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崚子

人生如梦, 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 我愿意把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与大家分享.
个人资料
嘉崚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北京 新北京 4 - 闲逛王府井

(2015-04-01 00:05:33) 下一个
当我还住在北京的那些年里, 北京人 (尤其是外地人) 逛街买东西的主要场所有三处, 那就是大栅栏, 西单, 和王府井. 其实那时候北京的商业已经很发达了, 主要街道两边商铺林立, 衣食住行, 门类齐全. 当然, 那会儿没有卖汽车的, 人们只能买自行车. 到委托行里, 没准儿你还能碰上侯宝林的车, 就那种除了铃儿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车. 那时候也没卖房子的, 谁敢卖房子得先进班房 - 哈哈, 开个玩笑啦, 说实话那时候谁手里有房可卖? 个儿把有房的, 也不舍得卖, 更不敢卖!

按说这三个地方, 热闹归热闹, 其实还是各有特色的. 前门外大栅栏的京味儿最浓, 许多北京的老字号都集中在这里, 同仁堂, 六必居, 全聚德, 瑞蚨祥, 等等等等, 能列出一长串名字来, 是北京人和外地人都愿意逛的地儿, 有些特别的货品, 除了这儿, 您还真没处找去. 此外, 这里还有历史上出了名的八大胡同, 用现今时髦的词儿来说, 就好比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 或者像前几年被封掉了的 "天上人间", 里边迎新送旧, 儿女情长, 灯红酒绿, 藏污纳垢, 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腐败无边. 从这儿再往南一点儿, 便是有名的天桥, 解放前是民间艺人的天下, 侯宝林等一大批艺术家就是打这儿冒出头来的. 当然了, 那时候还有一句话, 叫做 "天桥的把式, 光说不练", 则是北京人讽刺那些嘴皮子倍儿溜, 但是手里没活儿的人的说法, 真是形象而又生动. 解放后, 艺人们收编的收编, 改行的改行, 大街上也少有卖大力丸的了. 但是天桥这里, 却出了个有名的全国先进单位, 叫做天桥商场, 货品那个齐全, 胜过当今沃马特, 您要是想找点儿什么针头线脑儿的, 真还都找得着. 更别提服务态度了, 那叫一个好, 您要是走进去了不买点儿什么东西, 还真不好意思空着手出来.

其实我住北京时最常去的, 还是西单. 其原因, 一是因为顺路, 二是因为全. 我这里所说的"全", 是指货品的类别和档次都全, 符合我的需求和消费水平. 那时候通常的程序是先逛一个西单商场, 再去一个稻香村, 该买的东西就大概齐了. 实际上, 整条西单大街, 包括宣武门外大街, 从菜市口一直到新街口, 马路两边的各种商店一个挨一个, 几乎就不断溜儿. 骑自行车从那儿路过时, 碰到想买东西的店, 一徧腿儿下车就进去了, 绝对方便. 这就是西单的好处.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西单服装店前面那片自行车停车场, 每天晚上就是倒爷们的天下, 人挤人, 热闹非凡, 在当时也算是北京一景. 现在, 这西单服装店早就没了. 当然, 灯光球场外临街一面的西单民主墙, 开始时被提倡, 到后来被拆除, 这段历史,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至于王府井大街,对当时的我们而言, 因为商品档次较高, 也要算做一个奢侈的去处了. 南起东长安街, 北至中国美术馆,这三里多长的路,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 路口的新华书店和工艺美术品商店, 是我们每次必逛的, 就算不买东西, 看着也是享受. 至于王府井大街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 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更是号称 “日进斗金” 的寸金之地. 在早, 王府井大街是可以通车的, 各种车辆和自行车挤在一起, 交通极其繁忙. 我出国以后, 这里改为步行街, 就畅快多了.

去逛王府井之前, 先温习一点儿历史吧.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1915年。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小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 “丁字街” 的称呼。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衰落了,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到清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还有一个“官厅”,成为当地有名的一个市区。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就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侧,现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称王府井大街了。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

2014 年夏天回北京, 有几天是住在台基厂的. 这里离王府井很近, 走几步就到了. 这几年在很多文章里读到一个说法, "北京人不逛王府井, 上海人不去南京路". 理由嘛, 人们大概也都想象得到, 至于正确率究竟有多高, 还真没有一个认真的统计. 我现在已经算不上是北京人了, 出国多年, 每次回去都是瞎忙, 还真没好好逛过王府井. 为了证明上面那句话的正确, 我们两个非北京人还真找了一天去逛王府井. 说是逛, 还真就是逛, 一没计划买什么东西, 只想看看如今的王府井到底变成了什么样, 还能不能找到一点儿过去的感觉. 二呢, 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个小吃街. 闻名已久, 去尝尝鲜吧.

