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墨

我自2009年二线以来,今年是第三次来美国,将我2010年来美国时写的文章发在文学城,抛砖引玉,供大家闲时解闷。
正文

北京人在费城

(2012-02-16 11:58:55) 下一个

北京人在费城

   注:此文是2010年写的,今年我已60岁,整整一个花甲。

   我今年58岁,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祖上随清军入关,到我整整十代人了。六月在美国大使馆办了探亲签证,到费城去看望以优异成绩取得本科毕业后,又考取硕博连读的儿子。我这个北京人有幸到美国的费城溜达了一趟,长了长见识。

一、   美国的摇篮——费城

费城在美国的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也是外国游客参观美国必去的城市。它位于美国的东海岸,是宾夕法尼亚州首府所在地,在纽约的西南方向,和北京处在同一纬度上;最主要的它是美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十八世纪中叶,在这里起草并签署了美国著名的《独立宣言》;后来,美国宪法草案也是在这里起草和签署的;贝茜罗斯在这里设计并升起了美国国旗;并且它还承载了十年美国首都的重任。

在美国选首都是件挺不容易的事,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每个州的政府都有自己的法律,都有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首都无论定在哪个州,联邦政府的一些事还要服从所在州政府的法律,十分不便,首都的老百姓有时更是无所适从,于是华盛顿决定开辟一块不属于任何州的土地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永久所在地,最后在华盛顿的老家找到一片100多平方英里的农田被选定作为首都,为了纪念华盛顿所做的贡献,将这里称为“华盛顿特区”。1800年美国的首都从费城迁到华盛顿特区。费城因此结束了它作为首都的历史。

费城有两所独具特色的建筑物——独立宫和国家宪法中心

建于1732年的独立宫,对于美国革命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776年在这里发布了以人人生而平等为主题的美国著名的《独立宣言》;它也是大陆会议和宪法大会的召开处;合众国宪法在这里起草,也可以说在独立宫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它还曾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指挥中心。

和中国比起来,美国的历史实在是太短了,只有区区二百多年的建国史。美国同中国一样也是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要想取得国家的独立确实不容易,1774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统治者残酷、霸道的统治极其不满,要求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当时13个殖民地的51名代表聚集在独立宫,先后两次召开大陆会议,讨论如何应付这种困难局面,革命的风雨在酝酿中,代表各自利益的农奴主在会议上的争吵也十分激烈的,可以说经过求同存异,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177674,以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弗逊、本杰明﹒富兰克林组成的5人小组,起草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最重要的文献——《独立宣言》,号召人民推翻英国的统治;在独立宫华盛顿被推选为反对英国王室统治者的总司令,历尽千辛万苦,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78341,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为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独立宫又成了起草宪法的工作地点。17875月,美国13的代表在这里召开制宪会议,经过4个月的商讨,917,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它是美国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934,这部宪法正式生效。在以后的200多年中一直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后又附加了27宪法修正案

美国宪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话: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自由。它的基本原则是:三权分立;实行联邦体制;宪法至上;人人平等。二百多年前美国人对宪法的认识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透彻的。美国的这部宪法为日后许多国家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共和制,也不同于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制,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宪法,2003年在费城亚奇街525号建造了国家宪法中心,这座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它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特别是美国的政治生活进行了生动的讲述。《美国宪法》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美国总统就职宣誓的程序;美国最高法院的审判过程,在这里你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进行了解。博物馆里还存放着一台2000年的总统大选时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市使用的投票机。

二、美国的国庆日

74日是美国的国庆日,此时我真好在费城。这一天,美国也举行名目繁多的庆祝活动:街道悬挂国旗;敲响独立钟;自由式的游行;最引人注目的是燃放礼花。为了看燃放礼花,我和儿子,以及他的同学将车停放在他们上学的德雷克塞尔大学汽车库,步行二十多分钟走到礼花燃放点;原本定在晚十点十五分开始的燃放活动,不知何原因一直推到了十一点半才开始。燃放点人山人海,这是我在美国两半月中看到人最多的一次,平时路上的行人特别少,就是在商业区也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流。

