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彬

个人脸书主页:https://fb.me/yubinwood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李克强押宝城市化的误失

(2013-09-11 18:27:44) 下一个

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给了许多看好中国经济的投资者巨大希望。在城市化的狂热信徒眼里,城市化不但是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引擎,还能使中国的投资水平持续高企,甚至能推动中国成功转型为消费经济。

目前中国人口只有50%略多一些居住在城市,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的透露,如果这个比率要在下个20年增加到75%---意即发达国家水平,那么将需要有3亿农村人口进人城市--意即要把整个美国那么多的人口给城市化。

要容纳下这么多新城市人口,中国在接下来的20年里,每年都需要建一个上海那么大规模的城市。这将保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再火个20年,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牛市将会强势崛起。而且根据城市化信徒的逻辑,城市人口要比农村人口收入高,这样一来内需便会强劲增长,促使过度依赖投资的中国经济成功再平衡。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城市化似乎成了当下中国经济摆脱困境的万灵药。但事实却远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首先,新的城市并不一定能引来大量移民。如果盖好一个城市,立马就有南来北往的人把它填满,那么中国就不会越来越多的出现鬼城了。笔者去年曾有幸去辽宁东戴河新区做考察,新区内到处都是漂亮的地产楼盘,但像样的实业却几乎无处可寻。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绝大部分楼盘附近鲜有像样的超市或幼儿园,可见入住率非常之低。一起同行的人不少是北京的高级白领,都非常喜欢东戴河的环境,但是附近没有像样的实业,就近解决不了就业,因此几乎都异口同声的说不会在东戴河买房。漂亮的城市盖起来了,如果没有像样的就业机会照样引不来移民。更可怕的是,有些地方还没开发起来,房价就被地产商炒得一塌糊涂,更是不容易引来移民了。

为什么天南地北的人都喜欢去北上广发展?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城市修得漂亮,而是因为那里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城市的梧桐树绝不是亮丽的楼盘和卓越的基础设施,而是就业创造力极强,发展空间可观的实体经济。如果有了这样的实体经济,城市化不用国家花一分钱,自己就能搞起来,这是欧美许多著名大都会的历史经验。所以城市化应该是实体经济发展良好的过程中自然生发的事情,而绝不能作为对抗经济不景气的手段,因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量移民一旦进入城市,却没有像样的就业机会提供给他们,那么城市化就会导致贫民窟现象和贫富悬殊的恶化,这样一来内需是无法得到促进的。

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经验,城市化之所以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其根源除了伴生了大量生产率极高的实业,还在于其解放了社会流动性。在经济学里,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社会流动性可以通过代际收入弹性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等指标来衡量。


 

在西方社会大规模城市化之前,其主要人口和土地之间存在依附关系,因此社会流动性极低,一代人的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由上一代决定。城市化将这种固化的社会结构彻底打破,西方经济从此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这不难理解,只有经常流动的水才是活水,才能带来生命力,不流动的水往往是臭的甚至是有毒的。


 

那么中国城市的社会流动性何如呢?根据澳洲国立大学和堪培拉大学去年的一份研报,现时中国城镇人口的父子间收入弹性为0.63,父女间收入弹性为0.97,这表明了中国的城镇乃是全世界社会流动性最低的地方。从近代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城镇极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火药桶,在城镇社会流动性明显改善之前,城市化的速度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不错,城市化确实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增长,但这样的增长若想持久,社会流动性的僵局必须首先打破,必须激活就业创造力极强的实体经济。而要做到以上两点,就必须弥合户籍制度制造的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必须打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收入的过度垄断。户籍制度束缚了人们在就业、教育、医疗、退休、住房等方面的公平机遇,必须予以彻底革新。具有国资背景的垄断企业占据了国家企业总利润和工资收入的大部分,但提供的就业给予却极为有限,国民收入分配的重心必须转向就业创造的主体---中小型实业。


 

美丽的道路和亮丽的楼盘是看得见的,但这些硬件并非城市化的精髓,其精粹乃在于充满活力的社会流动性和发展空间巨大的实体经济。

原文发表于【IT经理世界】9月5日刊

作者:公民经济学家吴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农村人口多,城乡差别大,城镇化是必然趋势。城镇化未必就是大规模造新城。城市连片、带状扩展、改造旧城,有很多方法。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市场体系,不讲经济规律的“大跃进”会受到抑制。

城市越大规划也越重要。行政规划得好,可以产生象深圳、上海浦东这样的成功例子。正因为它们太成功了,也产生一些效颦东施,那是规划得不好的。实业或企业发展主导的城市也有它的局限性,典型的就是底特律。城市的首要功能不是生产而是交换,它应该能够促进多种产业。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大跃进
伍先生来到wxc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城市群能管好周围的一片就不错了。现在是这个县的医保社保根本出不了县,哪里有美国这样随时提个包走人,干10年就不愁退休后的社保医保的完善制度?

当然这个制度成本是很高的,美国是被一半吃饲料的,非法移民的,练功的,活活拖死的。欧巴马的医改是把医疗业变成下一个汽车业。
lzjgz 回复 悄悄话 我这一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城镇化的发展问题
城镇化依赖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依赖就业------就业依赖产业------产业依赖企业主的自主经济选择-----企业主选择依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我期待城镇化的实现,但我反对政府强力推导的急功近利的城镇化,这不符合资源配置的自然选择,即以不经济的方式行政主导企业、产业、城镇分布、人口等各要素布局和分配。

如果以现在的行政主导下经行城镇化,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新一批过剩产能和闲置产出,产生巨量的社会浪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