从台基厂走到了王府井大街南口,才发现这里的繁华却是大不如前了. 路上不走车了, 行人相对稀少, 虽然是普通的日子, 却有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士兵在巡逻. 走进新华书店, 买书的人稀稀拉拉, 也没有椅子可供人们坐下来浏览一下感兴趣的书. 再看看音像制品, 门类既不齐全, 价格又非常可观, 只好带着一些失望离开了.这可能是收紧思想控制的副作用, 也可能是互连网冲击的结果吧, 总之这已经不是八十年代令我流连忘返的书店了. 再走几步, 进了久违的王府井百货大楼, 也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 一楼几乎全是化妆品的天下, 却没有几个人在买东西, 只有一些衣着光鲜的售货员小姐在聊天. 上楼看看, 也是一些价格昂贵的时装, 比起美国, 只贵不便宜. 逛了一圈, 兴趣缺缺, 走出门去, 只看见当年优秀售货员张秉贵的胸像寂寞地立在那里, 大概只能让人们依稀回忆起曾经的王府井风貌. 失望之余, 也不想再去逛不远处的东安市场了. 总的感觉, 好像北京人真的不怎么逛王府井, 而且这王府井也确实不如从前那么吸引人了. 我出国之前, 北京的燕莎中心刚刚落成, 那时我却已经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去逛了. 现如今的北京, 五光十色的大小商城满哪儿都是, 只好以后有机会再慢慢逛吧.

瞧着远处的八面槽, 却不想往那边走了. 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回忆, 当年那里有三个商店对我吸引力最大, 那就是外文书店, 体育用品店, 和一家开张不久的音乐品店. 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时候, 我在那儿买过一盘原版录音带, 花去我一个月工资的七分之一, 只因为那盘带里有一首我极爱的 "塞尔维亚理发师" 序曲! 虽然没钱, 却也够任性, 现在可真是没有这种豪情了. 更远处的中国美术馆, 那时候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第一次看到罗中立的油画 "父亲", 曾经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冲击, 让我尝试用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社会和人生, 对从前受到的僵化教育实在是一种颠覆, 这可能是作者和美展举办者都没意料到的效应吧.

好在王府井小吃街就在眼前, 这本来也是我们今天逛王府井的目的之一, 于是就一头钻了进去, 希望能在这儿一饱口福. 谁不曾想, 那扑面而来的怪异气味几乎立马把我呛一跟头. 按说卖吃食的地方应该是飘溢出诱人的香味儿, 总不该这样不堪吧? 可是这里的味儿确实是不对劲儿, 我觉得就好像香港一些街上的油炸臭豆腐味儿, 再混进一些别的不三不四的味儿, 说不清道不明, 反正就是让你不想停留. 硬着头皮走了一圈儿, 瞧着这些食品, 不是看着不对路, 就是觉得不卫生, 反正是勾不起食欲来. 可再怎么说, 来了一趟, 总得尝点儿什么不是? 终于发现了搭裢火烧, 好像还是那么回事儿, 来一个尝尝吧. 一口咬下去, 嘿, 满不是那么回事儿, 说不出是什么味儿, 就感觉是嚼了一嘴拆迁下来的碎砖烂瓦, 根本不想再咬第二口, 直接就扔垃圾桶里去了. 于是我对这小吃街的兴趣降到了冰点以下, 走人了. 后来听说, 真正的北京小吃现在该去宽街, 那就下次再说了, 眼下要出去吃, 只好找正宗餐馆. (再说了, 还真不知道下次会是哪一年呢!)

这王府井, 也就逛到这里为止了. 下边想捎带说一下崇文门外的一个小公园, 因为住处离得近, 我们大清早去逛过两次, 倒觉得是个好去处. 说起北京城里的老城墙, 解放后因为碍了党中央的眼, 都已经陆陆续续地被扒得差不多了. 只剩下不多的几处, 不知道因为什么, 阴错阳差地活了下来, 被现在的北京人当成了宝贝, 恨不得成天捧在手心儿里头了, 这崇文门外的一截儿老城墙, 就是幸存者之一, 顺着公园的小径, 你可以一直走到建国门内的古天象台. 每天清晨, 住在这附近的男女老幼们就喜欢到这小公园来, 有的溜弯儿, 有的慢跑, 有的打太极, 有的踢毽子, 还有的逗狗, 有的下棋. 当然更少不了大妈们跳舞, 老头儿们侃山, 挺热闹. 要是碰到个雨后的早晨, 雾霾干净了, 小风再那么一吹, 人们来这儿转一圈, 瞧瞧红花儿绿叶, 听听百鸟争鸣, 还真有那么点儿老北京的味儿, 确实是挺舒坦的. 说实话, 比逛王府井好!

1. 王府井大街和东长安街的交叉口, 当天还有荷枪实弹的军人在巡逻, 我没敢把镜头瞄向他们.