礼花只燃放了15分钟,可这也让美国十分的兴奋,呼喊声不绝于耳。据说美国人也挺爱凑热闹的,平时没有机会,这会赶上国庆,又放礼花,所以大家早早就来到燃放点,有的人还带来了躺椅,看来等的时候不短了。

礼花虽然不如我们逢年过节时燃放的礼花品种多,但在这么近的距离看礼花,我还是第一次。和儿子开玩笑,北京那么精彩的礼花不看,大老远坐飞机跑美国看礼花来了。那天也正赶上是费城五十年不遇的高温天气,一个个汗流浃背,回到家都凌晨一点了,可大家玩得都挺开心。

三、费城的两所著名大学

    费城有两所著名的大学,一所是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该校始建于1740年,创始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音乐,著名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该校在全美3100所大学中排名第4,富兰克林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美国一百元钞票上印的就是他的头像,那可是美国面值最大的钞票,能够在一百美圆上印上他的头像可见他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一所是后起之秀、已经连续五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最佳美国大学的德雷克塞尔大学。

 美国人特别重视大学的教学质量,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周周都有考试,这些考试都与你的毕业成绩相关联,如果你4年的大学学习成绩优异,达到了3.5学分,那你就是优秀的学生,不仅在毕业典礼上给予表彰(德雷克塞尔大学是点名让你站起来;据说哈佛大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还会被请到毕业典礼的大会主席台上),而且毕业证上会特别予以注明你是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不过说起来这些都是虚荣,刻苦学习的成果说到底还是自己受益,学习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为日后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上大学是非常辛苦的,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我来美国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的儿子就有两次整夜学习,没有睡觉,他今年就是以优异成绩毕业的,而后又考取了德雷克塞尔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次他不仅享受全额奖学金,而且每个月系里还发给他2000美金的生活费。最近,国内的网络、报刊对我国的博士生教育问题议论纷纷,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盲目强调博士生的毕业数量,而忽视了博士的质量。

人民网今年99日消息:武汉专家推出《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这绝对是个个案,但也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我国至到19826月才首次培养出6名博士,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培养出自己的博士,成为当时的特大新闻。二十多年后,竟出现了一名博士剩导师带47名研究生的奇迹,小学生一个班才有多少名学生,我们的一个博士生导师居然能够带47名研究生,太不可思议了。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博士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属较高水平。美国的博士生导师不仅每周都要召开2次实验室人员(在他名下学习的博士、硕士生)的会议,点评学生的实验、学习成果;而且每周都要单独与每个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辅导。这个调查还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试问没有与导师交流过的博士生,他怎么可以说我是某某人的博士生呢?同时,根据美国2008年的统计,在19921994年间注册的12135名博士生当中,共有31%在前10年被淘汰,其中前4年淘汰的博士生最多。我国博士生被淘汰却成了新闻。今年99日,新京报消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一则通知引起轩然大波。通知称,学校拟清退超学时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307人,奥运冠军杨威和高崚位列其中。长期不能完成学业,说明他们在学习能力上与所学学科存在差距,这些人就是不被清退,自己也应该退学了,因为你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混文凭了。其实,清退超时的研究生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实行淘汰制,将那些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研究生“清退”,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持博士学位的质量;社会需要博士,因为它可以使社会更进步。但社会需要不是混文凭的博士,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博士,不是滥竽充数的博士。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的严格性和严肃性。

在美国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很用功,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更珍惜学习时间。今年7月是费城几十年来最热的夏天,中旬时连续5天气温超过华氏100度(相当于摄氏37.8度),创历史之最。724日是个周六,儿子带我参观宾夕法尼亚和德雷克塞尔这两所相比邻的大学,当时骄阳似火,走得我们汗流浃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我们见到一名衣着朴实、带着一瓶水坐在草坪边上刻苦学习的大学生,小姑娘旁若无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潜心学习,精神实在让人钦佩,于是我按下快门,抓拍了这张照片。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人自诩是龙的传人,而德雷克塞尔大学却将龙作为该校的标志物和吉祥物,据说是由于这所始建于1891年的大学,在1927年时它的橄榄球队战绩骄人,成绩斐然,球风勇猛、顽强、作风泼辣被誉为“龙之队”,久而久之,学校就将龙作为标志物和吉祥物。在德雷克塞尔大学的校园内校旗、校徽、路边所有的标示物、以及校车车身上都标有蓝底黄色龙,或黄底蓝色龙的图案,能够在异国他乡的大学里随处可见龙的标志,让在这所大学里读书的中国学生感到十分的亲切。

