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为后人留下五部钢琴协奏曲。其中这部第五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这部被称为皇帝钢琴协奏曲,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这部奇伟壮观的作品的高度评价
表明了这部作品高踞于协奏曲的群峰之冠。 (肖萧特注)
第一乐章一开始, 庞大的管弦乐队一声和弦巨响, 决开了音乐大堤的缺口, 钢琴奔泻出滚腾的洪流。这段浩荡宏大的序奏, 使协奏曲从一开始就产生了震慑人心的威力。。。
在贝多芬的这部皇帝钢琴协奏曲中, 充满史诗般的英雄气质, 而温柔的抒情,轻盈的絮语只占次要地位。音乐中那种风暴呼啸, 人马突奔之势, 包括壮美华丽的华彩乐段, 都让人们感到了贝多芬所崇尚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气息。
贝多芬降E大调皇帝钢琴协奏曲协奏曲是伴着炮火隆隆下完成的。当时正好拿破仑率领法军攻打维也纳,1809年 5月炮火开始落在维也纳, 两天内维也纳就陷落了。贝多芬曾经描述当时的生活是「只有炮声、鼓声及人生活中每一件悲惨的事情。」为了不让这样震耳欲聋的噪音加深自己耳聩的毛病, 贝多芬时常掩耳度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开始构思动笔第五号钢琴协奏曲。
让这首钢琴协奏曲拥有如此庞大气势的主要原因在于钢琴, 而贝多芬胆敢把钢琴写得如此大气也是因为当时钢琴的改进。
全曲在1810年就完成了, 正式首演却因为战争的缘故延到1812年, 由他的弟子彻尔尼担任钢琴独奏。正如大部分贝多芬大胆独创的乐曲, 这首曲子并未获得普遍的喜爱。多半是因为曲子太长的缘故, 当时的听众恐怕还是无法接受长大的第一乐章, 而且据说当时彻尔尼的演出有问题, 他几乎只是在炫耀自己的技巧而已, 没把这首曲子最动人的浪漫诗情表现出来。不过好曲子的锋芒毕竟不会被掩盖太久。这首气派豪放、华丽盛大又兼具浪漫诗情的协奏曲终于还是获得了世人普遍的喜爱。
在这个美好的周末里, 再为大家特播这部堪称史诗交响巨作,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是由Daniel Barenboim 担任钢琴演奏, 由Philharmonia Orchestra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协奏演出, Otto Klemperer指挥。和好朋友们一起聆听这部充满史诗般英雄气质的交响乐章,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实!(肖萧 2012年8月17日)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三乐章联播
第一乐章,快板,降E大调,协奏风奏鸣曲式。Allegro
第二乐章,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自由的变奏曲式Adagio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Rondo: Allegro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的背景故事
1809年11月,贝多芬给出版商海尔特的信中说:“……我一连工作了几个星期,但是,与其说我是朝着不朽的方向,倒不如说我是接近了死亡……”本来1809年是雄据古今钢琴协奏曲之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诞生的一年,但是,贝多芬却罕见地说出颓丧的话。这一年,不论是对贝多芬或者是对奥地利,都是不平静的一年。
贝多芬从35岁到40岁这5年之间,经历了两次残酷的战争。那就是1805年和1809,奥地利两次与拿破仑的军队作战,两次都是奥军惨败,维也纳被拿破仑军队占领了。因为另一场战争与这一时期的贝多芬的创作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不妨稍微详细回顾一下那时的经过。这一年,欧洲战云密布,拿破仑再度进军奥地利边境。但是,挑战拿破仑的却是奥国皇帝弗朗兹。因为当时拿破仑遭到西班牙各地民族主义者的反击,陷于困境,弗朗兹认为有机可乘,就把奥军派往巴伐利亚。但是,他完全估计错了。拿破仑立即从西班牙撤回军队,沿多瑙河到达艾克穆尔,战胜了奥军。
那一天是1809年4月22日。拿破仑的攻势有如破竹,不到两个星期就跃马维也纳城外了。这时,要数维也纳的贵族最为狼狈了。他们争先恐后地逃出维也纳。5月4日,皇后携带子女逃出,贝多芬的学生、也是他的最有力的赞助人鲁道夫大公也一同逃走了。据说标题为“告别”的《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就是贝多芬与鲁道夫的惜别之作。虽然贝多芬眼看那些贵族们一个接一个地逃出维也纳,但是,坚强的贝多芬却决心不离开他曾居住的维也纳一步。据说当时守卫维也纳的有1万6千名士兵,以及学生和1千名艺术家,还有市民和少数应征兵,由马克西米里安大公任总指挥。法军在维也纳城外摆下炮阵,要求奥军立即投降。但是,马克西米里安大公拒绝投降。于是,5月11日夜晚打响了总攻击,炮弹像雨点一般向维也纳城里飞来。当时,贝多芬原住在梅尔卡巴斯太,至此不得不逃到拉文施塔因大街他弟弟卡尔家去避难。有记载说他在地下室里躲避炮击,用枕头掩住耳朵来防止大炮的震荡。虽然这段记载显得贝多芬的形象不够雄伟高大,但是评论家认为他是为了保护仅存的微弱听力才这样做的。维也纳遭受一天炮击之后,总攻击就结束了。拿破仑于5月13日得意扬扬地开进城里。18天之后,5月31日,老海顿在维也纳结束了77岁的一生。
