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開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智到高处已无形

(2020-07-08 04:29:58) 下一个

 

越是精明的人,越知道处世之难,容易招致嫉妒、非议,甚至为聪明而丧生。

曹操因为嫉妒杨修的才能而杀了他;隋炀帝因为嫉妒王胄的诗才,也把他杀了,还吟着王胄的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洋洋自得地说:“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吗?”


所以,从老子开始,古人就深悟了“大智若愚”的道理,越是聪明,表现得越是愚笨,以便在别人的轻视和疏忽中,找到自我生存的空间。

据说,在舜未登上天子位的时候,他的异母弟弟象,为图占家业,几次要谋害他。昏聩的父亲和后母也总是偏心,纵容象。有一次,父亲和后母要舜到仓库顶修理谷仓,当舜一上到仓顶,父、母、弟弟就抽了梯子,放起一把火想要烧死他。幸亏他撑起大斗笠,乘着一阵大风往下一跳,才得以脱险。


另一次,父亲和后母要舜去淘井。那井很深,舜刚被吊到井底,上边的人就收了绳子,推下几堆泥土。以为这一回舜死定了。

没想到,等象来到舜的卧室时,却看见舜正坐在床上弹琴。

原来那井底还有另一个出口,舜便是从那里脱身的。

这一下,象惊呆了,他悔恨、羞惭不已,上前向哥哥道歉。

舜则是显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微微一笑,说:“我并不计较。”


 

战国时期,有一次,万章与孟子谈论到这个故事中的舜。
万章认为:“舜或者是糊涂、或者是伪善,二者必居其一。
孟子则不同意这种看法。
万章说;“怎么不对?,两件事里,都表现出舜并不知象要害他,这岂不是糊涂?”
孟子说;“怎么不知道!只不过舜对弟弟比较宽厚、仁慈罢了。”
万章说;“依你之见,舜是心里忧心忡忡,表现得却像没那么回事,这岂不是强颜为欢、十足的伪善吗?”
孟子直摇头:“不,这怎么叫伪善?既然象已经承认自己错了,有悔改之意,舜又怎能不高兴?这不叫伪善,叫宽宏大度。”

 


 

明代宗景泰年间,广东副使韩雍便访四方,宣扬王命,到江西时,有一天忽然听说宁王的弟弟来了,韩雍一面谎称有病,请王爷稍等片刻。一面派人去请三司(明代将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成‘三司’),并索要白木几,然后韩雍才出来匍匐在地叩见王爷。


王爷一进门,讲的全是宁王反叛朝廷的情况。韩雍推说自己耳朵有毛病,听不清楚。请王爷把要讲得都写下来。王爷要纸,韩雍就让手下人将白木几抬进来,王爷将情况详细地写在白木几上,就告辞了。


韩雍将情况报告了朝廷,皇上派钦差大臣来稽查,却没有找到任何宁王谋反的证据,这时王爷两兄弟已经握手言和,王爷拒不承认说过他哥哥要谋反的话。钦差大臣回京后,朝廷即以离间亲王罪判处韩雍,直到韩雍出示王爷亲笔书写在白木几上的状子,才获得释放。


以上的故事从表面看,似乎舜和韩雍很傻,糊里糊涂,实际上这是一种精明人的糊涂!

笔者赞叹!

赞叹人生的无形智慧,就是这样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练成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雪中梅 回复 悄悄话 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