五、在辛科提格岛度假

    美国很注重生活质量,工作之余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都喜欢度假。7月中旬,我们也利用周末到辛科提格岛度了4天假。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辛科提格岛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旅游、避暑圣地,特别是1983年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副《辛科提格岛落日》的照片后,知名度逐年提高 

     辛科提格是一个长约12公里的小岛,它四面环水,依靠一条上千米长的跨海大桥与陆地连接,岛上有六万亩左右的原始森林,四周有沼泽和湿地,属于美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有野马、苍鹭、啄木鸟、狐狸等,还有二百六十多种鸟类野生长在这里。 与我们国家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的是这里的鸟类都是野生的,没有人工饲养。这个小岛一直没有被开发,保持着原始状态,岛上有五千居民,在旅游季节每天却要接待着上万的游客。过去,岛上的居民基本上是以打渔为生,现在,很多人家都开办了旅馆,购买了游艇,靠接待游客生活。 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这里都要举办野马渡河的表演,那时至少要有六万多游客前来观看。在辛科提格岛度假有几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冲浪。这里是海岛,冲浪是消暑的好去处。辛科提格岛南端的海滩非常适合冲浪。由于浪比较大因此不能游泳,允许冲浪的海滩上间隔二、三百米就设一个高台,有点像瞭望台,每个高台上都有一名防护救生员,这些人不仅水性好,而且特别尽职尽责,冲浪的游客只能在海边,如果你离开海边超过一百米,防护救生员就会吹哨提醒你返回。进入辛科提格岛自然保护区要买张门票,这里售公园门票很有意思,与国内不同,他们是论车售票,因为除了私家车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进入小岛,所以一辆车每天收费8美元,但如果你买一张一周的通票则是15美元,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买通票,这样哪怕是只在这里住两、三天,你也可以多次进入野生保护区。冲浪的海滩属于自然浴场,不另收票。

    由于生态保护得好,成群的海鸥在飞翔。到这里来的差不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美国人一般都有两三个小孩,一辆车可以坐5个人,大人小孩坐得满满当当。在海滩上支把遮阳伞,放上两把躺椅,一家大小悠悠闲闲地享受着海风的吹拂,海鸥在你的身边飞来飞去,其乐融融。

    人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享受着日光浴,白人晒红了,黄种人晒黑了,而黑人则晒得更加本色。一群群的人,有的拿着划水板,有的拿着橄榄球(塑料的)在海中玩耍;还有的人干脆迎着一波波的浪花直接冲进大海,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钓螃蟹。到辛科提格岛一定要钓螃蟹,这里的螃蟹都是蓝蟹,辛科提格岛规定:螃蟹的两个尖距离大于5英寸以上的公蟹可以钓;两个尖距离小于5英寸以下的公蟹和所有母蟹都是不允许钓的,因为要保持生态平衡,钓上来后一定要放生。5英寸大约是12.7厘米,因此可以钓的螃蟹的个儿都是比较大的,肉也比较好吃。辛科提格岛有不少专卖钓螃蟹和钓鱼器具的商店,钓螃蟹有几种器具,我觉得最省钱又最实用的就是一根绳(就像我们放风筝用的“小线儿”)加一个拴诱饵的钢丝及铅坨,这样的钓螃蟹器具要1.5美元一个(在美国买东西千万不要总用人民币去兑换价钱,那样你就什么也不要买了;美国人花1.5美元就和我们花1.5元人民币差不多),诱饵是生鸡脖子,六个十厘米左右长的褪了毛的鸡脖子装成一袋,要1.5美元左右,一根鸡脖子一般可以用一天。此外,还要准备个抄子和水桶;钓螃蟹还可以用抓螃蟹的笼子,小的十几美元,大的要几十美元,性价比不太合适,但也不妨买个小个儿的玩玩。无论在什么地方钓螃蟹都不用花钱,而钓鱼必须在你所住旅馆周边指定的地点(旅馆一般都花钱租出一片场地供游客钓鱼、钓螃蟹),否则就得收费。一般人家都是早晚各钓一次,一个人一小时一般可以钓五六只螃蟹,一家人钓二三十只,吃一顿就不成问题了。钓螃蟹也有技巧,一般是刚涨潮和刚退潮时,螃蟹容易上钩,再有就是阴天下雨,气压低的时候螃蟹爱上钩。钓螃蟹时,最好两人配合,钓螃蟹的地点海水一般水深在七八十公分到一米五左右,人站在栈桥上又要再加一米的距离,所以要一个人慢慢地轻轻提绳;一个人准备好抄子,一旦能够看到螃蟹用钳子夹住诱饵时,这时螃蟹离水面也就不到十公分距离了,要迅速用抄子将其抄起,动作慢一点螃蟹就会跑掉。

