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始,我开始给女儿写信。这年头,不要说信件,就是email,早已在社交中摒弃。生活节奏如此快速,人们没有时间和意愿去写去读5个句子以上的文字。
在和我的大学生女儿在交流中,我却发现写email是最有效的办法。交谈?我很难将我要想deliver的东西完整地送出去。因为很多东西是我希望她不仅听见(hear),而是要听进去(listen)的。而今高速旋转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信息泛滥,年轻人早已没有这个耐心。我知道,如果我刚开口,她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为她会觉得那都是老生常谈。而她们年轻人什么都懂,没什么新意。我们老一辈人都是过时且愚笨。这样她很快就会扔一句"I know!",而余下的东西她根本听不进去,甚至都不会给我机会讲。
所以我就写信。她收到我的email,她会捧着手机,好像在读一本小说一样,把信件读完。因为不是短句子式的一来一回的对话,把相对深刻的思想分享给斩得七零八落,而往往还会搞得"少来打搅我"的感觉。
事实证明,她喜欢读我的信件。偶尔她会回信;有时会在一段时间后提到我写给她的内容。
每封信,我会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写出来。比如,下面是2月的一封。当时她回到学校,苦恼于跟室友的交往。
*******
亲爱的妹儿,
我一直都觉得我不是个社交上如鱼得水的人。你的外公外婆都说,我们这个家族的人都不擅长社交以及公共演讲。我曾经深为此感到遗憾,觉得很吃亏的感觉。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会经常指着另外的人,强迫我们小孩子问候那些人。我总是感到很尴尬和为难。而如果我没做到,大人会很明白地让我知道,这是我的错。所以,在为难和尴尬之外,我更深深地感到羞愧,觉得这是我的错,我没能满足一种标准。
记得有一天,我妈妈带着我逛街时,遇到她的一个朋友。我正好认识这个阿姨。那天我决定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所以我不等妈妈要求我,我主动开口问候那个阿姨。我艰难地张口喊了声”阿姨好“。可是她没听见。于是我涨红了脸,仰着头又重复了一次。但是,这个阿姨估计是见到妈妈很兴奋要说什么,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则恨不得挖个地洞把自己藏进去。。。
因此,我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当面问候。我会向你们介绍这是谁,最多对你们说:you wanna say hi to xxx? 大多数时候,你们都会很乖地说HI。就算你们害羞不发一言,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只是笑笑就move on了。
我觉得交朋友也是这样,没有必要强求。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放平心态,心平气和地耐心等待,一定会遇到跟我们合拍的好朋友。为找朋友而去寻找,往往都是失望和失败。
甚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挚友。好莱坞在这点要负点责任,因为在每部电影中,主人公都有一个至死不渝的好闺蜜或好弟兄。这些die-hard好友似乎自己没有生活,都围着主人公转,为他们解忧、出主意、照顾他们的心情等等。让我告诉你:这不是真的。挚友,并不是每个人的友谊标配。很多时候,很多人一生根本没有所谓的挚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泛泛之交。就算有幸交到挚友,这段友情的寿命并不是终身,而往往会在生活中某方发生改变后,就寿终正寝,大家都渐渐散伙,让后慢慢交到新的朋友。
那么,我们该怎么handle呢?
首先,要跟自己做最好的朋友。你了解自己吗?你喜欢自己吗?如果这两点没有做到,大概率我们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为我们没有READY。
然后,要学会独处。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充实自己。阅读,想事情,为自己做计划。我发现,独处,阅读和思考,其实是我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最好机会和时候。我宁愿独处,汲取思想的营养,升华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意去烦杂、闹热的人群去浪费时间。因为在那些泛泛的人群中,我其实感到更加孤独。而独处时候,我的手、心和脑袋都会更加繁忙和充实。
但这并不是我们不应该走出去和人们交往。只是我们不能对别人要求太高。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我会遇到A一起谈美食;B跟我只在跑步、运动方面才有共同话题;C呢,我们会在一起聊些女人的家长里短;D会跟我在文学、艺术和电影方面有共同话题。从每个人身上,我们交换不同的营养成分。如果有个朋友能兼有ABCD,那是我们的BLESS。但现实中,大部分的朋友甚至家人,都只能满足我们部分的情感需求。
所以,亲爱的妹儿,放平心态,爱自己,了解自己,欣赏自己。从这里开始,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Hugs with love.
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