描红模子,更不会去写田字格了。时代发展了,电脑成了写作工具。钢笔字很多人都不会写了,就更别说毛笔字了,真正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离开电脑有那么一些人可能就不会写东西了。看到这个教育基地,我真是为它高兴,眼下提倡素质教育,让中小学生利用课内和课余时间练练毛笔字何乐而不为?既可弘扬民族文化,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

关于练字还有一个典故:王羲之的夫人、王献之的母亲曾在评价王献之的字时说过: “ 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 这个字有人说是“太”字,也有人说是繁体的“鹅”字。从兰亭这个教育基地的模版看,应该是“太”字了,不然它不会将“太”字作为模版。 中国有句古语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王羲之就具有这种品质,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 王献之也是因为听从了父亲王羲之的教诲,练字用尽 18 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 “ 二王 ” 。

绍兴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古城,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