    住宿的旅馆一般都有一个公用的厨房,里面有煤气灶和锅,钓到螃蟹后就可以拿到厨房蒸,我们住的旅馆就在海边,刚出水的螃蟹就放到锅里蒸,那叫一个鲜。一方面是新鲜,一方面是自己亲手钓的,吃起来感觉不一样。这次度假我们吃了不少自己钓的螃蟹。

    刚到辛科提格岛时钓螃蟹是为了饱口福,吃两顿尝个鲜就行了,到后来就完全是一种乐趣了。

    乘游艇。辛科提格岛四面环海,是个完全脱离陆地的小岛,过去进出岛要靠坐船。现在有了跨海大桥,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岛。乘游艇围岛转一圈要两个多小时,每人30--35美金。游艇平时就停靠在规定的码头上,你可以根据游艇旁的电话或广告上的电话与船主取得联系,订好乘船的时间,这时船主会提前在码头上等你。要想租到一条设备好的游艇,并且在好的时间段(晚6.30分至8.30分是最好时间段,这时可以看到日落)出游得提前好几天预订,不然就只能像我们一样在下午2点到4点出游了,这会儿天气热,游客少一些。我们的船主是位非常风趣又善于聊天的七十岁老人。当听说我们是中国人时,老人热情地为我们当起了导游,详细地介绍着辛科提格岛的情况。老人告诉我们他过去打了35年渔,这些年游客越来越多,于是就购置了游艇,用它做生意,在这里开售票的游船不仅要有驾船的行驶执照,还要有营业执照。他让我们放心他的技术和船的设备功能,说前两天一位92岁的老人乘他的游艇都没有晕船。在海上看陆地的景色特别美,老人总是提前告诉我们哪里可以照什么景色;哪个地方可以看到海豚,哪里有野马,哪里有苍鹭,哪个地方是野马过河的地方;老人还把望远镜借给我们观看远处的野马。他告诉我们到了728日,野马过河那天,生意就会特别的好,那时我们今天所有人所出的船票钱只能买一张船票,也就是说一个人乘一次船就要150美金。

    乘游艇一方面是在海上兜风,更主要的是能拍些照片,198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登载的辛科提格岛落日的照片就是在船上拍照的。海上还有很多私人自己带去游艇,到这里旅游度假的不少是属于美国的中产阶级,他们有的自己开着房车,许多人用汽车牵引着各式各样的游艇,大小不一,有的非常豪华。我们看到在海上大人开着游艇,后面拖着个小橡皮艇,就将六七岁大小的孩子放在上面,汽艇开足马力奔驰,孩子被用安全带系在橡皮艇上,看得我们目瞪口呆,在国内谁舍得这么锻炼孩子啊!有的还拖两个橡皮艇,放两个孩子。美国人很讲礼貌,两船相遇,游客们互不相识,都要问声好;我们的船主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和人打招呼的次数也就更多了。老人十分风趣,在空旷的海面也时不时玩玩飘,将船开得飞快,船头翘起,浪花飞溅,我的半边衣服都给海水打湿了,老人风趣地说:我这里有肥皂,你可以洗洗海水澡。海上乘游艇真得是很刺激。

