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笔涂鸦

见猫画虎,听风涂云,品茶梦酒,忙中偷些小乐趣。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辜学耕的《石鼓文》系列

(2024-05-20 22:20:26) 下一个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石刻文,最早发现于陕西宝鸡石鼓山一带,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因石墩形似鼓,所以称为“石鼓”。石鼓文因此得名。十块石鼓,上面刻有四言诗体的铭文,内容大多为歌颂、祭祀、记载历史事件等。

石鼓文是大篆与小篆之间的一种书体,笔法方正,均衡简洁,布局紧凑,圆阔有致,且线条流畅,有明显的动感。非常有装饰性和象形性。

石鼓文对后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著名书画家如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等都长期研究石鼓文艺术,并将它融入书法和绘画中。


吴昌硕书法作品

成都画家辜学耕的一组《石鼓文》系列版画,别开生面。他用现代艺术的手法,通过色彩和古老文字造型的结合,以穿越时空的对话形式,重新审视尘封的记忆与思想,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思。

在《康德那座山》中,红色和黑色的对比强烈而深刻,仿佛是在哲学的迷宫中。密集而流动的线条,似乎要展示思维的复杂性和深邃感。画面中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似乎让你想问: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又在哪里?

《老子那座山》则以其自然流动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无为之道。线条如行云流水,色彩融入自然,没有矫饰,只有运动,如同道家所追求的返璞归真,超然与洒脱。

在《泪珠》中,鲜艳色彩如同泪珠般在画布上流动。墨汁和炭精条的线条交织,仿佛诉说着命运的悲欢离合。蓝色的背景和文字造型的对比和结合,似乎在暗示大自然和其中的生命所承载的记忆与沧桑。

两幅《自己那座山》,强烈饱和、交错晕染的色彩和字体如同山川的脉络,线条纵横交错,充满力量与生命。每一条线,每一个色块,都仿佛是艺术家内心的投影,和艺术家对自然和自我理解的表达。

1 石鼓文-康德那座山(布面丙烯40×40cm 2022)

2 石鼓文—康德那座山(布面丙烯100×100cm 2021)

3 石鼓文—老子那座山(布面丙烯100×100cm 2021)

4 石鼓文—老子那座山(布面签字笔40×40cm 2021)

5 石鼓文—泪珠(布面丙烯 墨汁 炭精条 60×60cm 2021)

6 石鼓文—自己那座山(布面丙烯100×80cm 2022)

 

7 石鼓文—自己那座山A(布面丙烯100×80cm 202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