2. 著名的全国劳模张秉贵, 在那个老年代, 是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部的售货员, 据说有 "一把抓" 的神功. 现在他一直为百货大楼站岗.




3. 王府井百货大楼化妆品部的女售货员们, 不知在聊着什么. 好在我不需要买什么, 否则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她们 - 肯定是不敢称 "同志" 或 "小姐" 什么的了!




4. 王府井路口附近, 著名的中国照相馆, 主橱窗里, 一如既往, 摆着毛刘周的大照片.




5. 台基厂天主教堂一景




6. 王府井大街上, 韩潮泛滥.




7. 工精料美的旗袍, 猜猜多少钱?




8. 等你回家.




9. 这哥儿们比我专业! 这大热天里, 我可扛不动三脚架了.




10. 请来喝, 王老吉!




11. 王府井大街的广告, 感觉真是没有创意.




12. 夫妻双双把家还.




13. 礼仪小姐准备上岗.




14. 答案在这儿呢: 这一身, 要价接近五千人民币.




15. 闲着就是闲着!




16. 闪开闪开!




17. 东来顺的涮羊肉, 那真是名不虚传. 只是今儿天太热, 不想吃火锅了!




18. "两位! 里边儿请了您哪!"




19. 到王府井小吃街去瞄一眼, ......




20. 这小胖子, 嘛意思?




21. 这个, 想吃吗?




22. 满街筒子都是人.




23. 这个, 敢吃吗?




24. 这个, 可以吃.




25. 这个, 没敢吃.




26. 把个小吃街都快走到头儿了, 肚子还空着呢.




27. 这个, 我出国前在北京还真吃过.




28. 吆喝一声, "白水羊头!"




29. 觉得这个够安全吧, 来一趟, 总得尝点儿什么不是? 俩人买了一个, 没吃到一半, 扔了. 这也忒不是味儿了, 咳!




30. 瞧着就不敢吃!




31. 拜拜了您哪, 王府井小吃街! 这滋味儿, 酸甜苦辣 (从右边往左数哈)!




32. 饿着肚子出了小吃街, 在王府井饭店楼下找了家餐馆, 坐下了. 您别说, 生意还真清淡.




33. 一碟儿小菜, 两碗面, 花了 90 大元. 那两碗面长得什么样儿? 不照也罢.




34. 在崇文门附近看见了功德林, 这是家当年上海迁京的素菜馆.




35. 在外边看了看, 没进去.




36. 崇文门外的小公园, 离我们的住处比较近, 早晨起来, 就去遛个弯儿.




37. 老两口儿的退休生活, 挺有味儿的.




38. 部分修复了的残破城墙, 当年的漏网之鱼, 如今成了宝了.




39. 小学生在校园里出早操.




40. 这个拐角儿完全修复了.




41. 老房子, 新房子, ......




42. 终于能松松快快地起大早遛鸟儿去了!




43. 赶早班的姑娘




44. 附近的居民是挺有福气的哈!




45. "你们家大孙子结婚啦? 有房吗?" "哪儿有啊, 这不, 还跟我们挤着过呢!"




46. 小公园旁边的街道, 不堵车, 也没雾霾 - 今儿天不错.




下一集, 去看哪儿? 好嘞, 那就圆明园吧.


原帖链接: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52838.html

http://bbs.wenxuecity.com/photography/1408918.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嘉崚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洋蓝' 的评论 : 我也喜欢那儿的涮羊肉. 89年有一次去吃, 服务员建议直接蘸调料生吃, 不要涮. 试了试, 还真不错. :-)
海洋蓝 回复 悄悄话 爱东来顺的涮羊肉^^
嘉崚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匆匆客' 的评论 : 谢谢匆匆客! 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 北京上樑不正, 别处下樑也会歪.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是啊!我在2013年去北京由于时间关系只去了前门大街,对北京商业的现状也是点头少,摇头多。北京的大爷心态要改一下。
嘉崚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jin09061999' 的评论 : 谢谢! 你提到那些北京传统小吃, 在那儿还真是没找到. 宽街应当有吧? 下次再去找!
jjin09061999 回复 悄悄话 同感!2013 去北京,这是自从1996后第一次回国去北京,非常渴望吃老北京的耳朵眼炸糕,。。。 系列小吃,可惜没吃到。逛了一趟王府井小吃街,满心的期望变成失望,看了一圈,什么都没敢吃, 只敢买了点糖炒栗子, 失望大过期望!

想想过去,王府井大街背后有一小吃店买混沌 烧饼 肠的,。。。东单的菜场,素什锦,各种式样的北京肠,。。。。 西单的小吃店,担担面,。。。,。。。都不见了,真的好失望。北京是我以前的最爱,现在再也爱不起来了。传统的没保留,好的也没学到,现在是乌七八糟,什么都不像了。今后再回国,都不想在北京停留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