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影室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个人资料
Alabam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

(2019-01-24 06:13:27) 下一个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看过杨绛写的《我们仨》吗?” “我没有看过。” 我回答。 随后,我在网上一查, 说:“2003年度文学十大好书评选结果已揭晓:《我们仨》居首位。” 我的兴趣来了,杨绛的作品我没有读过, 她的先生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读过几遍, 那非要读一读她的大作不可。 很快,我在网上找来了杨绛的《我们仨》, 一口气读完, 颇有感触。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92岁时完成的大作, 回忆已经去世的丈夫钱钟书和她的女儿钱瑗。 她以一种平静的心态, 平实朴素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一个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每一个日子。 读来就像亲身经历一样, 倍感亲切。

《我们仨》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是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钟书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 我们仨失散了》用意识流写的梦境,亦虚亦实,亦幻亦真,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世的过程。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下面就我读后的几点感想。

1)感受最深的是她写作手法的新奇, 是从一个梦境开场。 两人出去散步,梦中钱钟书突然离开了她,让她感到孤独,恐慌, 埋怨钱钟书为何独自离开。 钱钟书告诉她:“这只是一个老人的梦。” 杨绛写道:“钟书大概记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故事从这里开始。

2)接着第二章写她的梦境, 一个万里的梦境。 和她丈夫,和她的女儿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那时的钱钟书和她的女儿已经病入膏肓, 在古驿道上那一站一站的客栈,一次次的挽留,却又一次次的失去。杨绛不忍老伴和女儿的离去,在梦境中是一种若隐若现,朦胧的,彷徨的,无奈的告别。以前我听人说,最最悲哀的是:“少年伤母;中年伤妻; 晚年伤子。” 晚年的杨绛不仅仅失去了她的唯一的女儿,钱瑗,不到一年时间又失去了和她风雨同舟半个世纪的丈夫, 钱钟书。但是, 在她的笔下没有眼泪,没有悲哀,没有哭喊,而是平静地注视着他们走完人生路。却给予读者强烈的伤感!

所谓古驿道就是走向黄泉之路;钱钟书的311号船,就是他临终时住在医院的311号病房;所谓“我们仨失散了”意指三人的生死离别。为何杨绛把生死离别写成一个梦境?我猜测, 杨绛不希望是真实的生死离别, 她希望相继的离别仅仅是个梦, 是个做不完的梦, 也就是她称之为一个万里的梦!

3)第三部分写的是杨绛的整个生活, 从认识钱钟书开始, 恋爱, 结婚, 出国, 生子直到和丈夫,女儿分离,她如讲故事一般给读者娓娓道来,她写出钱钟书的博学多才,谦让谨慎,思维敏捷,满腔热情,平时常常表情严肃,只喜欢和女儿闹着玩,只有女儿在他身边时,他的童心大发。她女儿聪明伶俐,过目不忘,反映敏捷,乐趣连连,和她的爸爸妈妈一样从小喜欢读书,和她爸爸特别要好,称:“我们是哥们!” 可惜去世之时60岁还差两个月。 书中没有写明去世的原因, 只在傍人说了一句:“有转移。” 想必患有肿瘤致死。钱瑗去世后一年, 钱钟书相继去世。

杨绛和钱钟书在校园里一见钟情,结婚之后, 杨绛这样的大才女以伺候钱钟书为荣,看他赋书写诗,为他添衣问暖,爱他一致如初,这就是才子佳人的爱情,和普通人的一样,相濡以沐。

整部小说细致描写他们仨人融洽的生活,微细的感情,遇到文革时期的政治冲击,他们从容面对, 没有半句怨言, 一个中心就是希望仨人能够生活在一起, 不管生活有多苦楚。

杨绛先生的笔触平和,温暖而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平湖如镜,像冬日的阳光暖人,像水仙的香味淡雅。读过之后, 你会感到在杨绛平和的笔触下,她的内心永远燃着那一点不熄的火苗,温暖着她的心房,是她的丈夫, 是她的女儿,直到她驾鹤归西。

4)杨绛在第二章节的梦境中每次去探望钱钟书时住在客栈,最后又说三里河的家像是客栈。杨绛所谓的家一定要有仨人都在时才能称其为家, 每次去探望她丈夫和女儿时, 她孤独一人住在家里,她认为这不是家, 是客栈。 到丈夫女儿归天之后,当她写完这部小说之时,她已经92岁,预计很快就要去寻找她的老伴和女儿,只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而已, 故她又称三里河的家为客栈。其实, 杨绛高寿, 活到105岁才仙逝。

5)从书中可以看到杨绛先生的性格,她温顺,对她的丈夫和女儿自始至终, 一如既往的温顺, 重来没有见到夫妻争吵,对女儿的训斥;她沉稳,钱钟书在家里做错了事,总由她来稳住, 由她去解决;她冷静,在文化大革命中夫妻两都受到冲击,他们两个都会冷静面对;她坚强,看到爱女病痛, 丈夫年老体衰,她奔波,她伺候,她平静地送他们上路,没有一滴眼泪。

6)全书虚实互补,虚实相生。把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在病重期间直至归西, 用梦幻的手法处理, 使人感到亦真亦幻,朦朦胧胧。而写他们仨人生活的部分写得非常细致, 实在。这样一来,把他们仨人的情感世界充实而丰厚地表露出来,读来的感受不像是在读一部小说,把一个家庭生活实实在在地, 活生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9)
评论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网友!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桉桠' 的评论 : 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冲击不是太大, 可能是钱钟书作为毛选的英文翻译主要成员的缘故。 谢谢您的回复!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不以物喜' 的评论 : 对女婿, 在书中是提及的, 只是很少篇幅。 她的女婿是在政治运动中自尽,可能她不愿提及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女儿的赞扬, 是无可非议的,“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要说自恋,一个和谐的家庭一定“自恋”的。这是我的认识。谢谢您的回复!
桉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不以物喜' 的评论 : 同感。不过依然是饱经风霜,对人生看得非常透彻的聪明人。
桉桠 回复 悄悄话 我有这本书,多年前读过。感觉杨先生有着知识分子的那种清高和自恋,也在那个社会里陶冶得很机警和识时务。前者让她对她的小家庭(丈夫和女儿)有着极强的向心力(小家庭)和对外的排斥力(家外的人甚至女婿);后者让他们在历次运动中虽受冲击但无大恙,比起其它同仁来境遇幸运得多。
不以物喜 回复 悄悄话 你不觉得他们家很清高自恋吗?整本书没提及女婿,总是说自己女儿如何好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读过。你写的真好!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与咖啡作伴' 的评论 : 是的, 学习大师对于人生的态度。谢谢!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谢谢喜欢!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中年呓语' 的评论 : 谢谢!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幸福剧团' 的评论 : 谢谢提示, 我有空就去读。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尔网友果酱了!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中年呓语'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与咖啡作伴 回复 悄悄话 学习大师的人生态度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同喜欢!
中年呓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一读就知道了,好喜欢。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走到人生边上》也是写得好,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里面故事也是写得好。
谢谢分享。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中年呓语' 的评论 : A兄的文艺造诣很深啊。
中年呓语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杨绛的作品:娓娓道来,平中出奇,富有底蕴,韵味无穷。这种淡定的大家之风,安抚人心,流芳百世。同喜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