    观看野马过河。每年7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三、星期四到辛科提格岛来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冲着观看野马过河来的。这一天,牛仔把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野马,其实是二百多年前西班牙人带来的一种小马轰到入海的河里,让小马渡过几百米宽的河。这种野马平时生活在森林中,它们个头不太,成年的马不过一米多高,幼年的马就更小了。据为我们开船的老人讲,这种马经常保持在一百五十匹左右,多了就会被卖掉,卖马的钱被用于资助辛科提格的志愿消防组织。

    这项活动成了当地的一个特有景观,我们在辛科提格时离这个活动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但不少人家都挂上了国旗,像过节一样。为了看野马过河,许多游客一大早起来就来到河边占据观看、拍照的有利地形,下午牛仔就马群赶入河中,马群游到辛科提格岛上就四处游走,第二天又会回到原始森林中,度过它新的一年。

    这一天岛上的物价都会涨,房价、船价比平日高出不止一倍,毕竟一年就这么两天。

    在异国他乡的避暑圣地度假别有一番风味。

六、震人心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和风光旖旎的美国千岛湖

    8月下旬,儿子带我去尼亚加拉大瀑布和安大略湖的千岛湖游玩,两天的游程虽然累点,但却十分的惬意。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名字如雷贯耳,1965年上中学时,学世界地理就知道它是世界上水流量最大的瀑布。但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45年后,我会亲身来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游览。

    地理课本虽然对尼亚加拉大瀑布宏大的气势做了介绍,但那毕竟是纸上谈兵,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次是实实在在地来到了大瀑布,那气势实在是让人震撼。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两首词;一首是《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尼亚加拉瀑布虽然没有庐山瀑布的落差大,但它波涛汹涌、涛声惊心动魄,形成的水雾扑朔迷离、雾水涤荡,那气势实在是壮观,相比之下庐山瀑布就显得逊色多了;再一首是《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用“天上来的水”形容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流量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流量大得就像是从天上往下倒水,数里地之外都可以听到水流轰鸣的声音。

  尼亚加拉瀑布也可以直接翻译成拉格科或尼加拉瀑布,它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区的尼亚加拉河上,年均流量5720立方米/秒,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并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尼亚加拉是印第安语的译音,意思是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尼亚加拉河虽然仅长56千米,但它上接海拔174米的伊利湖,往下注入海拔75米的安大略湖。尼亚加拉河的水像千军万马向前奔腾,前赴后继,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地涌向峡口,流经宽约350米的戈特岛时跌入断崖,落差使水流湍急,加上两湖之间横亘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此时的河水成为国界,分属于美国的纽约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并形成了三个瀑布。一个小的在美国地域,称为“彩虹瀑布”,也叫“美国瀑布”,看起来有二三百米宽,瀑布直泻而下,很有气势,当阳光灿烂时,瀑布的水花便会升起一座七色彩虹,我们是下午5点多钟到的瀑布,仍然可以看到彩虹;另一个在加拿大地域,称为“马蹄瀑布”,也称做“加拿大瀑布”,水量最多,占瀑布全部水量的十分之九,马蹄瀑布长约675公尺,落差56公尺,水声震耳欲聋,形成的水汽浩翰高耸,激起一团巨大的水雾,直冲云霄,离瀑布老远就能看到一片莫名其妙的雾气冲天而起,不到跟前,你是想象不到那里就是“马蹄瀑布”的;再一个就是被称作“新娘面纱”的一个小瀑布。美国瀑布和加拿大瀑布,中间被公羊岛隔开。尼亚加拉瀑布以它恢弘、摄人心魄的气魄而出名,展现出的是不同于高山瀑布的韵味。 

