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午战争根本就不是“战争”(完)

(2012-10-11 09:35:50) 下一个

 

甲午战争根本就不是“战争”(完)

我在《甲午战争根本就不是“战争”》说了一些甲午战争根本就不是“战争”的理由,在《甲午战争根本就不是“战争”(二)》里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后来的八国联军,等等等等,它们的性质都不是战争,而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系列战役,因为它们都是阶段性的,都是以签订各种割地赔款条约而结束的战役。

因为没想写三篇,虽然我一开始就在《甲午战争根本就不是“战争”》里说了“战争”没有什么严格的定义,所以就连搜也没搜“战争”或“war”。

那么,什么是战争呢?

我的帖子,我先说我的看法,嘿嘿!

人类的语言和概念有限,我以为某一个或某一系列军事事件叫或不叫战争也不是什么奖牌或奖品,因此叫或不叫战争实在是无所谓的。

我这里讨论战争这个概念的目的并不是从它们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这个角度看的,我是从纯军事角度看的,也就是说只看某一个或某一系列军事事件的军事部分,而不看这些事件的目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

我这个帖子的角度也可以说是从纯军人的角度看某一个或某一系列军事事件,虽然我没当过兵,嘿嘿,可是这毕竟是军事事件最简单的部分,因为其它的诸如技术、经济和政治等等此类都要比军事更复杂一些。

可是这是第三个帖子了,实在不想再写了,我就严肃一点吧,我的所谓严肃一点就是古狗搜一下“战争”和“war”。

继续说什么是战争?

这里是“维基百科”关于“战争”网页的头一段,算是个定义吧:

“戰爭是一種集體和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為。廣義來說,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生物都有戰爭行為。”

很显然,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下面是“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关于“war”网页的头一段,算是个定义吧:

War is an organized, armed, and, often, a prolonged conflict that is carried on between states, nations, or other parties typified by extreme aggression, social disruption, and usually high mortality. War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n actual, intentional and widespread armed conflict between political communities, and therefore is defined as a form of political violence. The set of techniques used by a group to carry out war is known as warfare. An absence of war (and other violence) is usually called peace.

这里提到了“often, prolonged”(通常是持久的)、“usually high mortality”(往往死人很多)和“widespread”(扩散的或发散的)。

本来我在《甲午战争根本就不是“战争”》特别强调了“甲午战役”的时间较短(九个月不到)还是挺心虚滴,这下可好了,嘿嘿。

但是,这里用“is defined”明确给出了战争“war”的定义是“a form of political violence”(政治暴力),也就是克劳赛维茨的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另一个说法了。

认识和定义“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继续说什么是战争?

当然了,虽然不能绝对地说“掠夺”不是“政治”,但是把“掠夺”定性为“政治”就有美化或软化“掠夺”和“侵略”的意思了,毕竟多年来西方是“掠夺”和“侵略”别人而没有被“掠夺”和“侵略”过,因此,西方美化或软化“掠夺”和“侵略”也是利益使然人之常情。

这些年来,当我们看到这么多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动的“战争”极其结果的时候,你难道没有承认过几件新式武器也是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吗?或者说你难道没有想过“唯武器论”也是有道理的吗?你难道没有怀疑过毛主席说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吗?

如果,你有想过或怀疑过的话,这里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你把战役等同于战争了;二个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战役的失败者的投降

心理暗示在各种各样的人类竞争中的重要性不需多说,从非暴力的体育比赛到暴力的军事都不例外,把军事上的侵略战役叫做“战争”在心理是有长侵略者的威风,同时灭被侵略者的志气的,因为这样的说法是:侵略者胜了一场战争而不只是一场战役,而被侵略者输了一场战争而不只是一场战役。

因此,我以为在区分战役和战争这一点上人类最有精神、最有志气和最智慧的一群是阿富汗人,不用说,阿富汗没有很多人认为的投降智慧,他们当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应该是他们以为付不起投降的代价,阿富汗人以他们的行动、鲜血和生命多次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当然清楚他们输了很多很多的战斗和战役,但是,他们也很清楚他们没有输过任何一场战争,阿富汗人作为战役的失败者,他们没有投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输了很多很多的战斗和战役,但是,战争不仅依然在继续,胜负未定,因为至少历史至今依然在证明着这一点。

