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成本
(2011-11-20 11:20:06)
下一个
上海瑞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有人提案恢复繁体字,使人提起台湾有人建议使用简化字,马英九的答复是“正体字美(即繁体字)”。这实在是两岸有趣的互动,可谓“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作为一个从学繁体字入手,当年宣布简化字时小朋友们欢呼雀跃的场面尚历历在目的老人,也想讲两句。
我看中文好,但学习和使用的成本太高。我学过俄文和英文,感到其修辞手段远逊于中文,表达复杂的感情难以做到言简意赅。看到译文很好的时候,行家就会告诉我们这是中文好。唐诗宋词简直无法让外国人体会。可是学习和运用中文的成本却很高,首先书写与发音完全不相干,一个字还有几种读音,一个字还有几个写法,如孔乙己可以把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拿出来炫耀学问。
当先祖在兽骨、竹简、布帛上独具匠心地创造文字的时候,是不考虑普及这种文字的成本的。对于主张“唯上智和下愚为不移”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统治集团而言,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你十年寒窗掌握了文字,你可以走科举的道路成为“治人”的劳心者。这实在是绝妙的设计,使中国大多数人不能识文断字,封建社会绵延了数千年。我们在封建社会确实创造了辉煌,小学时历史老师就告诉我们,唐太宗时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武帝时代则与罗马帝国并雄。哲学上“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注定我们要在资本主义时代落后,所以才提“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我们豪情万丈地复兴时,应该掂量一下我们文字的成本。简化字降低了这种成本,而且规范了汉字。在繁体字时代,不规范、不统一的简写体也是泛滥的,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有不少如果交给语文老师肯定打×。这种情况我想一定存在于台湾的中小学里。
“书画同源”,把汉字写好也是很难的。我不到5周岁上私立小学,对于作业完成后练字,非常反感,认为没有玩的时间了。由于成绩好,家长只好放我一马。记得有位苏北同学邹福成,他的毛笔字比老师还好,大家当然佩服。可是他完全是被逼的,老爸天天要看他当天的毛笔字(天天练),写的不认真就没晚饭吃。晚饭后还要当着老爸的面写,手酸极了才能上床。他说宁愿不要写得那么好,而去玩。不过他的功课不太好,初中毕业后听说就当工人去了。这件事我印象很深,觉得字好用处不大。后来读研究生时当桥牌队长,赛后结分要签字,才觉得自己的签名不登大雅之堂,当老师后板书更难看,补练了几年毛笔字才有现在勉强过得去的字。
现在的孩子三年级就学英文,实际上是双语生。语文教学被冲击了,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差是事实,但回过头去使用繁体字是方向错误。文字改革是我们民族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年文改委主任是党内四老之一,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吴玉章,现在是谁,恐怕没几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