在大瀑布的电影馆,我们观看了介绍大瀑布的影片。片中既有神话故事,又有现实的情景。1625年,欧洲探险者雷勒门特第一个写下了这条大河与瀑布的名字,称其为“尼亚加拉”。1678年,法国传教士路易斯.亨尼平被瀑布震撼着,并对它不可思议的美赞叹不已,是他把这一美景介绍给了欧洲人。真正让尼亚加拉瀑布声名鹊起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波拿巴,当时吉罗姆带着他的新娘不远万里从新奥尔良搭乘马车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欧洲后在皇族中大肆宣扬,于是,欧洲兴起了到尼亚加拉度蜜月的风气。尼压加拉瀑布的名气越来越大,探险者也随之而来,漂流大瀑布成为探险者的惊险游戏,而漂流大瀑布的第一个生者是63岁的女教师安尼·泰勒,她是坐在木桶里从瀑布上游漂流到下游,那是在1901年。

如果是在美国观看“马蹄瀑布”就必须乘坐“雾织女神”号游艇,不然你就看不到“马蹄瀑布”的近影,只能看到一片雾气腾腾的景象。乘坐“雾织女神”号游艇首先就要穿好雨衣,当游艇驶近瀑布时,恢弘的场景让人震撼,而腾起的浪花似暴风骤雨般打在身上,又让你畏缩,此时的游客是无暇顾及照相的,保护好手中的照相机才是首要的任务。原本我们这些站立在船头的游客还谈笑风生,受中的相机快门也在“咔咔”地响,可当游艇接近瀑布时,一个个都低着头,怀抱相机,面向后躲避着暴风雨般湖水的袭击,哪里还敢照相。

成群的海鸥在浪花中飞翔,就像高尔基在《海燕》中写到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海鸥是那么的自如,有的似鹰击长空,自由地翱翔;有的在湖水中玩耍,悠闲自得,实在是令人向往。

观看美国的“彩虹瀑布”除了晚霞落山时的美景,夜晚沿着“风之洞”的栈道去观看夜景也别有一番韵味。此时,你也一定要穿上雨衣。蜿蜒的栈道可以把你带到瀑布的跟前,让你伸手可及,我是不敢走到瀑布的跟前,那如注的大水带着风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冲掉你雨衣的帽子,马上就把你浇个透心凉。儿子和他的同学尝试着去用手接瀑布的水,回来两人果然成了落汤鸡。在灯光的照耀下,瀑布五彩缤纷,绚丽的色彩十分美妙,听着滔滔的瀑布水声,望着湖对岸加拿大灯光闪烁的市容,仿佛置身于仙境,思想一片空白,感受到的只有美的享受。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美国札记》中是这样描绘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我们走过瀑布地区的每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即使特纳在其全盛时期创作的最好的水彩画,也未能表现出我所能看到的如此清灵,如此虚幻,而又如此辉煌的色彩。我感到我自己像是腾空飞起,进入天堂……”“那深不可测的水国里,永远有着浪花和鬼魂,巨大得无物可与伦比,强悍得永远不受降伏。尼亚加拉瀑布,优美华丽,深深刻上我的心田;铭记着,永不磨灭,永不迁移,直到她的脉搏停止跳动,永远,永远。

在这里我还想提到一点:游览美仑美孚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是不收费的,只有当你乘坐“雾织女神”号游艇游览瀑布全貌和观看瀑布电影时才收费,每人25美元;不懂英语的人可以连电影也不用看,只坐坐游艇就可以了,花不了几个钱。为此,著名作家肖复兴在游览尼亚加拉瀑布后还专门撰写了文章《美国人比我们傻吗?》,以此抨击我国景点门票逐年增长的现象。一年中世界各地游客看来尼亚加拉瀑布的不计其数,恐怕超过千万之多,但美国却没有利用这个自然景观去赚钱。

观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后,绝大多数人还要驱车三个半小时到安大略湖的另一端游览千岛湖。