人们啊,当你败于敌人的几个战斗或战役的时候,你万万不能以为你败的是战争,因为那样一来你就失去精神和志气了,至于智慧嘛,你也可以认为投降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话语权非常重要,一些基本概念(诸如“战争”等等)的定义不只是什么学术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鲜血、生命、真金、白银和黑石油的问题。

先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前几年中国人(记不得作者的名字了)写了一本书叫《超限战》,好象“超限战”是新概念一样,而且还几乎有搞“超限战”不太光明正大的意思。

可是,事实是所有侵略战争都是百分之百的“超限战”,比如说近代西方和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部战争。因为,关键问题是这个“限”是谁的“限”,如果面对大刀长矛用热兵器不算超“限”的话,那么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用热兵器就应该算超“限”了吧?

因此,侵略者没有精神

但是,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一点。

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中国人很认真地讨论为什么鬼子拼刺刀退子弹,原因是有很多中国人认为或相信鬼子拼刺刀退子弹是什么精神,更有甚者的是一些中国人还因此讥笑八路军跟鬼子拼刺刀不退子弹,无论是愚蠢、麻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些中国人看不到鬼子面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时不退子弹的事实。

所以,如果你看到了鬼子面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时不退子弹的事实的话,那么,你是绝对不可能认为或相信鬼子拼刺刀退子弹是有什么精神的。

我再说一遍:侵略者没有精神。因此,被侵略者首先不可以在精神上屈服于侵略者。

难怪网络名人岳东晓说:“中国人对有汉奸倾向的人极为宽容。”(参看:研究日本,如何打赢下一次中日战争? zt [网上谈兵] - JustAsked(6768 bytes ) 2012-10-06 )

暂时抛开“战争”的定义,实事求是地说,几乎所有侵略战争都是“超限战”(为了不把话说绝了,用个“几乎”,其实例外实在是不多),因为侵略战争是恃强凌弱的屠杀,而侵略者的目的是需要被侵略者的投降和屈服才能达到的。

公平的就事论事地说,不偏不倚地“超限战”定义:用对方没有的手段打击对方。所以,西方人定性穆斯林的“恐怖主义”也是一种“超限战”。

一言以蔽之,如果用通常的“战争”概念看中国的近代史,如果一定要说诸如鸦片战役和甲午战役等等是“战争”的话,那么,因为这些所谓的“战争”在军事上只是几个战斗或战役,我以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用战斗或战役的手段达到了战争的目的

所以,把战役等同于战争对于打小国的大国和打弱国的强国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大国和强国用战斗或战役的手段达到战争的目的,而在战斗或战役上,几件新式武器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前面已经说过了,本文结束前我再说一遍:

心理暗示在各种各样的人类竞争中的重要性不需多说,从非暴力的体育比赛到暴力的军事都不例外,把军事上的侵略战役叫做“战争”在心理是有长侵略者的威风,同时灭被侵略者的志气的,因为这样的说法是:侵略者胜了一场战争而不只是一场战役,而被侵略者输了一场战争而不只是一场战役。

所谓“以曲求伸”一类的技术问题,我这里不讨论,总之不能因为自己败了几个战斗或战役就认为败了战争,比如说阿富汗人就不这么认为。当然了,很多人认为投降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这些人,我只能说这种“智慧”不适合阿富汗人,也不适合中国人,至少不适合全部的中国人,虽然适合汪精卫,但是不适合杨靖宇。

中国人,为我们有杨靖宇而自豪吧!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到东北后,化名张贯一,乃超,杨靖宇为其常用化名,河南省确山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国抗日战争名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

1946年2月14日东北人民政府将濛江县命名为靖宇县。
1958年吉林省通化市建成“杨靖宇陵园”。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合葬在为他专门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园。

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靖宇陵园送过花圈,并高度评价了杨靖宇光辉的抗日战斗一生。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为杨靖宇陵园送过花圈,并且在回忆录中写道:“杨靖宇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杨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而热情的好汉”,“我和杨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时的种种情景,仍然久久地暗自流泪,好几天吃不下饭。”

(上面关于杨靖宇的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