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墨

我自2009年二线以来,今年是第三次来美国,将我2010年来美国时写的文章发在文学城,抛砖引玉,供大家闲时解闷。
正文

北京人在费城(六)

(2012-02-19 09:33:29) 下一个
                北京人在费城(六)


                 中美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一个词汇,那到底什么文化呢?文化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也有人说,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 、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这样一来,文化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总之,文化与政治、经济息息相关,它与古代、现代相关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都不能脱离的现象。 

今年6月办理了赴美签证,前往美国的费城看望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博士生的儿子。在美国本科毕业后可以选择考硕士,也可以考博士,当然这个博士生要上五年,相当于我们的硕博连读。 

在美国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对西方的文化有了一个肤浅的认识。在这里我想将日常生活中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举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家庭观念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细胞。家庭观念是中国人恒古不变的话题,有人说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我们中国是最重视家庭观念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是最强烈。我们几千年来奉行的是孔孟之道。对于家庭观念来说,信奉的则是周礼的那一套思想,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资排辈,等级森严,亲情是第一位的。而在西方国家,则没有这种家庭中的论资排辈和等级制度;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他们多像朋友似的相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设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而且从古至近讲究的是大家庭,也就说我们经常标榜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这个“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还不是仅仅表明我们家已经“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了,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一起,那才是最美满的;一个家庭如果是“四世同堂”,那就成了炫耀的资本。大家都有一个愿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地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帮助;过去在农村分家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还有个禁锢人的说法叫“父母在,不远游”,只要父母活着,儿女就要守在他们身边;近些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年轻人一个个、一群群地走出家门,“打工潮”风起云涌,“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逐渐被打破;但考大学时,特别是大城市的,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还是希望报考自己城市的学校,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太远,理由则是这样便于照顾。一到了春节那些在外地上学的学子和打工一族还都忘不了回家过节的习俗,于是便出现了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的局面。 

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调的是自己个人的小家庭,他们的家庭观念一般也是局限在小家庭上。美国人不搞什么“三世同堂”,就更别说“四世同堂”了,即使家庭成员构成了三世、四世,这些成员也不会住在一起。儿女十八岁前同父母一起生活,超过了十八岁就算成年人了,你就要学会独立生活,在政治上你有了公民权,经济上也要独立自主;上大学要出去打工挣钱交学费,当然,美国的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对美国本土的学生是非常优惠的,留学生一年的学费要三万多美金,本土学生只需要他的零头,交几千美金就可以上学。所以,美国的大学生不管家里是否有钱一般都去打工,就算是去饭馆端盘子洗碗,一个晚上挣四、五十美金也不成问题,这点钱已经足够他交学费和零花了。 

美国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观念,在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中国人往往选择事业,而美国人选择的则是家庭。在美国,为了家庭,可以放弃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为了家庭甚至可以放弃参加州长的竞选,这一点我们可能不好理解。西方人有了成就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第一句话往往是:感谢家庭的支持!他们特别看重家庭给自己的支持和帮助。孩子或者晚辈的毕业典礼,亲属都要参加,以示祝贺。这一天无论多远,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就如同我们的亲友相聚,很少有人缺席,共同分享毕业生的喜悦;学校则为学生的所有亲人提供免费午餐。 

中国的家庭观念中最讲究的是“孝道”,在一个家庭中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人最受尊重,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逢年过节,阖家团聚也是以老年人为核心,讲究的是“百行孝为先”。西方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导致的是个人主义的兴起,家庭、家族纽带关系功能相对松弛。既然要以个人、以自己为中心,当然就不可能以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例如父母,为中心,也就不会产生强有力的孝敬观念。      

美国人说得好,中国人是为他人生活,而美国人是为自己活着。中国人挣钱后讲究存钱,为了家里的老人、孩子,瞻前顾后,自己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可为家里人花多少钱都不心疼,就是在美国的中国人仍然没有改变这个观念,当然,勤俭持家也就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美国人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至于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则不是自己关心的问题。父母有自己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而孩子18岁就独立生活了,所以他们挣的钱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花在自己身上。当然,不存钱也有弊端,像前两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一失业,不存钱的美国人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捉襟见肘,要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 

我们提倡“尊老爱幼”;西方人遵循尊重女性、“女士优先”。在美国的公交车、地铁里,一个小伙子把座位让给了年纪比你小的女士,而没有让给你;或进商店门有小伙子为年纪比你小的女士开门而没有给你开门,这都不奇怪,不是小伙子“好色”而是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女士优先”的教育。 

我们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管教是自家的事,打骂别人管不着,于是就有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美国人可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小孩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也享有应有的公民权力,任何人都不得打骂、欺辱他。在美国如果你打孩子,一是孩子可以向警察告发你;二是邻居也可以向警察告发你,那样你很可能就会被告上法庭,美国干什么都讲究个依法办事,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对不起,你只能接受法律的制裁。法庭可以根据“保护儿童”的法律判决,取消你的抚养权。这是依法办事,你将无言以对,只能乖乖地交出孩子。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观念等诸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人对家庭观念认识上的差异;同时,观念的差异又进一步造成生活中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行为举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大洋彼岸洋插队 回复 悄悄话 西方倡导“以个人为中心”,名在前,而祖宗赋予的姓却在后;写信封,自己的地址写前面,邮寄的地方在后面;说地址,按房号、大楼号、街道、城市、国家,按从小到大叙述......等等等等,与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恰恰相反!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鲁冰花的评论:
费城对于美国来说也算是个历史名城,毕竟成为过首都,独力钟、造币厂等都值得一看。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儿子硕博连读,相当有出息呀,老兄教子有方。去年在费城玩了几天,回来很忙什么也没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