     千岛湖是大冰川时期的产物,与大西洋相通,湖中的一条分界线将千岛湖分为两半,南岸是美国的纽约州,北岸则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千岛湖里共有大小岛屿1865个。与我国浙江因修建新安江水库而形成的千岛湖不同,它不是人工修建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有人说能称为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个岛上至少要有两棵树,第二,这个岛365天都要露在水面上。我们在美国千岛湖上看到有些岛屿的土地几乎和湖水持平了,它会不会被湖水淹掉呢?实在是让人担心,可导游告诉我们:安大略湖的水位一千年来的变化都没有超过一英寸,因此完全不必担心小岛会被湖水淹掉。湖中三分之二的岛屿在加拿大境内,但是美国拥有的大多是面积较大的岛屿。
    我们登上“山姆大叔号”游轮,在浩瀚的湖中游览了近两个小时,饱览了蓝天白云、湖光水色的美景,观看到星罗棋布、而又长满绿油油树木的岛屿,听风趣、幽默的老水手有声有色的讲解,真是陶冶人情操的好去处。千岛湖的水清澈无比,在阳光的照耀下,似繁星闪烁;有人说这里湖水的纯净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不知有没有根据。湖中小岛绝大多数都已经被私人购买,老水手介绍说,这里有一个心岛,充满了爱情的故事。1900年,纽约的旅馆业大王博尔特购买了这座岛屿,投资2500万美元,请当时最好的工匠修建了365个房间的罗宾兰德式古堡,本打算在妻子露易斯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但不幸的是,城堡刚建好,还在装修中,露易斯竟于1904年病逝。锺情的博尔特悲痛不已,遂令停工,并决定从此不再续建,也不再踏足此岛。他死后留下遗嘱,以一美元的价格象征性地卖给了美国政府。现在游客可以进岛参观。

    在千岛湖游览,满眼是蓝盈盈的湖水;幽雅的湖中小岛上建筑着风格各异的房屋,若隐若现地矗立在绿油油的树丛中;五花八门的私人游艇不时在游船的周围疾驰,翻起层层浪花;让你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致。

在湖中,你还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短的跨国桥。它横跨美加两国,长度仅为48尺,桥上画有三面旗帜,南边是美国国旗;北边是加拿大国旗;中间还画有一面三色旗。这两个小岛是美国通用公司总裁私人购买的,位于加拿大境内的叫莎维岗岛,并在岛上建了富丽堂皇的别墅;在它旁边的是属于美国领域的岛屿,因为岛太小了,可能没有命名;两个岛离得非常近,于是在两个分属于两个国家的岛上架起了一座小桥,跨国桥便因此得名。

湖中游览令人兴奋,看看这,看看那,目不暇接,照相机的快门一个劲地按,想把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耳朵还得竖起来,不能放过老水手手舞足蹈、精彩的“演说”,忙得让人眼花缭乱。

两天愉快的行程是躺在舒适的、座椅堪比飞机座椅的豪华旅游大巴车上结束的。

    尼亚加拉大瀑布恢弘的气势,震人心魄;千岛湖旖旎的风光,令人流连往返。

   七、中美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一个词汇,那到底什么文化呢?文化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也有人说,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 、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这样一来,文化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总之,文化与政治、经济息息相关,它与古代、现代相关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都不能脱离的现象。

今年6月办理了赴美签证,前往美国的费城看望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博士生的儿子。在美国本科毕业后可以选择考硕士,也可以考博士,当然这个博士生要上五年,相当于我们的硕博连读。

在美国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对西方的文化有了一个肤浅的认识。在这里我想将日常生活中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举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家庭观念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细胞。家庭观念是中国人恒古不变的话题,有人说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我们中国是最重视家庭观念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是最强烈。我们几千年来奉行的是孔孟之道。对于家庭观念来说,信奉的则是周礼的那一套思想,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资排辈,等级森严,亲情是第一位的。而在西方国家,则没有这种家庭中的论资排辈和等级制度;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他们多像朋友似的相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设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而且从古至近讲究的是大家庭,也就说我们经常标榜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这个“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还不是仅仅表明我们家已经“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了,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一起,那才是最美满的;一个家庭如果是“四世同堂”,那就成了炫耀的资本。大家都有一个愿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地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帮助;过去在农村分家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还有个禁锢人的说法叫“父母在,不远游”,只要父母活着,儿女就要守在他们身边;近些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年轻人一个个、一群群地走出家门,“打工潮”风起云涌,“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逐渐被打破;但考大学时,特别是大城市的,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还是希望报考自己城市的学校,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太远,理由则是这样便于照顾。一到了春节那些在外地上学的学子和打工一族还都忘不了回家过节的习俗,于是便出现了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的局面。

