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2024 (79)
2025 (5)
一想起卤猪脚,也有一段往事的回忆。
我大学就读于南京医学院, 现在叫南京医科大学。 1966年毕业,在文革期间大约耽误一年半, 最后分配到贵州的一个山区卫生所工作, 五里桥区卫生所。
那时正在文革期间(67年底, 68年初),山区农民的生活困难,物资匮乏。我们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每月分配30%大米,70%杂粮,3两植物油,一斤猪肉,几两糖(忘记了),只此而已。 区里每月杀一次猪,卖一次肉,供应国家干部,还要排队。 肉铺的工作人员对我们有点照顾,我买了两斤肉后(带上我太太的), 他总要给我额外带上一对猪脚爪,是优待南京来的大学生。 区里也就是我们两个大学生。
回来后就做卤猪脚,每月吃一次卤猪脚。那时,我才20多岁,胃口特佳,还喜欢喝口酒。 当时的山区只有白干, 一种下等烈酒。 有时请人在贵阳带回一并泸州大曲,我视它为珍品。 尤其在冬天,桌下放一只炭盆烤火,一盅泸州大曲,外加一盘卤猪脚,那就是我享受的天堂生活了。
我太太,“梅”,不吃猪脚,她就坐在我身边,带着微笑,看着我享受猪脚和美酒。我吃得高兴,她看着也高兴。偶然,拿起我的酒杯呷上一口。
猪脚,我喜欢吃冷的,冷却后胶原凝固,咬上去韧韧的,黏黏的,很有咬劲。
山区经常断电,我们点上蜡烛,在烛光下享受着美酒加猪脚,另有一番风趣, 犹如“烛光夜餐”!还有一只狗狗,摇着尾巴歪着脑袋注视着我,分享我吃剩的骨头。
回想起来,那时生活虽然艰苦,然而却呈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猪脚,美酒,老婆,狗狗,黯淡的烛光和脚下的炭火。
来美国之后,由于“梅”讨厌猪脚,我从来没有买过,也没有再想吃卤猪脚了。
现在“梅”住进了护理院,我单身一人生活,又想起了卤猪脚。 今天我做了卤猪脚,可惜没有泸州大曲,将就啤酒替代,却再也没有老婆和狗狗的陪伴,显得有点孤单。 偶尔,一丝淡淡的微笑挂在我的嘴角,在回憶50年前的温馨场面。生活就像流水,流过去的水永远不再回头,仅仅留下朦胧的记忆。
下面就是我做的卤猪脚,很简单,请网友多多指正。
谢谢光临! 多多指正!
好在还有些美好的回忆。
同爱卤猪脚,我的做法跟楼主几乎一样,只是多一点沙姜、草果、丁香做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