《第五钢琴协奏曲》是在这一年的2月至10月写成的,那时拿破仑军队正在猛攻维也纳。虽然法军占领维也纳恢复了和平;但是,战争的伤痕却经久难愈。法军士兵在街里昂然阔步,商店货物涨价,维也纳变得难以维持生活了。贝多芬最烦恼的是由于战后长期混乱,他再也不能如同往常的夏季那样去维也纳郊外了。维也纳郊外的生活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为了轻松的避暑和散心。而是对他的创作关系重大的实际问题。但是,这部《第五钢琴协奏曲》居然诞生在拿破仑占领下的维也纳的混乱之中,想起来的确太不寻常了。第二年2月,才在科隆特纳特剧场的慈善事业演奏会上举行。贝多芬亲自担任指挥,钢琴独奏由卡尔.车尔尼担任。这位车尔尼就是那位编《钢琴教材》的名家,他是贝多芬最有才能的弟子。前几首钢琴协奏曲都是由贝多芬自己弹奏钢琴,在维也纳举行首演的。这部《第五钢琴奏曲》却因为他的听力恶化,弹奏力下降而不能独奏,令人为之凄然。但是,罗曼.罗兰却认为在这部作品里“听得到军队行进的声音,而且音乐技巧本身就带有英雄的性格”。
当然,它并不是描写战争的音乐,贝多芬通过这首乐曲着力于沤歌人性。他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以精神自由和人类解放为目标,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大胆的创新。他在一向被视为单纯地表现名人技巧的钢琴协奏曲里加入了交响因素,进一步充实管弦乐的部分,创造了堪称“钢琴交响乐”的雄浑的境界。而且,到处都能发现他别开生面。在《第四钢琴协奏曲》里他把第二和第三乐章连接起来;而且在第一乐章的开头加上华彩乐段似的钢琴独奏乐句,把一向由演奏者即兴演奏改为固定写谱,以求统一。我们不要忘记,这首乐曲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它的大胆的创作手法也是卓绝的。
那么,是谁给这首协奏曲加上“皇帝”的标题的呢?如果读者联想到拿破仑,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虽然青年时期的贝多芬曾经非常尊敬那位比他年长一岁的科西嘉英雄;但是,当拿破仑在1804年坐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刹那,尊敬就变为厌恶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皇帝”这个标题并不是贝多芬写上去的。那么,为什么加上这样的标题呢?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这首乐曲雄伟豪迈的内容足以与威风凛凛、睥睨天下的皇帝相比;另一个解释则是在古今的钢琴曲中,不论从规模或者从内容上,它都与皇帝的地位相称。不论哪一种解释,因为它是无标题音乐,欣赏时都不要拘泥在“皇帝”这个字眼儿上。在当时,有过这样的传说。法军在维也纳横行霸道、飞扬跋扈,刚直不阿的贝多芬早就满腔义忿。有一次,他终于忍无可忍,挥着拳头向法军军官喊道:“我如果能够像熟悉对位法那样熟悉军事,我非收拾你们不可!”“熟悉对位法……”这句话表现了他作为卓越的作曲家的自信。他在《第五钢琴协奏曲》之前已经创作了4部钢琴协奏曲、6部交响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大作品,而且还发表了歌剧《菲岱里奥》的初稿,已经奠定了作曲家的巩固的地位。而且,钢琴演奏冠军的美誉,早已越过维也纳边境响彻全欧了。
如果阅读贝多芬传记,你就能看到在钢琴比赛当中被他“打”得惨败的许多钢琴家们可怜的名字。阿贝.盖利涅克,施太贝尔德,兴梅尔以及其他人。盖利涅克被贝多芬击败的第二天,对他的朋友说:“那个贝多芬简直和魔鬼一样,”。施太贝尔德败得太惨,以后干脆对贝多芬避而不见了。兴梅尔比贝多芬年长5岁,他俩比赛即兴演奏时,兴梅尔用了很长时间才弹完,贝多芬不客气地问道:“你什么时候正式弹奏啊?”气得兴梅尔发昏,以后不和贝多芬说话。可以说在贝多芬的五首钢琴协奏曲和早期、中期的钢琴奏鸣曲里都表现了这位卓越的钢琴家的风采。这首《第五钢琴协奏曲》于1811年5月在莱比锡由布莱德克普和海尔特出版社出版。虽然在前一年年底已提前有过演奏,但是,在维也纳的首演却延迟到1812年。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分乐章赏析
第一乐章,快板,降E大调,协奏风奏鸣曲式。Allegro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其中第二、三乐章连续演奏
主奏钢琴即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进而引出了管弦乐部分演奏的乐章主题,非常简洁而又华丽绚烂, 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