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调的是自己个人的小家庭,他们的家庭观念一般也是局限在小家庭上。美国人不搞什么“三世同堂”,就更别说“四世同堂”了,即使家庭成员构成了三世、四世,这些成员也不会住在一起。儿女十八岁前同父母一起生活,超过了十八岁就算成年人了,你就要学会独立生活,在政治上你有了公民权,经济上也要独立自主;上大学要出去打工挣钱交学费,当然,美国的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对美国本土的学生是非常优惠的,留学生一年的学费要三万多美金,本土学生只需要他的零头,交几千美金就可以上学。所以,美国的大学生不管家里是否有钱一般都去打工,就算是去饭馆端盘子洗碗,一个晚上挣四、五十美金也不成问题,这点钱已经足够他交学费和零花了。

美国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观念,在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中国人往往选择事业,而美国人选择的则是家庭。在美国,为了家庭,可以放弃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为了家庭甚至可以放弃参加州长的竞选,这一点我们可能不好理解。西方人有了成就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第一句话往往是:感谢家庭的支持!他们特别看重家庭给自己的支持和帮助。孩子或者晚辈的毕业典礼,亲属都要参加,以示祝贺。这一天无论多远,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就如同我们的亲友相聚,很少有人缺席,共同分享毕业生的喜悦;学校则为学生的所有亲人提供免费午餐。

中国的家庭观念中最讲究的是“孝道”,在一个家庭中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人最受尊重,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逢年过节,阖家团聚也是以老年人为核心,讲究的是“百行孝为先”。西方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导致的是个人主义的兴起,家庭、家族纽带关系功能相对松弛。既然要以个人、以自己为中心,当然就不可能以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例如父母,为中心,也就不会产生强有力的孝敬观念。      

美国人说得好,中国人是为他人生活,而美国人是为自己活着。中国人挣钱后讲究存钱,为了家里的老人、孩子,瞻前顾后,自己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可为家里人花多少钱都不心疼,就是在美国的中国人仍然没有改变这个观念,当然,勤俭持家也就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美国人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至于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则不是自己关心的问题。父母有自己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而孩子18岁就独立生活了,所以他们挣的钱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花在自己身上。当然,不存钱也有弊端,像前两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一失业,不存钱的美国人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捉襟见肘,要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

我们提倡“尊老爱幼”;西方人遵循尊重女性、“女士优先”。在美国的公交车、地铁里,一个小伙子把座位让给了年纪比你小的女士,而没有让给你;或进商店门有小伙子为年纪比你小的女士开门而没有给你开门,这都不奇怪,不是小伙子“好色”而是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女士优先”的教育。

我们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管教是自家的事,打骂别人管不着,于是就有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美国人可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小孩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也享有应有的公民权力,任何人都不得打骂、欺辱他。在美国如果你打孩子,一是孩子可以向警察告发你;二是邻居也可以向警察告发你,那样你很可能就会被告上法庭,美国干什么都讲究个依法办事,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对不起,你只能接受法律的制裁。法庭可以根据“保护儿童”的法律判决,取消你的抚养权。这是依法办事,你将无言以对,只能乖乖地交出孩子。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观念等诸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人对家庭观念认识上的差异;同时,观念的差异又进一步造成生活中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行为举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0108月于费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前辈好,欢迎来到美利坚!
三十年前,俺就和您一样,从祖国来到这完全不同文化的地方。

欣赏您的文笔,将游客之心写的如此细腻。
能在美国常住吗?费城是一个蛮不错的地方,印象中,市中心那一带还满气派的。

愿您在这里玩的开心,更期待您的下一篇博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