开始的时候,乐队首先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钢琴随即以即兴式的姿态奏出一串短小精乾流畅明亮的引子,具有贝多芬特有的刚毅的特质。之后,乐队随即奏出庄严而崇高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雍容华丽,热情奔放,尽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接着仍由乐队奏出活泼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乐观自信,充满欢乐。不久乐队重复一次第一主题之后,又加入新的素材(第三主题)以带引钢琴进入。钢琴进入之后,仍然捕捉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出神入化的演奏表现出温柔优雅,宁静安享,把呈示部的气氛转变为具有抒情性的特质,极富于感染力。以后乐队又把各主题予以重复之后,便转入展开部。展开部材料大多来自主副题,由于主副题非常适合展开,因此组织起来便顺理成章,得心应手。展开部比呈示部活跃得多,在某些部分起到一些对比作用,但又没有失去抒情的素质,显得秀丽而完美。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反复。由强烈的和弦和引子反复,然后由乐队奏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气氛仍是气象万千和充满活力。但主副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浓缩,使乐曲平添一些匀称美。当乐队重复第一主题之后,迎来了一段简洁而精彩的华彩乐段。这个华彩乐段(从439小节到510小节)是贝多芬刻意按排的,并有如下的指示:"不是作为华彩演奏,该与下面互相衔接。”表示这些小节必须遵循速度,华彩乐段的后8节,钢琴以微弱轻巧的音调,引出和衔接乐队的第二主题,轻盈巧妙、高雅欢乐。继而乐队又重复一次第一主题和第三主题,情绪渐趋激烈,最后在热潮澎湃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自由的变奏曲式Adagio
和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本乐章同为优美的徐缓乐章。乐章的主题似牧歌般悠扬、恬静,经过管弦乐部分对主题的充分演绎之后,主奏钢琴像编入万千光彩的绵绵音乐一般,持续奏出这一祈祷性的、淳净恬美的主题。
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单纯简洁,朴素无华,比第一乐章简短得多。第一乐章共长578小节,而第二乐章只有82小节。短小精乾,富于抒情性。隐伏于第一乐章的宁静和谐的情调,至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时纯弦乐部分以柔弱的音调奏出虔诚庄严的第一段主题,洗炼而情深,仿佛超脱的心灵,达于净化的境界。第一主题终止之后,钢琴马上接入第二主题,并以精炼的手法予以发展。这个主题柔情似水,如梦似歌,充满幻想性,使人陶醉于美的遐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现在不再是第一段纯弦乐部奏出,而呈以钢琴作出的简单和弦作修饰,使曲调更加抒情优美。第二乐章的结尾,把第三乐章开头第一小节的旋律巧妙地用钢琴作小节轻柔的装饰演奏,不间断地带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Rondo: Allegro
在第二乐章逐渐减弱之时, 主奏钢琴就开始反复轻轻提示出第三乐章的主题,突然主奏钢琴以爆发般地,以无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辉煌的主题,标志着全曲进入了第三乐章。旋即由管弦乐对这一主题予以反复。主奏钢琴继而导出曲折的新主题,交响曲和协奏曲交相辉映,手法精致绝伦,充分反映出贝多芬超人的写作技巧。乐章结尾时速度再度转快,作最后冲刺的主奏钢琴猛然跃起,最后由管弦乐部分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
第三乐章是欢乐的、洒脱的,它把热情奔放和华丽温柔结合在一起。那些具有民间舞曲特点的节奏和万众欢腾的场面,由独奏乐器和乐队交替奏出,独奏部分不少精彩音型,美妙无比。第一主题首先由钢琴奏出,乐队随即重复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第二主题是一个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旋律,显露出载歌载舞的情调,钢琴有机地予以展开,既热烈,又洒脱。其后,钢琴和乐队交替反复第一和第二主题,特别是第一主题,曾作多次的反复,欢乐气氛达于顶点,钢琴独奏部分精湛细腻的展开,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惹人喜爱。在乐章的末尾有十小节定音鼓和钢琴独奏的片段,手法颇为别致。然后,钢琴和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把欢乐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在钢琴协奏曲中, 或许出了更多首气势上比这首更大、技巧更难的协奏曲, 但是它的地位永远不会被摇撼。时至今日, 这首皇帝钢琴协奏曲已经成了各大钢琴协奏曲目中,最重要, 也最为人喜爱的一首。它不但开创了许多浪漫派协奏曲语汇, 也为古典乐派的协奏曲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XIAO根据网络编辑)
和您一起聆听永恒的古典乐章,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实!
感谢来自您的点击欣赏。。。
多谢芳草赞赏。这些优美的贴子大多从文学城的音乐快递论坛收集而来,那儿有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分享音乐,欢迎你也能去那儿分享音乐。
问好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